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美的旅程(2 / 3)

①今天,我開始新生活。

②愛心。我要用全身心的愛來迎接今天。最主要的,我要愛自己。

③恒心。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④信心。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我能做的比已經完成的更好。

⑤重視今天。忘記昨天,也不要癡想明天。假設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⑥控製情緒。今天我要學會控製情緒。有了這項新本領,我也更能體察別人的情緒變化。

⑦快樂。我要笑遍世界。

⑧自重。今天我要加倍重視自己的價值。

⑨行動。我現在就付諸行動。

⑩信仰。萬能的主啊,幫助我吧。

10條準則,其實就是邁向成功的10把金鑰匙。這10把金鑰匙裏麵,有兩把金鑰匙同情緒有關:第⑥條“控製情緒”和第⑦條“快樂”。可見,控製情緒在人生的成功之路上是多麼重要。

我們看一看神秘的羊皮卷告訴人們怎樣來控製情緒。他認為如果你每天反複讀下麵引用的這段話,使裏麵闡述的觀點成為你思想觀念的一部分,那麼,將對你的一生大有好處。

《羊皮卷之六》:

——今天我要學會控製情緒。

潮起潮落,冬去春來,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雁來雁往,花飛花謝,草長瓜熟,自然界萬物都在循環往複的變化中,我也不例外,情緒時好時壞。

——今天我要學會控製情緒。

這是大自然的玩笑,很少有人窺破天機。每天我醒來時,不再有舊日的心情。昨日的快樂變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傷又轉為明日的喜悅。我心中像有一隻輪子不停地轉著,由樂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憂。這就好比花兒的變化,今天綻開的喜悅也會變成凋謝時的絕望。但是我要記住,正如今天枯敗的花兒蘊藏著明天新生的種子,今天的悲傷也預示著明天的歡樂。

——今天我要學會控製情緒。

我怎樣才能控製情緒,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我心平氣和,否則迎來的又將是失敗的一天。花草樹木,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生長,但是我為自己創造天氣。我要學會用自己的心靈彌補氣候的不足。如果我為顧客帶來風雨、憂鬱、黑暗和悲觀,那麼他們也會報之以風雨、憂鬱、黑暗和悲觀,而他們什麼也不會買。相反地,如果我為顧客獻上歡樂、喜悅、光明和笑聲,他們也會報之以歡樂、喜悅、光明和笑聲,我就能獲得銷售上的豐收。賺取成倉的金幣。

——今天我要學會控製情緒。

我怎樣才能控製情緒,讓每天充滿幸福和歡樂?我要學會這個千古秘訣:弱者任思緒控製行為,強者讓行為控製思緒。每天醒來當我被悲傷、自憐、失敗的情緒包圍時,我就這樣與之對抗:

沮喪時,我引吭高歌。

悲傷時,我開懷大笑。

病痛時,我加倍工作。

恐懼時,我勇往直前。

自卑時,我換上新裝。

不安時,我提高嗓音。

窮困潦倒時,我想像未來的財富。

力不從心時,我回想過去的成功。

自輕自賤時,我想想自己的目標。

從今往後,我明白了,隻有低能者才會江郎才盡,我並非低能者,我必須不斷對抗那些企圖摧垮我的力量。失望和悲傷一眼就會被識破,而其他許多敵人是不易察覺的。他們往往麵帶微笑,招手而來,卻隨時可能將我摧毀。對它們,我永遠不能放鬆警惕。

自高自大時,我要追尋失敗的記憶。

縱情享受時,我要記得挨餓的日子。

洋洋得意時,不要忘了那忍辱的時刻。

自以為是時,看看自己是否能讓風止步。

腰纏萬貫時,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

驕傲自滿時,要想到自己怯懦的時候。

不可一世時,讓我抬頭,仰望群星。

——今天我要學會控製情緒。

有了這項新本領,我也更能體察別人的情緒變化。我寬容怒氣衝衝的人,因為他尚未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就可以忍受他的指責與辱罵,因為我知道明天他會改變,重新變得隨和。我不再隻憑一麵之交來判斷一個人,也不再因一時的怨恨與人絕交,今天不肯花一分錢購買金篷馬車的人,明天也許會用全部家當換取樹苗。知道了這個秘密,我可以獲得極大的財富。

