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克服偏狹不良心理
由於中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長發育時期,他們更加需要交往。因為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會有愉快樂觀的心情學習;和家長之間像朋友一樣傾訴、暢談,才能有前進的動力;和朋友融洽相處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師生相處得好才能在學習上有更大的興趣……;但在這些交往中他們往往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而影響中學生的健康發展。
1.自我為中心
一個自大、看不起別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他與外界之間存在著一道無形的“城牆”。你們大多數時間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的,這對一個中學生來講是十分不利的。這些“自大”的中學生中自然有著自己所驕傲之優點,而且其中不乏非常優秀者。然而正是你們的“驕傲”,使得你們把自己獨鎖在“驕傲王國”,變得狹隘、自私,這不僅對你們的學習沒什麼幫助,也會形成不良的心理疾病。
高某是某校初一的學生,一個活動好動的孩子,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懂了,他不怎麼聽講;他舉手發言,如果老師請了其他同學,他就會做出很不高興的樣子;課後,他還會出現不完成作業的情況,老師找他談話,也會不屑表一顧地說:“你講的這些太簡單了,我不想聽,作業做起來也沒什麼意思。”在生活中,他也會拿自己的長處同別人的短處相比,認為自己高人一籌,看不起別人。
自我為中心產生的原因
人生的許多事情,不是那麼順利的,但是千萬不能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那樣對自己的生活是不利的,而且影響到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往往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中學生是因為:
1.生活環境的因素。現在的中學生一般都比較自私、自大,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原因雖然是多方麵的,但這跟你們的生活環境,跟父母對待獨生子女的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家裏,你們被視為掌上明珠,全家人向眾星捧月一樣寵著你們。好玩的東西是你們一個人的,好吃的東西也是你們一個人的。對你們而言,這種泛濫的愛心讓你們感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就由此誕生了。
2.成人的影響。有些父母總是為自身的優越而表現出洋洋自得、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態度,因此經常在你們麵前談起自己的同事、親人哪一點不如自己,你們聽到這些話,也會仿效父母,隻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嘲笑別人的短處。
3.家庭優越的生活條件。良好的家庭條件,吃穿不愁,凡事無憂,慢慢地滋長了你們虛榮自大的心理,養成愛炫耀自己、嘲笑別人的毛病。如你們經常下高檔館子,玩高檔玩具,就會看不起其他孩子。
4.過多的表揚和讚美。人往往容易在表揚和讚美中迷失自己,更何況是你們呢。父母和老師隻要求你們的學習成績,從沒想過你們的性格扭曲。如果你們學習成績好了,父母和老師就給予表揚和讚美,你們開始還會不好意思,但過多的經常表揚和讚美,使你們形成了理所當然,從而產生自大的心理。對於學習中的問題,從來都不會屈尊大駕問老師和別人,你們總認為自己不會,別人肯定也不會。
以自我為中心會對你們的人格發展和學習發展以及人際交往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如何克服自大心理
調整成就動機。心理學家認為,達到或超過優異標準的願望,是個人認真地去完成自己所認為重要或者有價值的工作,並欲達到某種理想地步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正是成就動機推動人們在各種行業裏奮發圖強。人要事實求是地評價自己的能力、知識水平,定出符合自己實際能力的奮鬥目標。
要善於發現和學習別人的長處。虛心地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誠然,誰都不可能成為無所不能、萬事皆通的全才,然而,隻要虛心地向別人學習,善於把別人的長處變成自己的長處,那麼,必定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進步。
1.接受批評是根治自大的最佳辦法。自大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自大者完全服從於他人,隻是要求你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改變過去固執已見、惟我獨尊的形象。
2.與人平等相處。自大者視自己為上帝,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大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提高自我認識,要全麵的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失之偏頗。認識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評價,應該放在社會中去考察,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時又有不如人的地方,與人比較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不足,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3.提高自我認識。要全麵的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失之偏頗。認識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評價,應該放在社會中去考察,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時又有不如人的地方,與人比較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不足,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4.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大,既要看到自己的過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輝煌的過去可能標誌著你過去是個英雄,但它並不代表著現在,更不預示著將來。
5.培養為學習追根究底的精神。有些同學雖有疑問,但不好意思開口問,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提出了問題,如果對方未解答清楚,或未耐心說明,盡管沒聽懂也無意再問了。結果仍是似是而非,不明不白,這其實等於沒問。問的目的在於弄清楚問題,獲得真知。這往往不是一問便可,一說即明的,而是要反複探究,追根溯源,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問時就不能隻問一個“是什麼”,還要問清“為什麼”,進而知道應該去“做什麼”。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中學生要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的心理,因為太過於自我,那樣會讓自己產生驕傲的心理,會瞧不起別人,從而影響到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以及生活,會讓中學生從心理覺得隻有自己是重要的,容易忽視了對別人的感受。因此,要保持一個好的心理,多去以平和的方式溝通有利於自己的健康發展。
2.可怕的驕傲心理
驕傲心理是指高估自己,低估別人而引發的一種傲慢自負的心理。這樣的中學生往往虛榮心較強,隻愛聽表揚、誇獎的話,不能挨批評,不愛接受別人的意見。在競賽活動中,隻能贏,不能輸,稍有挫折,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完善自己的靈魂,而驕傲的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正因如此,驕傲極為有害。驕傲的人總是忙於教訓他人,以至於從不考慮自己,當然也不必考慮:他們是那麼地好。正因如此,他們教訓他人越多,自己就跌得越低。正如俗話所言:“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做你們的傭人: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而那自卑的,必升為高。”
小強從小學習都很棒,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市重點中學,所以很多同學都用羨慕的目光看他,而爸爸媽媽也經常在親戚朋友麵前誇獎自己的好兒子,可以說小強是在光環的照耀下越來越炫目多彩,但也慢慢滋長了他的驕傲情緒,總感覺自己考入市重點一切都萬事大吉,總認為自己不用怎麼學習,照樣能夠取得好成績。於是他玩的時間越來越多,有時候作業也就是不管對錯隻要做完就沒事了。到了期末考試,爸爸媽媽本希望他能保持以前的優異成績,可是小強的成績卻從班裏的第一名排到了班裏的二十多名。
驕傲心理的產生原因
青春時期,有些影響是促使中學生太過於驕傲自滿,往往為了一點的事情都覺得自己很偉大,其實那都是對其自身不利的。那麼,為什麼中學生會這樣呢?
