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楊桃,大家都會想到楊桃的形狀:接近橢圓,肩部肥大,底部略為尖削,有五棱。但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去,楊桃就不一定是人們心目中的楊桃那個模樣了,有時候,它看起來就真的像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處在哪個位置,從什麼角度對著那楊桃的。我們應該忠實於自己的眼睛。當你從自己所處的角度看去,楊桃不像楊桃而隻像五角星,你也應該大膽地把它畫成‘五角星’,不要唯恐別人說它不像楊桃,而故意把它畫成將會取得別人認可的那個樣子……”
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這道理自然不僅在於畫畫。
我們應當忠實於自己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看題。
我的三次麵試●唐雪妹我特別讚同,麵試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第一道門檻。
我學的是外貿專業,所以找工作的範圍還比較廣,尤其在上海這個“西方冒險家樂園”的城市。臨畢業前三個月,我就開始了“上崗工程”。
首先,我將最近一個月的上海的兩大地方報整理了一遍,列出我的上崗目標,在我的名單上共有三十三家我認為較有實力的外資、外貿企業,如: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荷蘭食品機械公司、飛利浦上海有限公司等。第二步,準備了我的個人簡曆。其實,我這樣的女孩,是典型的從學校到學校的,簡曆就那麼一頁紙,就是用盡微軟的“簡曆向導”,也無非是形式的東西,真正較勁的內容實在令我自己看了都自慚形穢。於是無奈,隻好求教老師、教授,結果我的簡曆中增加了係主任的推薦信、教授的推薦信,還有在校期間從事社會活動的團體的介紹材料。後來我才知道,正是這些材料使我能成為被麵試的候選人之一。
三十三封信發出以後,我的心情是不平靜的。這種沒有落實的感覺我以前從來沒有過,吃不下,睡不著,直到那一天收到三封回信。其中兩封是極有禮貌的拒絕信,一封是通知麵試的信。
通知我麵試的是一個加拿大公司,他們要在上海招聘總經理助理,要求有外貿知識,有計算機知識,中等以上英語水平。
麵試的時間是一個星期日的上午,八點三十分。我是準時抵達該公司的。後來,根據前輩的心得,我才知道麵試至少要提前十五分鍾到的。不過,應付麵試中的問題,我是有把握的。問題有一般性的,如遇到交給你的任務你無法按時完成時,你怎麼辦?也有極為專業的,如中國外資企業的利潤,按法規應以何種貨幣結算?也有挑戰式的,如老板誤解你了,客戶也誤解你了,你是否抱怨?向誰抱怨?前前後後四十五分鍾,共二十五個問題,當然也有一些語言上的測試。麵試我的人是個中年人,說話不緊不慢,態度不溫不火,從始至終我都無法從他的反應中了解他是否對我滿意。離開這家公司後,我反複回憶整個麵試過程,正是這種回憶使我很快提高了應付麵試的技巧。
第二次麵試是在一家日本公司,他們問的問題不是很多,我事後記錄了一些,如在你的生命中你感到什麼最重要?誰最重要?為什麼?你對加班的態度是什麼?你是否崇拜英雄?崇拜英雄個人還是英雄集體?你想得到什麼水平的報酬?
第三次麵試是一家荷蘭公司,而試我的是為這家公司工作的美國人,我也記錄了他問的問題,例如,如果我公司錄用你,你上班會采取什麼交通工具?你是如何知道本公司的?對本公司你了解什麼?你能隨口說出一些美國流行的人名嗎?你希望以後有機會來荷蘭工作嗎?
這三次麵試是兩年以前的事了。今天,當我出任一家美國公司在上海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時,我翻出了兩年前的記錄,我換的公司比較多,兩年間,大大小小的麵試經曆了不少,這也是我能被委任現在這個職務的本錢。從被人提問到提問別人,從回答問題到根據公司情況提出應問的問題,從被人觀察到觀察別人,從被人挑選到挑選別人,這些過程使我學會了一種特殊的心理學,也許可以叫麵試心理學。
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鍾裏了解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麵試官,我意識到我也會失誤,所以,重要的是在麵試時展示你最出色的一麵。
老師的懺悔●張欣比爾·克利亞是美國猶他州的一個中學教師,有一次他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題,要求學生就自己的理想寫一篇作文。
一個名叫蒙迪·羅伯特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寫開了,用了大半夜的時間,寫了七大張紙,詳盡地描述了自己的夢,夢想將來有一天擁有一個牧馬場,他描述得很詳細,甚至還畫下了一幅占地二百英畝的牧馬場示意圖,有馬廄、跑道和種植園,還有房屋建築和室內平麵設計圖。
第二天他興衝衝地將這份作業交給了克利亞老師。然而作業批回的時候,老師在第一頁的右上角打了個大大的“F”(差),並讓蒙迪·羅伯特去找他。
下課後蒙迪去找老師,“我為什麼隻得了F?”