——今天我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我從此領悟了人類情緒變化的奧秘。對於自己千變萬化的個性,我不再聽之任之,我知道,隻有積極主動地控製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控製自己的命運,而我的命運就是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我成為自己的主人。

我由此而變得偉大。

《羊皮卷之六》裏麵所闡述的控製情緒的箴言可以說是句句珠璣。斯賓塞·約翰遜建議每一位讀者不妨花上一個月的時間來讀上麵的內容;其實,隻要你真正能夠按照上麵的原則來思考和行事,那麼你就一定能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取得意外的收獲。讀上一個月,而且每天都做記錄,並寫下心得體會;甚至加上每天的自省和反思,那麼,上麵的原則就可以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每一句話都可以烙在你的心靈上,並通過你的行為表現出來。無論你是想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還是事業上的成功,你都需要每天都這麼對自己說:“今天我要學會控製情緒。”

隻要能夠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就一定能夠理智地處理好每一個問題。

用積極心態壓製抑鬱情緒

斯賓塞·約翰遜指出:抑鬱情緒是所有消極情緒裏麵危害最大的一種。

陷入抑鬱情緒的人,往往萎靡不振,對工作和生活失去興趣;對很多事情麻木不仁;他甚至不能去愛別人和體會別人對他的愛。

對陷入抑鬱情緒的人來說,情形就不同了,所有這些憐憫無一能穿透那堵把你和世人隔開的牆壁,在這封閉的牆內,你不僅拒絕別人哪怕是極微小的幫助,而且還可能用各種方式來懲罰自己。在抑鬱這座牢獄裏,沉浸在抑鬱情緒裏的人同時充當了雙重的角色:受難的囚犯和殘酷的罪人。世界上也許有焦慮的成功者,有暴躁的成功者,也可能有悲觀的成功者——雖然這些情緒都是他們成功的障礙或敵人,但有時候機遇來臨時,他們也能足夠幸運地獲得成功。但是,世界上絕沒有抑鬱的成功者,即使機遇就擺在他們腳下,哪怕成功就在舉手之間,陷入抑鬱情緒的人的心靈太疲憊了,無力去摘取成功的果實。

一個陷入抑鬱情緒的人是怎樣的感受呢?對許多人來說,即使搜腸刮肚地尋找詞彙,也難以表達他們的沮喪心情。一般地,對抑鬱的描述有以下幾種。

①他孤獨地呆在迷霧裏,霧或者很灰,或者很暗,或者是一團分不清的顏色糾結在一起。有時霧像極厚的棉絮纏繞著他。他感覺找不到出路,或者在恐懼或絕望中全身冰冷;

②他處在空曠的原野、幹燥的沙漠、冰結的荒地或無垠的海洋中。他看到自己正向遙遠的地平線艱難地跋涉,並遇到風暴的強烈襲擊;或者他看到自己正孤立無援地呆呆坐在灼熱的岩石或即將融化的浮冰上,內心充滿恐懼;

③他看到自己獨處一隅,正被什麼東西緊緊地裹起來,或者有個重物正沉沉地壓在身上。那裹著他的可能是壽衣,或壓在心頭的一塊石頭,或落在肩上的巨大的黑色貓頭鷹;

④他仿佛分裂成兩個人,一個關在玻璃屋子的“健康”的他,和一個茫然的“消沉”的他。關在屋子裏的“他”徒然地看著自己麵臨危險,卻又不能去挽救。

所有這些描述都很令人恐怖。那麼,怎樣才能擺脫抑鬱情緒。下麵是斯賓塞·約翰遜提出的一些原則,供每一位不幸陷入抑鬱情緒的讀者參考。

(1)不要為自己尋找借口

當你陷入抑鬱情緒時,通常都習慣於給自己尋找借口。

比如:你對你朋友說:“我不知道哪兒出了毛病,總是累得不行,甚至早上起床也是如此。我簡直是拖著身體挨過這一天的,感到精疲力竭。”當你朋友回答說:“是不是你該休假了?如果放下手中的工作去休息休息,你的感覺會好很多。到海濱去休假,享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吧。”