1.成人對你們的影響。成人對你們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你們中間,有些父母就是比較喜歡沾沾自喜,這樣就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你們。
2.一味地誇獎。許多父母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隻知道一味的誇獎,這樣就容易滋長孩子的驕傲情緒。
3.家庭教育的影響。為一點小成績就驕傲的中學生,父母對你們的教育都抱著這樣樣的想法: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多少都有點這樣的毛病,何況女孩子本來就要嬌貴一些。再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慢慢懂事。正是因為父母的這種想法,並忽略了對你們教育的時機,更沒有正確引導你們如何去尊重和幫助他人,再加上父母和祖輩長期的忍讓和寬容,使你們形成唯我獨尊的性格,取得一點小成就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如何克服驕傲的心理
1.要學會全麵地分析問題,擺正自己的位置。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然界的事物無止境,要想認識自己,就必須丟掉個人主義的有色眼鏡,學會全麵、客觀、發展地看問題,學會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人一旦跳出自我小圈子,站在客觀的高處,低頭看,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到那時,就不會過高地評價自己,就不會昏昏然,就會發現我們隻是滄海一粟。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和所謂的那點資本同別人相比,同未來事業的需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樣,我們會冷靜許多。
002.看到自己的不足。許多中學生由於看不到自己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沾沾自喜,就覺得自己很多方麵都比別人強。常言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你能經常發現強人,並且體會到自己的不足,與強人有多大的差距,這樣就會變得謙虛了,自然驕傲也就遠離你了。當你在學習上有了進步取得好成績時,應當把成績當做過去,更加努力。不要嘲笑在某些方麵不如自己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應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有利於個人的進步。不要與同學比吃穿,更不要瞧不起那些生活困難、樸素的同學。當聽到表揚時要勉勵自己:戒驕戒躁,不斷進步。
3.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理想是人生前進的動力和目標。胸無大誌的,很容易為一點小成功便沾沾自喜,裹足不前,這是不可取的。而胸懷大誌的人,無論何時他都會正確對待自己的成功,絕不會為一點的小勝利而停止不前,反而會為更大的成功努力前進,不求進取。理想和追求,不僅是磁場,也是一種壓力,教人鬆不得半口氣。
4.正確認識榮譽。老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榮譽得來不容易,愛榮譽、惜榮譽、爭榮譽與毀榮譽常常是聯係在一起的,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走向反麵,所以要告訴學生成功的榮譽是靠辛勤勞動得來的,是班上同學的努力。
5.學會辯證比較。驕傲的人總是多看到別人的缺點和短處,不善於與人進行比較,但是卻對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沾沾自喜。所以老師在生活中指導學生掌握辯證比較方法,既要用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長處進行比較,又要用自己短處與他人的長處來進行對比。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中學生要克服驕傲心理的障礙,關鍵就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不要把自己餓一切都想得很好,要學會多與別人進行比較,學習別人的長處,那樣就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很多的缺點的,驕傲的心理自然就會隨著消失的。
3.嫉妒心理的產生
妒嫉是一種較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是一種影響團結,使力量內耗、損己害人的消極心理,它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起著消極的作用。表現為別人在某方麵優於自己,並認為可能由此危及自己的利益而引起的忌恨與不滿,這種情緒往往不是正麵流露,大都是旁敲側擊;妒嫉心理極欲排除別人優於自己的方麵以解除心頭的憤恨,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妒嫉心,從本質上說是看到與自己有相同的目標與誌向的人取得成功而產生的不適應感,是既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又不能正確評價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質;妒嫉心強的人大都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病症,如胃病、頭痛、食欲不好、情緒低落等。
具有嫉妒心理的中學生具有明顯的攻擊性,這種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長處,而總是挑剔別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顛倒黑白,弄虛作假,這對人際關係有著十分大的威脅。
