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來也怪,孩子雖說好吃懶做,卻從沒偷過家裏的錢,也沒有聽說過他在外麵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他會少買一點酒,然後把剩餘的錢一股腦兒買了吃的。無論是買油鹽還是買醬醋,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懶惰習性不再滋長,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一個原則:少給錢多辦事。盡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父親一氣之下扔了一分錢給孩子,讓他去買油。父親心想,我看你怎麼把錢掰成兩半用: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裏,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把瓶子遞給他,手卻不縮回去。孩子知道售貨員要的是錢,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渾身摸了一遍,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了。
售貨員無奈,隻好把瓶子裏的油倒出來,把空瓶子還給孩子。
孩子嘴裏咂著一粒糖,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裏。
一進門,父親劈頭就問:“油呢?”
孩子舉了舉瓶子。
瓶子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裏,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親大怒:“這點怎麼夠吃?”
孩子說:“一分錢隻能買到這麼多。”
麵臨絕境,一靠力量,二靠技巧、機智和計謀。
壓力的饋贈
一位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年輕人,十分喜歡文學,但在他30歲之前從來沒寫過令他滿意的作品。
他的親人希望他能經商,這樣生活可以因此更富足些,但是他卻希望能夠寫作。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人能提供他一年的生活費用,讓他能夠安穩地寫作。
但是,殘酷的生活讓他不得不走上經商的道路,他先後辦了不少廠子,但沒有一家能夠成功;他也曾和出版商合作,經營書籍,但也失敗了;他又辦了鑄字廠和印刷廠,但厄運連連,這兩家廠先後倒閉,而且欠下的巨額債務足以讓他還30年。
沒有錢的他,不得不走上賣字求生和還債的道路。一年之內,他發瘋似地寫下了3部小說,但那些書反響平平,銷售也不理想,而且因為版權得不到保護,即使小說寫成,也不足以解決生計問題。他改做記者,為多家日報撰稿,他每天寫大量的文字,換來一些微薄的稿酬。
債主天天上門逼債,他絕望過,也想過放棄。但他十分崇拜白手起家、意誌堅強的拿破侖,他把拿破侖的畫像放到書桌前,鼓勵自己必須堅持下去。
他又開始創作小說。他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喝大量的咖啡,每天至少26杯!並留下這樣的名言:“如果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那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他每天晚上8點上床,午夜起來寫作,直到早晨8點。為了讓自己的文字盡快變成金錢償還債務,每天早餐之後,他就把手稿送到印刷廠。因為創作時間倉促,文章上經常有錯字和文理不通的部分,他隻好對校樣改了又改,而且他不是隻改動幾個標點,而是大段大段地重寫。一本名叫《老處女》的小說,他一連改了9次,最後讓排字工人十分厭煩,他們甚至抗議,發誓以後不再排他的文字。
他在30歲之後的生活,幾乎全是為債務而發瘋似地寫作。在後來的20年內,他創造了100多部小說,其中的《人間喜劇》《高老頭》等幾十篇小說成為傳世之作。在他逝世的前兩年,他還在修改20多年前的手稿。
他就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巴爾紮克。巴爾紮克能從一個平庸作家成為著名作家,動力竟來源於那些巨額債務。為掙錢還債,他寫作、寫作、再寫作。
學會把握壓力,轉壓力為動力。
危機
兩隻青蛙——老青蛙和他的兒子,掉入了一桶牛奶中。它們為了求生不停地遊,遊了好長時間還是看不到希望。
老青蛙就對兒子說:“我累了,快淹死了。”
兒子努力鼓勵老青蛙:“不,繼續遊,繼續遊,就會出現奇跡,要有信心。”
可是,半個鍾頭後,青蛙爸爸還是停下來了,泄氣了,結果沉到牛奶桶底。而青蛙兒子則繼續不停地遊下去,被攪拌的牛奶慢慢形成一個黃油球。
不久,它腳下的黃油球變硬了,青蛙兒子將這個“球”當作平台,縱身一跳,竟然躍出了那個牛奶桶。
在所有危險中,不要忘記裏麵也包含著機會。救星就在這個機會中,而機會是人去創造的。“危機”這個詞,本應解釋為危險加機遇。
危中有機,危機就是轉機。
畫好自己的底線
兩個年輕人尋找隱居的武術大師,想學一些武術方麵的竅門。
他們到達深山時,發現大師正從山穀裏挑水。桶裏的水不多,兩隻桶都沒裝滿。在他們的想象中,大師應該能手舉千斤。
“怎麼隻挑這麼點水呢?”他們疑惑地問。
大師回答:“挑水之道並不在於多,而在於夠用。一味貪多,反而適得其反。”接著,大師讓其中一人重新從山穀裏打了滿滿的兩桶水。隻見那人非常吃力,沒走幾步,就摔倒了,不僅灑了水,膝蓋也破了。
“水灑了,不得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難走山路,挑的水不是更少了嗎?”大師解釋道。
年輕人不解:“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應該挑多少呢?”大師指著桶裏的一條線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不能超過這條線,超過了就高於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了。起初可能需要畫一條線,但挑的次數多了以後憑感覺就能知道是多是少了。這條線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年輕人又問:“這條底線應該怎麼定才好呢?”
大師說:“一開始越低越好。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不易受挫,反而可能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人生因挑戰而精彩,每一次的成功帶給你的不單單是喜悅,更重要的是經驗。
天地的壽命
從前,有個人總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自己將沒有安身之處,因而食不甘味,睡不安寢。
他的朋友很擔心他,就去勸他說:“天,隻不過是由氣體積聚而成,你每天都在空氣中活動,為什麼要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他說:“就算天是由空氣積聚而成,不會塌下來。但日月星辰會不會掉下來呢?”
朋友說:“日月星辰,隻不過是一些會發光的氣體,他們掉下來又有什麼危險呢?”
那人問:“那地陷落下去怎麼辦?”
朋友說:“地,不過是一堆土罷了。土到處都有。你每天都踩在土上,為什麼要擔心它會陷落下去呢?”
那人聽了,覺得有道理,從此不再擔心天塌地陷。他的朋友也十分高興。
長廬子聽到這件事,說:“天,是氣體的聚集體;地,是土塊的堆積。為什麼說它們不會壞呢?擔心天地會壞,確實擔心得過分了。但斷言他們不會壞,也不見得正確。天地在無限的空間裏隻是很微小的東西,但在有限的事物中卻是最大的。因此,天地不能不壞,它們總要走向終結。這怎麼不讓人憂慮呢?”
列子說:“斷言天地會壞是荒謬的,斷言天地不會壞也是荒謬的。它們的壞與不壞,不是我們所能知道的。既然如此,天地會壞,是這麼一回事;天地不壞,還是這麼一回事。人活著不知道死後的事情,死了不知道生前的事情,未來不知道過去的事情,過去也不知道未來的事情。既然這樣,天地會不會崩塌,我為什麼要放在心上呢?”
憂患意識必須恰到好處,要貼近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