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小天佑對家裏的鬧鍾突然發生了興趣。他想,是什麼力量讓這個鐵東西“滴嗒滴嗒”走個不停?他決心把這個問題弄明白。有一天,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他就掏出工具,把鬧鍾拆開了。詹天佑擺弄著滿桌子的零件,簡直忘記了時間。忽然,門開了,爸爸走了進來。看見好好的鬧鍾變成了一堆廢鐵,爸爸很生氣,就訓斥詹天佑說:“看看你都幹了什麼!家裏就這一個鬧鍾,以後還怎麼用?”沒想到詹天佑頑皮地做了個鬼臉,居然憑著他良好的記性,把零件重新組裝了起來。鬧鍾又“滴答滴答”地走了起來,他也弄清了鬧鍾的原理。
後來,清政府籌辦幼童留美學生預備班。11歲的詹天佑憑著優異的成績被錄取了。第二天,他遠涉重洋到美國求學,成了我國近代第一批留學生。
身處衰敗社會裏的人,誌向愈高尚純潔,地位愈低下;而那些阿諛逢迎愈是巧妙,官做得愈大。
李四光的疑問
李四光是我國最有名的地質學家。他年輕的時候,外國的地質學家說我國的地下沒有石油,李四光不相信,經過多年的鑽研,認為我國一定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後來在他的理論指導下,終於發現了大慶油田。
說起李四光刻苦鑽研的精神,就得從他小時候凡事愛追根問底的習慣說起。
李四光小時候,他家附近的平地上有一塊大石頭,幾乎有一座房子那麼大。有一次,李四光正和小夥伴繞著石頭捉迷藏,他突然停下了腳步,問小夥伴們:“咱們這兒附近也沒有山,平地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一塊石頭呢?”
一個小夥伴說:“誰知道呢,這石頭本來就在這裏嘛!”
第二天,他又去問老師,老師說:“我也不知道,從我小的時候就有這塊石頭了。不過,聽老人說,這塊石頭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上的流星落在地上,就變成石頭,人們叫它‘隕石’。”
“那怎麼才能證明這塊大石頭是隕石呢?”李四光追問道。
老師搖搖頭說:“這我也說不清楚了。”
這個童年的疑問一直在李四光的腦子裏盤旋著。30年後,李四光成了地質學家,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這塊石頭是幾千萬年前地殼變動時期留下來的!
身處安逸歡樂之中也決不放縱欲望,在貧窮困苦之時誌向也不鬆懈。
瓦特與壺蓋
英國發明家瓦特小的時候,經常能從別人不注意的事情上發現問題。瓦特最著名的成績是改進和發明蒸汽機,這還得歸功於他小時候的一次偶然發現呢。
有一次,爐子上鐵壺的水開了。蒸汽不斷地往外冒,把壺蓋頂得不停地跳動,發出的響聲很吵。奶奶就讓瓦特去把鐵壺拿開,瓦特答應著去了。
過了一會兒,壺蓋的聲音還在響。奶奶就生氣地走過去一看,原來小瓦特正趴在爐子邊,兩眼直盯盯地看著壺蓋的縫隙。見奶奶過來了,小瓦特就問:
“奶奶,鐵壺裏有什麼東西啊?”
奶奶說:“傻孩子,當然是水呀。”
“可是,壺蓋怎麼會跳動呢?”
奶奶說:“那是水蒸氣的緣故。”
小瓦特接著問:“那麼,水蒸氣為什麼能讓壺蓋跳動呢?”