克利亞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頭小夥,認真地說:“蒙迪,我承認你這份作業做得很認真,但是你的理想離現實太遠,太不切實際了。要知道你父親隻是一個馴馬師,連固定的家都沒有,經常搬遷,根本沒有什麼錢,而要擁有一個牧馬場,得要很多的錢,你能有那麼多的錢嗎?”克利亞老師最後說,如果蒙迪願重新做這份作業,確定一個現實一些的目標,他可以重新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業,去問父親。父親摸摸兒子的頭說:“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過,你得慎重一些,這個決定對你來說很重要!”
蒙迪一直保存著那份作業,那份作業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這份作業鼓勵著蒙迪,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超越,多年後蒙迪·羅伯特終於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當克利亞老師帶著他的三十名學生踏進這個占地二百多英畝的牧馬場,登上那座麵積達四千平方米的建築場時,流下了懺悔的淚水。“蒙迪,現在我才意識到,當時我做老師時,就像一個偷夢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夢,但是你的堅韌和勇敢,使你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
有夢才會有期望,有期望才會有拚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夢,勇敢地走下去,你就會比別人提前到達成功的彼岸。
憤怒比害怕好看●羅西有家公司要招聘一名商品推廣策劃人員,我躊躇滿誌地去應聘。進了辦公室,麵試的主管正在接電話;秘書小姐給我一杯水,叫我稍等片刻。我小心地坐下,有點緊張。因為突然發覺主考官麵相凶惡,我的腿有點發軟。
主管仍然表情豐富地講著電話,我第三次看了手腕上的表,他已足足講了十五分鍾,他時而狂笑,時而低語,時而猙獰,時而溫柔,慢慢地竟聊起他對女人獨特的喜好。他說,他喜歡右唇上方長痣的女人,而月那痣最好是咖啡色的才性感……我忍無可忍,由原來的緊張、好奇、好笑轉為憤怒。我想,等他掛完電話,我會拍腿而起,譏諷他幾句解恨,然後瀟灑地說:“老子不稀罕,我走了!”
二十五分鍾後,那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終於講完了公私兼備的電話,馬上換了一張“老師的臉”,先是抱歉讓我久等,接著便問我學曆、經曆,對他們公司有什麼了解和建議……由於我心中有火,便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結果我反而從容不迫,靈感不斷閃現,口才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麵試主管頻頻微笑點頭。最後,他迫不及待地問:“明天可否來上班?”這個時候,我已忘記了剛才苦等的“仇恨”,便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約”,歪打正著,這是一場成功的麵試。
後來,我為這家公司創造了許多驕人的業績,但有個企劃,卻讓我陰溝裏翻船,嚐到了敗績的滋味。當時倉庫裏積壓了不少夏季的沙灘褲,我建議老板把這些褲子清倉處理掉,並且郵寄到外省去賣,具體操作方式是:我們給客戶寄一百條一包的樣品,發貨單上卻隻寫八十條,假裝我們搞錯了,但價格仍按一百條計算。人總愛貪小便宜,並願意與傻瓜打交道。這樣我們一“示傻”,客戶們肯定會很高興,就會不斷地向我們索貨……
半個月後,我們陸續收到退貨,最後結果令我哭笑不得:沒有一個客戶鑽進我設計好的套子裏,他們都不要這批貨,而且隻給我們退回來八十條褲子!聰明反被聰明誤。總經理非常生氣,叫我去他辦公室“講清楚”。我知道凶多吉少,但還是忐忑不安地敲了他厚重的紅木門,我莫名地想起一句詩“朱門酒肉臭”!
總經理把袖子往上一卷,準備打架似的,臉上是一副鄙夷的表情。我是個很驕傲的人,一見這情形,原先準備的歉疚之辭全部忘光,害怕之心,一下子又被憤怒所取代,便不卑不亢地坐下。總經理開口說話了:“我很忙,你有什麼解釋趕快說清楚,否則明天就不要來上班了,給你十分鍾時間,說吧!”