但你對朋友解釋道:“你的話有道理。我確實需要休息一下,但我脫不開身呀!公司裏剛換了一名新經理,對這裏情況還不熟悉;秘書小姐正在休病假,天知道她哪天才能上班。我的孩子馬上要參加畢業考試,他不在家呆著,但他每個星期都給我打電話。他希望我們都呆在家裏,以免有事找不到人。”

為什麼陷入抑鬱的人會為自己尋找借口呢?一個原因是:這種尋找借口的把戲阻止我們去辨別、去思考新思想。

如果他們願意改變自己的觀念,不再為自己尋找借口,那麼,他們的抑鬱情緒就能夠得到控製。

(2)要加倍愛護自己

對陷入抑鬱的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如果一旦做到了,那麼其餘的一切都好辦了,許多抑鬱者,從來就沒放鬆過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他們往往認為,哪怕做一點小事,也要盡可能把困難想多些。每當給自己買了件可愛的東西,他們就會加倍工作,或者同時也買件東西給別人送去;如果患了重感冒,他們不是躺在床上休息而是掙紮著去上班。有許多性情抑鬱的婦女月月都忍受痛經的折磨,毫無意義地消耗著體力和精力,卻不願去治療。抑鬱者之所以這樣忽視自己的健康,而處處竭力替別人著想,其原因就是他們對自己要求過於苛刻,總想盡善盡美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從不敢怠慢半分。

我們常說,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但不是苛刻;當陷入抑鬱情緒時,一定要寬厚待己,要盡可能地以普通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加倍地愛護自己。

(3)正確使用藥物

對那些抑鬱情緒比較嚴重的病人,有時候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幫助消除抑鬱情緒。使用藥物需要注意的是,應該由醫生來開處方。跟所有精神藥物一樣,抗抑鬱藥也有不小的副作用。

(4)在自己心靈深處尋找一塊綠洲

陷入抑鬱情緒就像被拋入一潭深水,越是掙紮,身體越沉,但如果能夠保持鎮靜,水就會自然將你托起。同時,如果想走出抑鬱的牢獄,你就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解放出來。那麼,怎樣才能不作無謂的掙紮,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找到一塊寧靜的綠洲呢?你需要掌握一套放鬆身體的技巧並持之以恒。其要點是:任意選擇好身體某個部位的肌肉,用手捏緊它,然後再放鬆。你可以用這個方法讓身體達到完全的放鬆。當你注意身體的某個部位處於緊張狀態時,如臉部肌肉緊繃,或呼吸短促,胸口悶得慌,你就應該有意識地收縮肌肉、然後放鬆,接著再慢慢地、深深地吸幾口氣。

剛開始時,你可以參加一些專門的訓練班,如氣功、瑜珈以及心理訓練課程。

(5)向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惱

當你遇到挫折需要幫助時,必須去尋找能和自己推心置腹的人,必須克服沉默寡言、不善交際的毛病。

你應該多交些朋友,在人生道路上,特別是在你擺脫抑鬱情緒的過程中,你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朋友會給你以各方麵的安慰和幫助。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你希望的那樣關心,或許他隻是敷衍你幾句,不願真誠地幫助你,但你要相信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心誠則靈”。當我們跨上這條沒有路標的艱難旅途後,一定會碰到許多富有同情心的朋友,他們將幫助我們渡過一道道難關。

(6)要敢於嚐試

首先,陷入抑鬱情緒的人應該安排日常的活動,除了工作和必須做的事情以外,排出時間進行身體鍛煉,提高活動性。通常,可以把鍛煉安排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內,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後的半小時,或臨睡前的一段時間。活動量也應該有所計劃,你可以臨睡前做俯臥撐,每天做50個,或早晨跑3000米。

其次,可以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學一樣新東西,吉他或跳舞什麼的。堅持學下去,很快,你就會發現,你的情緒就會好多了。做新的嚐試時,注意別給自己找借口。你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麼事情比把自己從抑鬱的牢獄裏拯救出來更重要呢?

