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以來的五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五年。這五年的曆史進程,是我們黨經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國際風波的嚴峻考驗,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正確路線不動搖,把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偉大進程。
一 “新階段”的提出
“新階段”的提法,是十四大提出來的。十四大報告在回顧和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時期偉大實踐的曆史發展的時候,高度評價了一九九二年初鄧小平同誌視察南方發表談話的重要意義,敘述了二月中央政治局召開全體會議,完全讚同鄧小平同誌的重要談話,認為談話不僅對當前的改革和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然後,作出了這樣的結論:“以鄧小平同誌的談話和今年二月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為標誌,我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那以後,我們黨和政府的文獻中通常都說: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誌,開始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因為十四大是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這個黨內權力機關的最高層次上,確認了南方談話的精神,並且按這個精神對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作出了戰略部署。
怎樣來觀察和概括這個新階段呢?
我看,可以考慮從這樣幾個方麵來概括——
二 新階段的總體特征
第一,這是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的新階段;或者說,是抓住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階段;或者說,是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新階段。
“抓住時機,發展自己”,是南方談話的提法,是南方談話的一個重要精神。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是十四大的提法,是十四大貫徹南方談話精神作出的部署,寫在十四大報告的題目上。抓住時機發展自己,自然就含有適當加快的意思。“加快”,是相對於在那之前一段時間的發展速度的“加快”,是抓住曆史機遇,應該努力達到和客觀可能達到的較快速度的“加快”,不是脫離曆史條件的越快越好,更不是越加越快的“加快”。記得一位領導同誌說過,南方談話和十四大以來,我們的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在快車道上持續健康發展,已經體現在這五年的總進程中。既保持了較快速度,又避免了大起大落,“八五”計劃被評價為最好的一個五年計劃,“九五”計劃又開了一個好頭。
“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是黨的基本方針的提法。十四大以後黨中央提出和執行了這樣的方針,在五中全會上被確認為黨的基本方針。這二十字基本方針,包括了前麵兩個提法的內容,又突出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的新經驗。
這三個提法,概括了新階段的總體特征。
三 新階段在發展水平上的特征
第二,這是實現翻兩番,走近小康社會的新階段。
小平同誌說過: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都是我們的新概念。
剛剛結束“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們沿用過去的口號,要求到本世紀末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這是因為那時我們對我國發展的現實情況和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現實情況,還缺乏足夠清醒的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確分析和估計了國情和世界形勢,我們改了一個口,說:我們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這個現代化到本世紀末的目標,比世界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水平還差很遠,但是對我們自己來說就是達到了小康水平、小康社會,量的指標就是國民生產總值到二〇〇〇年比一九八〇年翻兩番。
十四大提出加快發展時,已經指出原定的翻兩番目標可以超過。一九九五年“八五”計劃完成時,宣布這個目標已經提前五年實現。如果按過去的理解,把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作為進入小康社會的標誌,那麼,在這五年中,我們已經進入小康社會。
“九五”計劃,黨向人民提出了新的宏大的奮鬥目標:到二〇〇〇年實現新的含義的翻兩番,即在人口比一九八〇年增加三億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一九八〇年翻兩番。這個思路,小平同誌在一九九〇年已經初步提了出來,他說:我們的翻兩番,“要把人口增長的因素計算在內”。把人口增長的因素計算在內的翻兩番,到五中全會製定“九五”計劃的時候,就明確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如果按新的理解,把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作為進入小康社會的標誌,那麼,經過五年的加快發展,我們已經走近小康社會。
走近小康社會,這是新階段在發展水平上的重要特征。
四 新階段在深化改革上的特征
第三,這是明確目標,加快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