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時期二十年
——中國共產黨曆史的偉大新篇章
今年是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二十周年,也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周年。
真理標準討論最大的意義,就是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重要思想準備。
十一屆三中全會最大的意義,就是開辟了黨的曆史的新時期,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和新理論——鄧小平理論。
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年,這不是通常的對任何曆史事件都會有的二十周年的紀念,這是對中國共產黨曆史新時期二十年的紀念,是對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二十年的紀念,是對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二十年偉大成就的紀念,是對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實踐和勝利二十年光輝曆程的紀念。
二 中共黨史三大篇章和二十世紀中國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二十世紀中國經曆了三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第一次是五四運動,第二次是延安整風運動,第三次就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開始的這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五四運動,準確地說,包括一九一五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和一九一九年的反帝愛國運動,這是在辛亥革命引起的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次曆史性巨大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
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的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的確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理論。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全國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是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二次曆史性的巨大變化。
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的成果,就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就是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的確立。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科學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鄧小平理論引導中國走上在改革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道路,引起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三次曆史性的巨大變化。
二十世紀中國的三次偉大思想解放運動,同十五大報告所概括的二十世紀中國的三次曆史性巨大變化,同中國共產黨曆史的三大篇章,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大理論成果,就是這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充分地說明了思想解放、理論指導對於曆史變革、曆史創造的偉大作用。
從二十世紀中國的三次曆史性巨大變化和三次偉大思想解放運動,這樣的世紀眼光,來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二十年的曆史,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這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這一次曆史性巨大變化和鄧小平理論形成發展的曆史地位和曆史意義。
三 兩大曆史關頭,兩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研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二十年的曆史,二十年的偉大實踐和豐富經驗,要分門別類做專題的研究,還要綜合起來做總體的研究。這種總體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的研究,就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如何貫穿於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麵的研究。
十五大報告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曆史發展、思想解放的發展和鄧小平理論發展,作了一個高度凝練的概括:兩個重大曆史關頭,兩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