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美的旅程(3 / 3)

劍橋大學塞西爾·帕金森教授認為: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不一定非要當什麼“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麼“名”,更不要與別人比高低,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它們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美麗,你能說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決定做最好的你,既不是你物質財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貴賤,關鍵是看你是否擁有實現自己理想的強烈願望,看你身上的潛力能否充分地發揮。人們熟知的一些英雄模範人物,就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機能,做好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創造了最好的自己。

道格拉·拉赫在他的詩中寫道: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當叢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當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

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但要當湖裏最活潑的小鱸魚。

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當水手。

這裏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兒。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的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做好你應該做的每一件事。

優勢的種子

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弱點有時可以成為人的強點,優勢不好好利用也會成為劣勢。

有一個10歲的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他很想學柔道。

最終,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已經練了三個月了,師傅還是隻教他一招,小男孩有些不理解。

他終於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招術?”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隻會一招,但你隻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

小男孩還是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練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不久就變得有些急躁了,小男孩連著用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迷迷糊糊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有一度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就叫了暫停,打算終止比賽,判對手贏,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 “繼續下去!”

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製服了對手,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每一個細節:“師傅,我怎麼就憑這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 “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的一辦法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然而小男孩卻沒有左臂。

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勢變成了他最大的優勢。

每個人有優勢也有劣勢,應該做的是揚長避短。

小李有個弱點,在單位是出了名的,就是不管誰怎麼給他虧吃,他都不會生氣,過兩天忘得一幹二淨,是個典型的“麵瓜”。

有一次,單位有五個人到南方某地出差,返回時買了飛機票,可隻買到四張。不用說,別人坐飛機,他隻好乘火車。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飛機失事,四位同事不幸遇難。是他的弱點,僥幸中救了他一命。

弱點並不是絕對的壞事。其實,隻要我們仔細去想一想,有時還真是弱點拯救了我們。膽小怕事、性格怯懦,這自然是弱點,但有人就是因為膽小怕事才躲過了劫難。

弱點有時可以成為人的強點。比如,性格內向、膽小怕事的人常常處事謹慎、辦事周到。不善交際,寡於言辭,是個弱點,而這樣的人卻能耐住寂寞、深謀遠慮。脾氣暴躁、點火就著,是個弱點,可有時他們卻能處事果斷、抓住良機。秉性懶散,反應遲緩,是個弱點,可他們常常遇事不慌、做事穩重。

生理上有個“代償功能”,比如說,眼神不大好的人,耳朵卻特別靈敏。心理上似乎也是這樣,弱點常是強點的反對,強點常靠弱點凸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僅不應該藐視弱點,而且還應該善待它、珍惜它。

對於弱點,如果你討厭它、嫌棄它、詛咒它,它會毫不客氣地給你一點顏色,讓你痛苦、自卑、難堪;如果你能正視它、珍惜它、善待它,弱點也會給你帶來事業有成的好運,帶來知足、知趣的快樂。可見,善待弱點,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優勢不好好利用也會成為劣勢。

三個旅行者同時住進了一家旅店。早上出門的時候,一個旅行者帶了一把傘,另一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個旅行者什麼也沒有拿。

晚上歸來的時候,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 為什麼第三個旅行者能夠安然無恙呢?因為拿傘和拿拐杖的旅行者不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優勢不好好利用也會成為劣勢。

下麵讓我們來看看他們三者在雨中的表現。

拿傘的旅行者說:“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走,卻不知怎麼淋濕了;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細,專揀平穩的地方走,所以就沒有摔傷。”

拿拐杖的說:“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沒帶雨傘,便揀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麼常常跌傷。”

第三個旅行者說:“這就是我安然無恙的原因。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優點,以及引以為榮的驕傲,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一種憂患意識。