幹大事業的人,不會在小名聲上斤斤計較;尋求長遠發展的人,決不把自己束縛在眼前利益上。

發泄忌傷身

斯賓塞·約翰遜說,成功的創業者,不但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而且還為自己準備一個安全的情緒活塞,以便無法自控時,把它打開。因為它是一種無害的發泄方式。

心平氣和的人並不是都不發怒的,他們把憤怒發泄於有益之處。

兩百餘年之前,詩人德來登便把一句拉丁成語改編成這樣:“你們要當心一個耐心者的憤怒。長久受壓迫的情緒,一旦放鬆,便會釀成最激烈的爆發。”

斯賓塞·約翰遜曾經這樣說:“如果我在發怒的時候,我絕不讓別人知道。我會趕快走開,跑到樓頂上我辦公室旁的健身房去,套上打拳的手套,和我的教師對打,把怒氣打出來,如果教師不在,便拚命捶打沙袋。”

他的想法確實是對的。當他被刺激的時候,他並不竭力壓製他的憤怒,而是跑到一個能發泄的地方,與拳師或袋子打起來。如果他打的時候,想像著他所打的袋子便是激起他怒氣的那個人的頭,那就更合他的口味了。

美國鈔票公司的總經理伍德赫爾也想出了一種很好的辦法,以發泄他的怒氣。

年輕的時候,他在某公司做一個小小的職員。他很不悅,因為別人不大重視他,而且他覺得提升遲緩。有許多青年都有這種感覺,但是如果他們表現得太明顯,就會引起上麵的人不高興。伍德赫爾是使用什麼辦法來發泄不滿的呢?

他說:“有一段時期,我這種感覺非常之厲害,漸漸擴大,以至覺得不得不離此而去。但是在我寫辭職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枝筆和一瓶紅墨水——因為黑墨水不足以發泄我火熱的憤怒——坐下來把我對於公司中每個上級職員和經理的評判,都寫出來。我寫得很不錯,用了不少的形容詞。然後我把單子收起來,把我的憂憤說給一個老友聽。”

“以後凡是我忍不住的時候,”伍德赫爾說,“我便坐下來把我所要說而不敢直說的話都寫下來。這實在是一種很好的安全活塞。我寫了之後,便覺得一身輕鬆。我把寫的這些東西收藏起來,不給人看。以後,別人都曉得我有一種自製的能力。我勸告所有人,無論年輕年老的,都學著寫這種紅墨水紙條,以約束自己。

紐約的電氣大王愛德利茲認為,把憤怒寫在信上有時是很好的,它可以使你的情緒放鬆一下,不過這種信要留一天再發出,尤其是你要有相當的時間想一想這個重要的問題,“我這種憤怒的言辭如果公開會有什麼結果呢?”

曾經在美國民眾煤氣公司做過30年總經理的比曆茲有一種怪脾氣,便是對小事容易發脾氣,而對於嚴重的事卻能若無其事。有一天他把一盒雪茄煙遺忘在四輪馬車裏,過一會他記起來了,便回頭去找,但是卻已不見雪茄的蹤影。

他非常憤怒,大聲吼叫起來,旁邊站著的人以為他掉了很貴重的煙。但事實上卻是5分錢一支的雪茄煙,一共不過2元5毛錢吧。

他這次的情況,與某次他損失一筆大款項時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那正是經濟恐慌時期。比曆茲先生因臥病在床,有幾天沒出去。可就在這幾天裏,公司損失了大約3萬元。後來,當別人把這一損失告訴他的時候,他卻隻用手摸著頭發,想了一想,然後說:“算了吧,如果不打破幾個蛋,是做不成軟煎蛋的。”

