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壯心未與年俱老”——讀薄一波《七十年奮鬥與思考(戰爭歲月)》(2 / 2)

從這本書中我們讀到,遵義會議以前幾度在黨中央居統治地位的“左”傾錯誤在北方貫徹,使白區黨內紛爭不已、革命力量屢遭重大損失的令人痛心的史實。作者所經曆的艱苦卓絕的監獄鬥爭,一方麵反映了黨的許多組織被敵人破壞、許多幹部被敵人逮捕這樣一種艱難的處境,另一方麵又創造了把敵人的監獄變成學習馬列的學校,在敵人的監獄中保存和鍛煉了黨的許多幹部這樣一頁特殊的黨史。

從這本書中我們還讀到。遵義會議以後中央糾正“左”傾錯誤、提出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在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政策,作者如何在中央領導下與山西地方實力派建立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使許多共產黨員參加到山西地方政權之中,並且由共產黨員領導創建了山西新軍,從而使革命力量在山西得到迅猛發展,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把握形勢,抓住時機,依靠群眾,在鬥爭中開創新局麵的魄力和本領。

這本書中還記述了後來作者參與的建立和發展黨直接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工作,解放戰爭期間作者在晉冀魯豫邊區和統一的華北解放區的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到延安參加黨的七大的這一段經曆和全國勝利在望的時候作者受中央之命主持華北局工作,為進城、開國作準備的這一段經曆。七大是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候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之所以能夠真正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如前所述,與延安整風,與高級幹部研究黨的曆史,與討論和通過《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與黨的領導層形成對毛澤東思想的共識,是有密切關係的。去年出版的《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和前年出版的《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對於我們了解七大和七大的準備,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薄老這本書,又以作者的許多直接觀察和親身感受,使我們能夠更多地了解關於延安整風的種種情況(包括審幹搶救運動的一些情況),關於高級幹部研究黨的曆史的種種情況(包括華北工作座談會的情況),關於七大召開的種種情況(包括中央委員選舉的一些情況),這些第一手材料,從別的書中是讀不到的。

總起來說,第一,這部書給我們提供了民主革命時期北方黨史的豐富的珍貴的曆史資料。作者嚴謹治史,所述都是親曆親聞,並且查閱了大量的檔案資料,言必有據,所以是翔實可靠的。第二,這本書夾敘夾議,給我們提供了作者對曆史是非、曆史經驗所作的深刻的總結和思考。這些總結和思考,貫串在這本書的各章之中。第三,尤其使我們受到教益的,是作者在總結曆史的時候所取的態度。他非常珍惜成功的經驗,條分縷析,希望它們成為後人的財富;也不回避失誤的沉痛教訓,希望後人不要漠然視之,而要引為殷鑒。他在書中寫道:“在總結前人的工作時,要避免用今人的‘智慧’來責備前人。‘吃一塹,長一智’,我們的許多智慧都是經過先前的‘吃一塹’才得來的。”他希望後人對於前人,“應多一些尊敬之情和虛心學習之意”。這種對待曆史的公正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大家特別是黨史工作者效法的。

讀《七十年奮鬥與思考》的上卷,對於我們從一個側麵學習和研究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曆史經驗,領會和掌握作為黨的集體智慧結晶的毛澤東思想,理解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曆史意義,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十四大提出了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學習和研究黨的曆史,特別是社會主義時期黨的曆史,對於實現這一戰略任務,有重要的意義。黨史界提出要把黨史研究的重點擺到社會主義時期。薄老的《若幹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從建國寫到“文化大革命”以前,對於推動社會主義時期黨史的學習和研究,已經起了極大的作用。但是,這兩卷書還沒有涉及改革年代。《七十年奮鬥與思考》的中卷和下卷,將要延伸到“文化大革命”,延伸到改革年代。可以預計,這兩卷書的出版,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社會主義時期黨史前篇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的社會主義時期黨史新篇,必將發揮極大的作用。

黨史界殷切地期待著,廣大讀者殷切地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