心靈的強大

如果我們不花些功夫,在精神上培養良好的習慣,有充沛活躍的強大的心靈,那麼我們的心便毫無隱蔽戒備。

任何人的強大都必須從自己心靈的強大開始,否則隻能依舊是一個脆弱的人,不可能真正成功。

哈佛大學教務長勃裏格是大家最敬愛的人物。可是據為他寫傳記的作者說,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因為心裏過於緊張而受苦。每天終了,他要為已做的或沒有做的事而痛楚。因為工作太多,他就高高地懸浮在這些事的上層,心中不免煩躁,因此常常會同人家鬧翻。就因為心境毫無戒備,所以有許多芝麻綠豆無關緊要的小事,往往把他弄得筋疲力盡。所以每天黃昏,原本可以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的,可是他卻仍在折磨自己。假使他覺得對某一個新生責罰太重了,就會整夜都睡不好。假使他竟一時想不起舊生的姓名,晚上就會吃不下飯。原來一個完美、機靈、可愛的人物,因為受惡鬼的作弄,因而破壞了後半生的生活。

創造進化論的達爾文,在他的傳記中說,因為他漠視自己的心,所以也曾遭受慘痛的損失。年輕時,他愛好音樂,也愛莎士比亞的燦爛詩篇。可是因為要寫科學論文,長期鑽研事理,因此無暇兼顧早年所愛好的音樂和詩。他認為這是一項損失,因為直到晚年,僅僅從事科學研究使他心靈空虛貧乏。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找到更好的東西,而把許多美好的事物放棄,那是很不明智的。

幾年以前,凱克爾住的城裏有一位極虔誠高尚的市民,常以公眾為念,可是恐懼和憂慮侵襲著這位市民的心,使這位市民一點也不能反抗。後來他們在一起計劃,想出一套鎮定心情的辦法,對他好像有點幫助,可是終於由於積習太久,仍不奏效。

即使宗教對他也沒有什麼用。因為這種恐懼很廣泛,無可名狀,極可怕,就像霧中茫茫的影子—樣。這位先生很勇猛,所以碰到危險,他仍知道恐懼的根源在哪裏。可是恐懼雖然很快過去,陰影仍像慢性毒藥,留在性靈深處,無可捉摸,雖然恐懼的對象大部分隻是自己而已。

這位先生忘記了,假使他們不能把許多善念塞滿自己的心胸,那麼惡魔就會乘虛侵入。可是這個人一定會落得個很悲慘的下場。因為忽略了自己的心,不加照顧,這總是很危險的。

人生愈來愈枯燥,愈艱難,所以我們雖還未老邁,便飽嚐憂患。如果我們不花些功夫,在精神上培養良好的習慣,有充沛活躍的強大的心靈,那麼我們的心便毫無隱蔽戒備。所以至少我們該把身心兩者同樣看重才是。

我們對飲食往往非常考究,可是靈性的糧食卻取之於垃圾箱,隻讀一些肮髒腐敗的書籍。所以保羅對青年朋友說:“你要保守你心。”

要謹防會歪曲心靈的惡劣影響,要好好鍛煉心靈,使心靈強大起來,因為心靈強大了你才能強大。

成功者的必備品質

一個人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勇敢地麵對人生,無論遭遇到什麼,依然保持生活的勇氣,保持不屈的奮鬥精神,他就是生活中的強者。

貝多芬以他那孤獨痛苦然而又是熱烈追求的一生,給世界留下一句名言:“用痛苦換來歡樂。”它曾經鼓舞無數人奮起和自己的不幸進行鬥爭。

相反,有些人在失戀、失學、疾病,或工作中的挫折、失敗,或其他生活不幸事件的打擊麵前,之所以一蹶不振,精神崩潰,弄到十分可憐的地步,原因之一就在於缺乏堅強剛毅的性格。

沒有人生而剛毅,也沒有人培養不出剛毅的性格。我們不要神化強者,以為自己成不了那種鋼鐵般堅強的人。其實,普通人所有的猶豫、顧慮、擔憂、動搖、失望等等,在一個強者的內心世界也都可能出現。伽利略屈服過,哥白尼動搖過,奧斯特洛夫斯基想到過自殺,但這並不排除他們是堅強剛毅的人。剛毅的性格和懦弱的性格之間並沒有千裏鴻溝,剛毅的人不是沒有軟弱,隻是他們能夠戰勝自己的軟弱。隻要加強鍛煉,從多方麵對軟弱進行鬥爭,那就可能成為堅強剛毅的人。

如果你想培養自己承受悲慘命運的能力,你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采用下列技巧:

(1)下定決心堅持到底。局麵越是棘手,越要努力嚐試。過早地放棄努力,隻會增加你的麻煩。麵臨嚴重的挫折,隻有堅持下去,加倍努力和增快前進的步伐。下定決心堅持到底,並一直堅持到把事情辦成。

