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劉少奇論毛澤東思想:今天的啟示(1 / 3)

如何認識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識確立這個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具有何等重大的意義,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需要作展開的深入的研究和論述,我今天隻從劉少奇論毛澤東思想這個角度,講一點簡單的粗淺的意見,目的是為了引起大家深入的研究。

黨的十四大以後,人們常常把十四大同七大相比較。十四大的曆史貢獻,就是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了用這個理論武裝全黨的任務。七大的曆史貢獻,就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全黨的任務。曆史在前進,但是,曆史提殊的任務有時卻那樣地相似。

七大之所以能夠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有它的曆史背景的。建黨以來,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取得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兩次勝利,又都失敗了。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這以後,逐步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通過勝利到達陝北結束長征,倡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國共合作的抗日戰爭,迅猛地發展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建立黨領導的廣大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黨的事業獲得了空前未有的大勝利。在這樣的實踐基礎上,又經過延安整風,高級幹部總結黨的曆史,全黨思想有了很大提高,逐漸取得了這樣的共識:毛澤東的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毛澤東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思想。這個共識,為七大的召開做好了思想準備。七大會場上的橫幅標語,就是“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舉起毛澤東的旗幟,毛澤東思想的旗幟,當然不意味著放下我們黨曆來舉著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旗幟,而是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必須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這個結合已經產生和形成了科學的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

在促成這個共識的過程中,黨的許多領導同誌都作出了貢獻,前些年黨的文獻工作者研究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提出和形成的過程,如實地介紹和評價了許多同誌作出的貢獻。少奇同誌無疑在促其成、總其成方麵,作出了最大的貢獻。這都反映在他主持修改的七大黨章和他所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

來開這個會議以前,我重讀了少奇同誌的修改黨章報告(在建國以後出版時易名為《論黨》),舊書新讀,溫故知新,又有新的收獲。

少奇同誌說:“黨章的總綱上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在黨章的條文上又規定:努力地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這是我們這次修改的黨章的一個最大的曆史特點。”

那末,什麼是毛澤東思想呢?毛澤東思想包括哪些內容?

少奇同誌給毛澤東思想下了幾個定義,我們這次會議上有一篇論文專門對此作了研究。一個定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這是寫進黨章的定義,是我們通常記住了的定義。

一個定義是:“發展著與完善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共產主義”。

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個口號,是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論學習時提出的,它的準確的解釋,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上述幾個定義,就是從這個口號來的。建國以後出版《毛澤東選集》時,毛澤東把這個口號改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

一個定義是:“我們這個民族特殊的、完整的關於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正確理論”;“中國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國理論”;“毛澤東同誌關於中國曆史、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理論和政策”。

這個定義是從毛澤東思想的主題來說的,後來被第一個定義掩蓋而不常提起了。我覺得我們應當重視這個定義,這是我重讀《論黨》的一個新收獲。為什麼應當重視呢?就是因為這個定義有一個其他定義未能表達的重要的視角。“毛澤東思想”突出的是這個理論的創立者,如同“馬克思主義”是突出這個理論的創立者一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突出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主題,如同“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理論”突出的是毛澤東思想的主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