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明確的目標艱辛的探索(1 / 2)

八十年前,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上宣告成立。一個新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目標——提出來了,一種新的階級力量——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同中國工人階級相結合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國曆史的發展,從此發生新的轉折,走向新的方向。

在這以前,中國無數仁人誌士為救中國於危亡,或師日、美,或師英、法,總之,是以資本主義列強為師,都失敗了。一是老師總是欺負學生,二是資本主義內部矛盾越來越暴露。資本主義足以為師嗎?正在人們對此疑惑日深的時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送來了社會主義。人類曆史由此而開辟了社會主義興起的新紀元。中國先進分子趕上世界的時代潮流,改弦更張,以俄為師,以社會主義為師,開始探索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新的革命的道路。

正是這個新目標的確立和新道路的探索,使中國共產黨成為獨樹一幟的、擔負起在新的目標下實現民族振興的曆史使命的政治力量。

朝著這個明確的目標,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探索之路。

最初,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原本是一個直接實行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分落後的不發達國家,能夠直接實行社會主義嗎?從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逐漸認識到,中國當時的主要革命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還不是也不可能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而這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工人階級才能領導。工人階級不能通過城市起義取得革命勝利,而是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的道路。工人階級要同農民,同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長期性和不平衡性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其前途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所以叫做“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

這一套理論,是在長期探索中,總結大革命勝利又失敗、土地革命勝利又失敗、抗戰以來革命力量巨大發展的經驗教訓,而得出的曆史結論。

新民主主義理論是拒絕社會主義空談,腳踏實地地在中國為社會主義做準備的理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在理論上的一大創造。毛澤東是這一創造的最傑出的代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整個理論成果,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在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一九四九年成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在全國的勝利。

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又一個漫長的探索: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的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共同綱領》是一個建設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綱領。這個綱領含有起決定作用的社會主義因素,但沒有明白宣布社會主義。在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權、實現沒收官僚資本和改革土地製度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之後,中國共產黨在一九五三年宣布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新民主主義時期就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在開始實行有計劃建設的同時,全麵展開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個過程中根據中國情況創造了多種過渡形式,而整個過程比原先的預計提前完成。中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製度。

從八大開始,中國共產黨繼續前進,努力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原來希望這條路能比中國革命的路少經曆一些失敗和曲折,使我們把社會主義建設得快些、好些。建設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曲折並沒能避免。“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就是兩大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