(2)不要低估問題的嚴重性。要現實地估計自己麵臨的危機,不要低估問題的嚴重性。否則,去改變局麵時,就會感到準備不足。

(3)做出最大的努力。不要畏縮不前,要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來,不要擔心把精力用盡。成功者總是做出極大的努力,而麵對危機時,他們卻能做出更大的努力。他們不去考慮什麼疲勞啦,筋疲力盡啦。

(4)堅持自己的立場。一旦你下定決心要突然衝向前去,要像服從自己的理智一樣去服從自己的直覺。頂住家人和朋友的壓力,采取你所堅信的觀點,堅持自己的立場。是對是錯,現在就該相信你自己的判斷力和智慧了。

(5)不要試圖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問題。當經曆了一次嚴重的危機或像親人去世這樣的嚴重事件之後,在你的情緒完全恢複以前,要滿足於每次隻邁出一小步。不要企圖當個超人,一下子解決自己所有的問題。要挑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就幹這麼一件。而每一次對成功的體驗都會增強你的力量和積極的觀念。

(6)堅持嚐試。克服危機的方法不是輕易就能找到的。然而,如果你堅持不懈地尋求新的出路,願意在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的情況下去嚐試,你就能找到出路。要保持自己頭腦的清醒,睜大眼睛去尋找那些在危機或困境中可能存在的機會。與其專注於災難的深重,不如努力去尋求一線希望和可取的積極之路。即便是在混亂與災難中,也可能形成你獨到的見解,它將把你引導到一個值得一試的新的冒險之中。

這樣才能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堅強剛毅的強者。

隻要加強鍛煉,從多方麵對軟弱進行鬥爭,那就可能成為堅強剛毅的人。

信念是強者之魂

信念是一種巨大的動力,它可以使你去做別人認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強者能終年一致地施行有效的做法以達到成功。但到底是什麼使他們能堅持不懈地全心投入各種各樣事務中呢?

是信念的力量!要成為強者,除了有堅強的意誌,還需要有強烈的信念。

吉爾·金蒙特的信念改變了她整個生活的方向。1954年,18歲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國最受喜愛、最有名氣的年輕滑雪運動員了,她的照片被用作《體育畫報》雜誌的封麵。金蒙特躊躇滿誌,積極地為參加1955年的奧運會預選賽做準備,大家都認為她一定能成功。

她當時的生活目標就是得奧運會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場悲劇使她的願望成了泡影。在奧運會預選賽最後一輪比賽中,金蒙特沿著大雪覆蓋的羅斯特利山坡開始下滑,沒料到,這天的雪道特別滑,剛過幾秒鍾,便發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故。她先是身子一歪,而後就失去了控製,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直往下衝。她竭力掙紮著想擺正姿勢,可無濟於事,一個個的筋鬥把她無情地推下山坡。在場的人都睜大著眼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幕,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兒。

當她停下來時已昏迷了過去。人們立即把她送往醫院搶救,雖然最終保住了性命,但她雙肩以下的身體卻永久性癱瘓了。金蒙特認識到活著的人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奮發向上,要麼灰心喪氣。她選擇了奮發向上,因為她對自己的能力仍然堅信不疑。她千方百計使自己從失望的痛苦中擺脫出來,去從事一項有益於公眾的事業,以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幾年來,她整日和醫院、手術室、理療和輪椅打交道,病情時好時壞,但她從未放棄過對有意義的生活的不斷追求。

曆盡艱難,她學會了寫字、打字、操縱輪椅、用特製湯匙進食。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選聽了幾門課程,想今後當一名教師。

想當教師,這可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她既不會走路,又沒受過師範訓練。她向教育學院提出申請,但係主任、學校顧問和保健醫生都認為她不適宜當教師。當教師是要能上下樓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此時,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為一名教師,任何困難都不能動搖她的堅強信念,最終她如願以償,做了教師,成為一個強者。

信念是一個內涵廣泛的名詞,它是指那些你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許多的挫折和困難,要想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則必須有頑強的信念作為支撐。許多中外名人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績,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種矢誌不渝的信念,這種信念使他們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生命的樂章要奏出強音,必須依靠信念;青春的火焰要燃得旺盛,必須仰仗信念。