我坐在他對麵的沙發上,一言不發。
“我說過了,你隻有十分鍾。”
我還是一言不發,抬手看表。
總經理站了起來,“你的時間不多了,怎麼還不說?”我還是金口不開。到了最後,我才一字一頓地說:“這十分鍾是我的,我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總經理先是一怔,之後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有個性,有骨氣,好,我服了你,明天繼續你的創意吧!”當天我們暢談了近兩個小時。
我從中發現“憤怒”的力量,因為它常與尊嚴有關。“害怕”是最沒用的東西,與其一個人害怕,不如讓人激怒你,情緒的奧妙之處就在於此吧。NBA火箭隊教練範甘迪對於乖孩子姚明有過這樣一個經典的論述:“其實,我希望看到他在場上凶狠、發怒的樣子。”是的,姚明要成為NBA的巨星,還要學會很多東西,比如怎麼發怒。
其實,我們也一樣,該生氣的時候生氣,做個真實可愛的人。
把自己放低●李雪峰一個滿懷失望的年輕人千裏迢迢來到法門寺,對住持釋圓和尚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
釋圓笑笑問:“你走南闖北了十幾年,真的沒能找到一個自己的老師嗎?”年輕人深深歎了口氣,說:“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啊,我見過他們的畫,有的人畫技甚至不如我呢?”釋圓聽了,淡淡一笑說:“老僧雖然不懂丹青,但也頗愛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說著,便吩咐一個小和尚取來了筆墨紙硯。
釋圓說:“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愛品茗飲茶,老僧尤其喜愛那些造型流暢的古樸茶具。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年輕人聽了,說:“這還不容易。”於是調了一硯濃墨,鋪開宣紙,寥寥數筆,就畫出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壺的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來,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輕人問釋圓:“這幅您滿意嗎?”
釋圓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釋圓說:“你畫得確實不錯,隻是把茶壺和茶杯放錯位置了,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笑道:“大師何以如此糊塗,哪有茶壺往茶杯裏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壺在下的?”
釋圓聽了,又微微一笑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裏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怎麼能注入到你的杯子裏呢?澗穀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溪水;把自己放得最低的土地,才能成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人,隻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啊,”
年輕人思忖良久,終於恍然大悟。
把自己放得最低的土地,才能成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人,隻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啊。
建造自己的房子●魯先聖當我們在為一個企業、組織或者國家做事的時候,我們是否會像在為自己做事一樣盡心盡力呢?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是這樣的: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雇主很感謝他為自己服務多年,問他能不能再建最後一棟房子。木匠答應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經不在幹活上了,他幹活馬馬虎虎,偷工減料,用劣質的材料隨隨便便地把房子蓋好了。完工以後,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說:“房子歸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木匠驚呆了。如果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會用最優質的建材、最高明的技術,然而現在呢,房子卻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個木匠。每天,我們砌一塊磚,釘一塊木板,壘一麵牆,最後我們發現,我們居然不得不居住在自己建成的房子裏。可是,到那時,一切都已經注定,已經無法回頭了。這就是人生,充滿了遺憾和嘲弄。
再也沒有比“我隻是為別人在工作”這種觀念更傷害我們自己的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及早認識到,我們是自己命運的播種者。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會在將來深深地影響到自己的命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幾分耕耘,就有幾分收獲。
