這個世界上沒有白來的利益
古時有個讀書人叫張生,博學有口才,本來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但他很愛占小便宜,被一個騙子騙去了一大筆銀子。張生自然又氣又恨,想到各地去漫遊,希望能抓住那個騙子。
事有湊巧,忽然有一天,他在蘇州的閭門碰上了那個騙子。不等他開口,騙子就盛情邀請他去飲酒,並且誠懇地向他道歉,說是上次很對不起,請他原諒。過了幾天,騙子又跟張生商量,說:“我們這種人,銀子一到手,馬上就都花了,當然也沒有錢還給你。不過我有個辦法,我最近一直在冒充三清冠的煉丹道士。東山有一個大富戶,和我已經說好了,等我的老師一來,就主持煉丹之事,可我的老師一時半會兒又來不了,您要是肯屈尊,權且當一回我的老師,從那富戶身上取來銀子,我們對半分作為我對您的賠償,而且還能讓您多賺一筆,怎麼樣呢?”
張生聽說有好處,就答應了那個騙子的要求。於是這個騙子就讓張生剪掉頭發,裝成道士,自己裝作學生,用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張生。那個大戶與扮成道士的張生交談之後,深為信服,兩人每天隻管交談,而把煉丹的事交給了騙子,大戶覺得既然有師傅在,徒弟還能跑了?不想,那個騙子看時機成熟,就攜大戶的銀子跑了,於是大戶抓住“老師”不放,要到官府去告他。倒黴的張生大哭,然而等待著他的,將是一場牢獄之災。
張生是那種一有好處便昏了頭腦的人,甚至連多考慮一下也等不及,便答應了騙子的要求,竟然為了一點錢財與騙子一起幹起行騙的勾當。他沒有想到,騙子許下的利益根本不可能兌現。
把白來的利益當回事,就會像張生一樣被人利用,無法脫身。與張生這個飽讀聖賢書的人相比,一個叫吐的生意人卻真有幾分人生智慧。
吐在齊國的都城臨淄經營宰牛賣肉的生意,由於他聰明機靈,經營有方,因此生意做得還算紅火。
一天,齊王派人找到吐,那人對吐說:“齊王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打算把女兒嫁給你做妻子,這可是大好事呀!”
吐聽了,並沒有受寵若驚,而是連連擺手說:“哎呀,不行啊。我身體有病,不能娶妻。”那人很不理解地走了。
後來,吐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奇怪,於是跑去勸吐說:“你這個人真傻,你一個賣肉的,整天在腥臭的宰牛鋪裏生活,為什麼要拒絕齊王拿厚禮把女兒嫁給你呢?真不知你是怎麼想的。”
吐笑著對朋友說:“齊王的女兒實在太醜了。”
吐的朋友摸頭不知腦,問:“你見過齊王的女兒?你何以知道她醜呢?”
吐回答說:“我雖沒見過齊王的女兒,可是我賣肉的經驗告訴我,齊王的女兒是個醜女。”
朋友不服氣地問:“何以見得?”
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說:“就說我賣牛肉吧,我的牛肉質量好的時候,隻要給足數量,顧客拿著就走,我用不著加一點、找一點的,顧客感到滿意。我呢,唯恐肉少了不夠賣。我的牛肉質量不好的時候,我雖然給顧客多加肉,他們依然不要,牛肉怎麼也賣不出去。現在齊王把女兒嫁給我一個宰牛賣肉的,還加上豐厚的禮品財物,我想,他的女兒一定是很醜的。”
吐的朋友覺得吐說得十分在理,便不再勸他了。
過了些時候,吐的朋友見到了齊王的女兒,果然長得很難看。
這位朋友不由得暗暗佩服吐的先見之明。
吐是清醒的,齊王嫁女這種好事怎會平白無故落在他這個粗鄙的賤民身上,其中定有蹊蹺。而我們是否也應在那誘人的利益麵前,低聲問問自己:“這種好事怎麼會落在我頭上?”多一分小心謹慎,才能少一些危險和磨難。
為你的貪欲築一道堤壩
見到利益,人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的越多越好,這是人們共同的心理。看到別人賺錢,自己也想發財,這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又不能貪心不足。太過貪婪,則會被他人利用,貪婪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作為國君如果太過貪婪,那麼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作為一個官員,如果貪無止境,那麼他的政治前途也將要喪失;作為一個商人如果貪心,那麼他在商戰中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鬱離子》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老虎追趕一隻麋鹿,麋鹿為了生存狂奔不止,倉皇之際從懸崖上跳了下去,老虎趕到了也跟隨它跳了下去,結果都摔死了。麋鹿從懸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前麵是懸崖,後邊是老虎,向前是死,後退也是死,向前衝去雖然必定墜落,但萬一還有一線生的希望呢?也勝過坐以待斃,被老虎吃掉的好。而老虎進退完全可以由自己決定,隻是由於貪婪,隨麋鹿一起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