信念猶如燈塔,當陰霾蔽日之時,指給你奔向光明的前程;信念宛似溫泉,當冰淩滿穀之時,衝蕩你身心暖融融;信念好比天梯,當你向險峰攀登之時,引你拾級而上;信念就像金鑰匙,當你置身於人生迷宮之時,助你擷取皇冠上的明珠。

信念並不深奧,它是一種明了的人生目標。信念其實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勝利,相信自己所確定的目標,相信自己為達到這一目標所具備的能力。

懷疑是信念之星的霧靄,在人迷離的時候,遮住了人的雙眼;動搖是信念之樹的蛀蟲,在颶風襲來的時候,折斷挺拔的枝幹;朝秦暮楚是信念之舟的礁嶼,在潮汐起落的時候,阻止人奔向理想彼岸的行程。

一個人擁有信念是十分重要的。隻要有信念,力量會自然而生。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耐心尋味,警策人心。

1952年,世界著名女遊泳選手弗洛倫絲,查德威克計劃從卡德林那島遊向加利福尼亞。兩年前,她曾成功地隻身橫渡英吉利海峽,現在她想再創一項非同凡響的紀錄。

就在這一年的某一天,當她遊近加利福尼亞海岸時,她嘴唇凍得發紫,全身一陣陣顫抖。她已經在水裏泡了16個小時,前麵霧氣靄靄,看不見海灘,而且也難以辨認伴隨她的小艇。

查德威克感到自己已筋疲力盡了,更使她灰心的是在茫茫大海中看不到目標。她感到再也難以支持了,於是向小艇上的人請求:

“把我拖上來吧,我不行了。”

艇上的人勸她再堅持一下:“隻有一英裏了,目標就在眼前,放棄就意味著失敗。”

濃霧使查德威克看不到海岸,她以為別人在騙她。

“把我拉上來吧。”她再三請求。

於是冷得發抖、渾身濕淋淋的查德威克被同伴拉上了小艇。

後來查德威克很後悔,她告訴記者:如果她看到了海岸,就一定會堅持到終點。大霧阻止了她奪取最後的勝利。

但這件事過了不久,查德威克認識到,其實,妨礙她成功的不是大霧而是她內心的疑惑。是她自己被大霧擋住了視線,迷惑了心靈,先是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後才被大霧俘虜了。

兩個月後,查德威克又一次嚐試著遊向加利福尼亞。濃霧還是籠罩在她的周圍,海水還是冰冷刺骨,同樣還是望不見海岸。但這次她堅持了下來,她知道陸地就在前方,她奮力向前遊,因為,陸地就在她的心中。她成功了。

在查德威克兩次向自我能力的挑戰中,信念使她戰勝了自己內心的害怕和失望。最終,她征服了海峽也征服了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強者。

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千萬不要讓形形色色的霧迷住了你的眼睛,不要讓霧俘虜了你。你麵臨的霧也許不是彌漫在加利福尼亞上空的,它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能會出現。

信念在人的精神世界裏是挑大梁的支柱,沒有它,一個人的精神大廈就極有可能會坍塌下來。

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勝利的基石。

在沙漠裏,幹枯的沙子有時候可以是清冽的水——隻要你的心裏麵駐紮著擁有清泉的信念。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

這是著名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名言。

縱觀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其起步時都是信誓旦旦。巴甫洛夫曾宣稱:“如果我堅持什麼,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高爾基指出:“隻有滿懷信念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信念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誌。”事實已經反複證明,自卑,是心靈的自殺。它像一根潮濕的火柴,永遠也不能點燃成功的火焰。

許多人的失敗在於,不是因為他們不能成功,而是因為他們不敢爭取。

信念,則是成功的基石,道理很簡單:人們隻有對他所從事的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這種事業應該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能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才會采取相應的行動,才會成為相應行動的強者。

後記

鑒於本書是麵向廣大中小學生的勵誌性讀物,所以在編輯過程中收錄了許多有關方麵的文章。但由於來源較為複雜,很多文章未能與原作者一一取得聯係,在此謹表歉意;並請作者朋友們盡快與我們取得聯係,以便敬奉稿酬。

本書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