認識到我們是在為自己工作,就意味著自我負責和自我激勵,一個人隻有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激勵自己進步,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最根本的問題。如果我們甚至不願意對自己負責任,不願意自己督促自己進步,那將不會再有力量使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了。有些人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整天混日子;他們的心思沒有放在工作上,隻有在老板麵前才會裝裝樣子;有些人看上去忙忙碌碌,可是並不是真正的用心,隻是用這種忙碌的假相欺騙自己;有些人見了責任就躲,不肯多做一點事;有些人無法麵對挑戰,自己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稍微有些難度的工作自己就先打退堂鼓了。
沒有付出,當然不會有回報,即使你的環境、你的工作、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有再多不令人滿意的地方,你也應該知道,你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你自己,而不是為了他們。這是我們自己的工作,我們自己的人生,一切的惡習,最後受傷害的人隻能是我們自己。你能傷害到別人嗎?不能!你不努力,你的老板可能受損失,但是你失去的更多!你失去了一個充實美好的人生。
不論我們處於何種境地,事實上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我們時刻都在建造自己的房子。如果明白了這一點,命運也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感知渺小●老楷我十八歲當知青去開墾荒山。我們的知青集體有四十多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因為年輕,無憂無慮,親如兄弟姐妹。十六歲的付文亮皮膚黑紅,身板結實,能吃能睡,幹起活來渾身蠻勁,打鬧起來兩個人都很難將他放倒,大家叫他“小水牛”。
“小水牛”從小失去父母成了孤兒,一位收入微薄的孤老太太收養了他。想必是小時候經常挨餓,他一吃就收不住嘴,終於在剛滿十七歲那年的春節,因胃穿孔搶救不及時死了。記得那是一個天氣特別晴朗的早晨,男男女女四五十個知青輪換著將“小水牛”的棺木抬到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下葬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失聲哭了。我想,這不僅僅是因為一個朝夕相處、情同手足的夥伴突然之間離開人世而感到的悲痛,也是因為親眼目睹了生命的脆弱而產生的莫名的恐懼。
初升的太陽散發出溫暖和煦的金光,樹枝和小草吐露出清新的嫩綠,南來的山風充盈著春天的氣息。當一群大雁快樂地鳴叫著飛過頭頂的時候,年輕的我們卻把一個更年輕的生命從此永遠地埋進了深深的黃土……就在那個特別晴朗的春天的早晨,我第一次深切地感知到生命的脆弱與渺小。
如果說,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的話,那麼,上帝並沒有同時賦予生命永恒和偉大,它僅僅給了我們每一個人一具由無數個細胞組合而成的會動的軀殼而已。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所言:“人不過是一根蘆葦,在自然界中是最脆弱的……一股氣流、一滴水,就足以殺死他。”但他同時又說:“所以人的一切尊嚴就在於思想。我們如果跌倒後想再爬起,就要從這思想爬起,而不是從我們所無法填塞的空間和時間爬起。”
在轉瞬即逝的生命曆程中,人隻有不斷地去感知生命的脆弱與渺小,才能不斷地去建設和完善精神與思想的家園,以此去獲得生命的尊嚴。
盲人和跛子●朝天馬一天,上帝對一個盲人、一個跛子以及兩個壯漢說:“你們沿著這條路一起出發,誰先把成功之門打開,他想要什麼我都將滿足他。”
兩個壯漢看了看盲人和跛子,嘲諷道:“你們也配去打開成功之門,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上帝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
隻見兩個壯漢拔腿就跑,其速度之快,猶如風馳電掣。而盲人因為眼疾,隻能一步一步試探地前進,跛子雖然明確前方的目標,卻也隻能以緩慢的速度前行。
經曆了無數坎坷磨難之後,盲人和跛子達成了一項協議。兩個人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到達終點。達成共識後,盲人背起了跛子,成了跛子的腿,跛子給盲人指路,成了盲人的眼睛,就這樣,他們一步步向成功的大門逼近。雖然壯漢在前麵遙遙領先,但盲人和跛子始終堅持著前進的信念。
很快,兩個壯漢臨近了終點,盲人和跛子看來是沒有希望了。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壯漢突然停了一下,狠狠地將另一個壯漢推倒在地,自己又向前跑去。被推倒的壯漢迅速地爬了起來,追上前者,一腳踢在對方的後腿上。終於,兩個人廝打起來,他們誰都不許對方先推開成功之門。
就在兩個壯漢相互糾纏在一起的時候,兩個影子正向他們的方向移動過來,不,應該是一個影子才對!盡管盲人和跛子最初的速度極慢,合作之後的速度仍相對緩慢,但他們還是趕上了兩個壯漢。兩個壯漢因為互相阻撓,都沒注意周圍事物的變化。他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不讓對方前進一步。卻忽視了盲人和跛子的到來。
盲人和跛子因為相互幫助,慢慢地走到了最前麵。
在成功之門的麵前,盲人和跛子並沒有相互拋棄,而是彼此示意了一下,共同打開了成功之門,當成功之門被開啟之時,兩個壯漢才悔不當初。
盲人放下了跛子,他們雙手交握著,流下了喜淚。
上帝微笑著說:“恭喜你們,你們成功了。現在,我將滿足你們的願望。”
盲人說:“我想看看這世界是怎麼樣的。”於是他看見了光明。
跛子說:“我想靈活地跑跳?”於是他扔掉了拐杖。
上帝又問:“如果以後,你們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們將怎樣呢?”
他們同時堅毅地回答:“如果對方摔倒了,我一定會把他拉起來。因為,互相幫助才能使我們走向成功。”
在成功的路上,需要不同的人相互扶持,才能順利到達終點。
後記
鑒於本書是麵向廣大中小學生的勵誌性讀物,所以在編輯過程中收錄了許多有關方麵的文章。但由於來源較為複雜,很多文章未能與原作者一一取得聯係,在此謹表歉意;並請作者朋友們盡快與我們取得聯係,以便敬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