“水開了,就產生了水蒸氣。因為水蒸氣不停地從水裏冒出來,鐵壺盛不下了,它們就把壺蓋頂起來,自己跑出來,所以壺蓋就跳動了。”奶奶回答道。
小瓦特很高興地說:“哈,水蒸氣有這麼大的力氣啊!鐵壺越大,水蒸氣的力量就越大,對嗎?”“對。”奶奶有點不耐煩了。
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瓦特的腦袋裏。長大以後,他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高效率的蒸汽機。
有自信心的人,不因他人的誹謗或讚譽而改變追求;知足的人,不因權勢財富的誘惑而動搖心誌。
數學家蘇步青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蘇步青教授,是位獻身於祖國科學事業的人,他的事跡在年輕朋友中廣為傳頌……
1916年的秋天,溫州中學的教室裏,教古文的老師正在提問:“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有哪幾部著名的史書?”老師的話音剛落,同學們便嚷開了:“《史記》,司馬遷編撰的。”“《漢書》……”“還有嗎?”老師問。
“有。還有《資治通鑒》……”“對。還有《資治通鑒》。”老師接口說:“這是一部編年史,宋代的大學者司馬遷奉皇帝之命主持編寫的。它共有294卷,記載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達1302年的曆史事跡。誰要當學者,不可不讀《資治通鑒》;誰想博古通今,也不可不讀《資治通鑒》。”老師的話撞擊著同學們的心坎。坐在最前排的一個身材矮小的學生,迎著老師投來的目光,微微地點了點頭。這位學生正是蘇步青。
蘇步青家境貧寒,姐姐當童養媳,他放過牛,9歲進城讀書,靠父親做苦力掙來的錢繳學費,讀書真是來之不易!他常聽人說,苦學方知快樂多。於是,他決心立誌苦學。在進舊製中學時,他已經能把古典名著《左傳》倒背如流。此刻,他為了像老師所說的當一個博古通今的學者,又決心閱讀《資治通鑒》。
然而,幾乎在這同時,蘇步青的誌向卻發生了變化。溫州中學新來一位畢業於東京物理學校的楊老師,回國時帶回了東京物理學校辦的雜誌,這本雜誌上有許多數學題,像一塊塊磁石吸引著蘇步青,把他拉進了神秘的數學王國。接著又是宣傳科學救國的洪校長上幾何課,更是把蘇步青帶進了變幻如雲的幾何世界,促使蘇步青與數學結了緣,開始在數學王國中尋找無窮的樂趣。
倘若一個人心誌有所在,精神有所係,那麼他走路會跌跌撞撞,頭碰到樹上也不知道,招呼他也看不見,叫他也聽不見。
製服天花的人
在過去,有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天花。這種病人一得上,十有八九會死掉。假如有幸不死,臉上也會留下很多的麻子。
1769年的一天,英國科學家愛德華·琴納大夫在醫院接待了一位來看病的姑娘。診斷結果,姑娘得了天花。琴納大夫心裏很難過。他撒謊告訴姑娘得了感冒,給她開了些感冒的藥,就讓姑娘回家了。
琴納很苦惱,他一直在研究如何製服天花,但毫無結果。一天,他來到一家奶牛場,碰巧看到了那位姑娘。他很吃驚,原以為姑娘早被天花奪去了生命,或是留下了滿臉的疤痕,而眼前的姑娘卻容光煥發。更令他不可思議的是,在整個奶牛場,竟沒有一個人因患天花而造成不幸!他觀察發現,當牛得了天花後,身上會長出一些小膿包——牛痘。當擠奶人跟牛在一起,無意間碰破了膿包,也會染上牛痘。而凡是染過牛痘的人,就不會再得天花了。
琴納發現了牛痘的奧秘。他大膽地設想:在人體上接種“牛痘”,來預防天花!
1796年5月17日,琴納大夫冒險在自己兒子身上,接種了牛痘。試驗證明,兒子沒有出過天花,已經對天花產生了免疫力。琴納利用免疫法,製服了猖獗一時的天花病毒。
有誌之人不會因為有利可圖就轉移自己的追求,不因為災禍臨頭就改變自己的誌向。
紫外線的發現
大家可知道,太陽不僅能給我們溫暖,還能帶給我們許多神奇的東西。
丹麥科學家芬森家裏養了一隻貓。一天,芬森到陽台乘涼,看見家裏的貓也靜靜地躺在地板上曬太陽。他看著看著,覺得很奇怪:每當貓身上曬不到陽光的時候,貓自己就會挪動身體,移到有陽光的地方。芬森心想:“這麼熱的天,貓為什麼還要曬太陽?這裏麵一定有問題。”
芬森走下陽台,來到貓的身邊,用手輕輕地撫摸著貓的身體。忽然,他發現貓的身上,有一處正在化膿的傷口。他想:“貓是不是利用曬太陽在治療它的傷口呢?難道陽光裏還有什麼我們沒有發現的東西嗎?”