斯賓塞·約翰遜告訴我們,如果因小事而急躁,就找一種發泄的辦法;然後平和起來,保持你的精力,以準備應付大事,因為應付大事是要極大的自製力。

一些小小的煩惱如果不發泄出來,便會堆聚成一種長期的積憤,到大事來時便完全不能自製了。

豁達麵對人生

隻要豁達樂觀,萬事都能看得開,且懂得苦中尋樂。不是視苦難為不幸,而是從好的一麵來看待它,積極地生活。這樣的人就很容易成就大事。

世界上許多問題都有正、反兩重意義,關鍵是看你采取什麼樣的態度。比如,看見半瓶子酒,樂觀者會高興地說:“真好,還有半瓶子酒可以喝。”而悲觀者卻會充滿沮喪:“可惜,隻剩下半瓶了。”

所以,無論我們處於什麼樣的險惡環境,都應有一種積極開朗的心態,盡量去理解事物中消極的一麵,把苦難當作一種磨煉,把不幸當作一種煉獄。苦中尋樂,定會使你得到許多十分寶貴的經驗,為你今後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有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30多歲就已經稱譽樂壇,名滿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滿。

一次她到鄰國開獨唱音樂會,入場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搶購一空,當晚的演出也受到極為熱烈的歡迎。演出結束之後,歌唱家和丈夫、兒子從劇場裏走出來的時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在那裏的觀眾團團圍住。人們七嘴八舌說著,其中不乏讚美和羨慕之詞。

在人們議論的時候,歌唱家隻是在聽,並沒有表示什麼。等人們把話說完以後,才緩緩地說:“我首先要謝謝大家對我和我的家人的讚美,我希望在這些方麵能夠和你們共享快樂。但是,你們看到的隻是一個方麵,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麵沒有看到。比如,你們誇獎的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這個小男孩,不幸是一個啞巴。而且,在我的家裏他還有一個姐姐,是需要長年關在裝有鐵窗的房間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話使人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這時那歌唱家又說:“這一切我都不抱怨,我經常對自己說:上帝是公正的!”

上帝在用同樣的天平稱量著每一個人,他給你一份艱辛,相應地會在另一端放上相同分量的榮譽。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在優勢上發揮自己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做好你應做的每一件事。

回顧過去人類艱難求索的曆程,最值得我們驕傲的不是“登月”,也不是什麼網絡,而是人類發現自身蘊藏著無窮的潛力,認識你自己,認識你的強項和弱項,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強項,最大可能的轉化自己的弱項。

我們每個人都有140億個腦細胞,一個人隻利用了肉體和心智能源的極小部分,若與人的潛力相比,我們隻是半醒狀態。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詩中所說:

我,我要比我想像的更大、更美

在我的,在我的體內

我竟不知道包含這麼多美麗

這麼多動人之處……

人是萬物的靈長,是宇宙的精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光揚生命的本能。為“生命本能”效力的就是人體內的創造機能,它能創造人間的奇跡,也能創造一個最好的你。

一個人相信自己是什麼,就會是什麼。一個人心裏怎樣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相信你是個強者,你就可能是個強者,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幅“心理藍圖”或一幅自畫像,有人稱它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電腦程序,直接影響它的運作結果。如果你的心想像的是做最好的你,那麼你就會在你內心的“熒光屏”上看到一個躊躇滿誌、不斷進取的自我。同時,還會經常收聽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信息,這樣你注定會成為一個最好的你。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設想的那樣,你怎樣想像,怎樣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美國赫赫有名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就是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機能的楷模。他12歲時由蘇格蘭移居美國,先在一家紡織廠當工人,當時,他的目標是決心“做全工廠最出色的工人”。因為他經常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終於成為全工廠最優秀的工人。後來命運又安排他當郵遞員,他想的是怎樣“做全美最傑出的郵遞員”。結果他的這一目標也實現了。他的一生總是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他的座右銘就是“做一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