小晶學習成績好,而受到同學馬娟的妒嫉。一開始,馬娟是作為一種動力,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提高學習成績,趕上小晶,但直到高三,馬娟的成績仍然遠遠落於小晶,在高考前的衝刺階段,一直處心積慮的馬娟想到了一個可以影響小晶學習成績的辦法,那就是用硫酸來幫助自己。她花6元錢買了一瓶濃硫酸帶回學校,半夜時,她拿著一杯濃硫酸來到小晶的宿舍。由於宿舍門鎖壞了,馬娟很容易就進了宿舍,誰也不曾想馬娟竟然把把硫酸潑到了小晶的好朋友張靜的臉上。原因是張靜搶了馬娟的男朋友,於是借助潑硫酸一箭雙雕,既報複了張靜,又達到影響小晶學習的目的。因為張靜住院,小晶肯定會去醫院探望,這樣小晶的學習成績就會受影響。正如馬娟所期望的那樣,小晶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醫院陪張靜,成績直線下降。馬娟的計劃雖得逞了,但她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故意傷害罪,手段特別殘忍,一審被判處死刑。
嫉妒心理的產生原因
生活中出現的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中學生造成嫉妒心理大多是由於:
1.青春期心理。妒嫉心理產生的原因及分析嫉妒心理並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後天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隨著人不斷的成長,青春期是一個自我認定的時期。中學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發現自己內心世界的。在此期間,中學生喜歡同周圍人進行比較,開始注意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別人的評價。同時,自尊心也明顯增強。但由於其身心發育的不成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評價過高,自尊心過強。如果教師、父母引導不力,你們就會誤入妄自尊大、唯我獨尊的境地,人也會逐漸變得虛榮起來。這種唯我獨尊、追求虛榮的心理很容易與尊重別人的心理產生衝突。
2.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常對你們說他在什麼方麵不如某某,使你們以為父母喜歡別人而不愛自己,由不服氣而產生妒嫉的心理。
3.自尊心過強。對於能力較強的中學生來說,會因為自己經常得到肯定而形成一種“慣性”,如果有一次沒受到“重視”和“關注”,就容易產生妒嫉的心理。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認清嫉妒。一個人不服輸是進步的動力,但事事在人前,樣樣不服輸,卻是不可能的。人有所長必有所短。想通這一點,就會驅除嫉妒的困擾。此外,嫉妒的結果往往是損害別人,貽誤自己。思想上深刻認識了,對其危害性才會產生厭惡情緒,在行動上也會與之決裂。為此,何必做那些得不償失的事情呢。
2.自我驅除。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係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3.要胸懷開闊,要有容人之量。俗話說得好:“公侯頭上能走馬,宰相肚裏能撐船。”就是要胸闊如海,寬容大度,才會消除妒嫉。各人有各人的長處,不能因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別人超過自己,你的成績也不應該成為別人進步的障礙。對同學任何方麵的成績或進步要抱歡迎的態度。這種良好的心態,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反映。
4.加強修養,克服私心。嫉妒的發生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於膨脹。應有意識地多讀一些情操高尚、內容豐富的書籍,多聽格調高雅的音樂,加強思想修養,學會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感情。懂得了“心底無私天地寬”的道理,就會消除或減少嫉妒心理。
5.看到自己的長處,化嫉妒為動力。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隻有采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注意到別人的優點,卻不能注意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其實任何人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當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我們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複到平衡的狀態。
6.不要用放大鏡看自己。如果隻看自己的優點,而且看得過重,就接受不了別人挑戰的事實,更不能容忍別人超前的優勢。在任何時候,把自己看得平常些,就不那麼孤高自傲了。把自己當成金子,常有被埋沒的痛苦;而把自己當成理所應當的鋪路石,就會為有人踏過而欣喜。
7.學會自我宣泄。最好能找知心朋友、親人痛痛快快地說個夠,他們能幫助你阻止嫉妒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另外,可借助各種業餘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練書法、下棋等。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中學生要及時地改善自己的心理,學會進行自我滿足,不要覺得別人的都是好的,時刻想著其實大家都是平等的人,那樣就不會有嫉妒的不良心理出現了。
4.多疑的不良心理
多疑與猜疑不同。猜疑隻是一般的懷疑,這種懷疑有可能毫無道理,純粹是神經過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並符合客觀事實。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屬於心理問題。多疑則是猜疑的極端狀態,絕大多數都是無端生疑,屬於毫無根據,純粹是為了證明成見、偏見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現。多疑心態是導致偏執性人格障礙的溫床,需要警惕,具有多疑心態的中學生以主觀想象代替客觀事實,容易產生忿恨甚至報複心理。因此,人們都不願意與這類人交朋友。
張某是高二的學生,因患過敏性鼻炎,不能參加學校的自習,課間操,有時甚至體育課有時也上不了。由於長時間的不鍛煉,體質也變得越來越差,由於自己平時不喜歡和同學們交流,不隻影響到了學習,還產生多疑的心理,他總認為老師和同學都對他另眼相看。其實,老師和同學都沒有這個想法,由於高二的學習都忙不過來,誰還會有心思考與己無關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