芬森帶著這種疑問,開始對陽光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實驗。終於,他在陽光中發現了一種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光線——紫外線。它具有殺菌作用,可用於治療疾病,效果很好。後來,紫外線被廣泛應用到醫療事業上,成為醫務人員不可缺少的好幫手。芬森也在1930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誌向遠大的人不計較小的得失,善於使用權力的人與普通人不同。
愛實驗的查理
1746年11月12日,查理出生在法國盧瓦雷的貝奧京西。他是法國的物理學家。
查理開始不是搞自然科學的,中學畢業後在法國政府財政部當小職員。後來,查理得知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在雷雨中冒著生命危險研究雷閃現象,他被這種勇敢探索自然界奧秘的精神所打動,對科學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查理動手製作和大量收集各種物理儀器,熱心從事物理實驗研究。他多次舉辦各種物理講座,當眾出色地進行物理實驗演示,在學術界贏得了相當高的聲譽。1795年查理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查理在物理學上的主要成就是發現氣體的壓強隨著溫度變化的規律,就是查理定律。
查理起初熱衷於氣球升空實驗。1783年,他和弟弟羅伯特合作,在綢布外麵塗上橡膠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氫氣球,於8月27日實現了第一次無人駕駛升高實驗。同年12月1日,在查理的指導下,羅伯特第一次乘坐氫氣球升空。後來,羅伯特曾經用氫氣球上升到3000米高空。當時,他們兄弟倆連續幾次升空的大膽創舉,轟動了整個法國,公眾情緒極為高漲。查理因此出了名,據說法國皇帝路易十六曾經邀請他在著名的羅浮宮陳列他所收藏的物理儀器。
大約在1787年,查理著手研究氣體的膨脹性質,發現在壓力一定的時候,氣體體積的改變和溫度的改變成正比。他進一步發現,對於一定質量的氣體,當體積不變的時候,溫度每升高1℃,壓強就增加它在0℃時候壓強的1/273。查理還用它作根據,推算出氣體在恒定壓力下的膨脹率是個常數。這個預言後來由蓋·呂薩克和道爾頓(1766—1844)的實驗完全證實。
查理還發明和改進了許多物理儀器。比如,他發明了液體比重計和反射測向儀,改進了空速表,改進了馮·格蘭維山德發明的定日鏡等。
查理於1823年4月7日在巴黎逝世,終年77歲。
要想為普天之下建立功業的人,必須首先從自己身邊的瑣事做起。
博學的亞裏士多德
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誕生於愛琴海北岸的斯特基拉城。他是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
亞裏士多德是馬其頓王室醫師的兒子,從小特別愛好自然科學,也很喜歡鑽研。父親經常教給他一些解剖和醫學的知識,他有時也幫助父親作一些外科手術。亞裏士多德18歲那年前往雅典,成為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前347年)的大弟子,從事學習和研究長達20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柏拉圖誇他是“學院之靈”。公元前343年,亞裏士多德擔任了年僅13歲的王子亞曆山大的宮廷教師。公元前340年亞曆山大攝政,亞裏士多德回到家鄉。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創辦了一所呂克昂學院,獨樹一個新的哲學學派。由於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常常在花園裏散步的時候討論問題,當時人們就稱它為逍遙學派。
亞裏士多德是古代知識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據說有400到1000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亞裏士多德很尊重老師柏拉圖,但是決不盲從。他說:“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他善於用自己聰明的才智去思考、推理、探索和研究。在亞曆山大王子的資助下,他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奇妙的生物世界進行了大量調查。他帶領助手周遊各地,搜查標本,分門別類,並且盡可能了解同動物植物有關的各種知識。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生物學家。他一生最有價值的科學貢獻,也正是在動物學和解剖學方麵。他對500多種不同的動植物進行了分類,解剖過幾十種動物,正確地指出了鯨魚是胎生的,描述了反芻動物的胃、雞胎的發育、頭足綱動物的再生現象等。在物理學方麵,亞裏士多德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了這門學科的名稱,“物理”一詞的現代拉丁文“Physica”,是他從希臘字“自然”一詞推演而來的。此外,他對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當時條件下比較合理的估計。
由於亞裏士多德隻想用推理去解釋物理現象,並沒有從事這一領域的任何實驗工作,所以他提出了許多錯誤的斷言,阻礙了科學的發展。比如:他認為物體隻有受到推力的時候才運動,推力一旦消失,運動就停止;他堅持說,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他主張地球中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等。
公元前323年夏天,亞曆山大大帝從印度回師巴比倫的途中病故。從此,亞裏士多德在政治上開始不得誌。他決定離開雅典,離開呂克昂學院回到母親的故地過隱居生活。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葬在卡爾基,終年62歲。
思維端正就能成事,誌向端正就會進步。
擺動的吊燈
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是一個勤於思考的人。
伽利略是個天主教徒,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天,他到比薩大教堂去做禮拜。高大的教堂裏,虔誠的教徒們在聽神父講解聖經。忽然,一陣風從外麵吹來,懸掛在教堂半空的銅吊燈,在伽利略的眼前晃來晃去。他盯了這吊燈很燈很久,慢慢發現了一個規律:不論吊燈擺動的幅度是大還是小,擺動的時間總是相等的。
又一陣風吹來,吊燈大幅度擺動起來。伽利略用右手指摸著左手腕上的脈搏開始數數:一、二、三……一共是二十下。當吊燈的擺動幅度變小時,他又重複了剛才的方法,結果每次擺動仍是二十下。他得出結論:吊燈的擺動與擺動幅度的大小無關。
伽利略回到家,心裏還想著那吊燈。他又找來一根繩子,吊上重物,變換著方式,讓它擺動。他發現: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跟所吊物體的重量沒有關係,而和擺長有關係。
後來,荷蘭科學家赫立斯飲·海更斯,根據伽利略的發現,製造出了走時準確的機械擺鍾。直到現在,人們還在使用它。
不要因為聲望不高就誌向不高遠,不要因為貧困就行為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