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高興地回答:“你憑什麼讓我幫你馱東西,我樂得輕鬆呢。”
不久,驢累死了。主人將驢背上的所有貨物全部加在馬背上,馬懊悔不已。
膨脹的自我使我們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同在生活這條大船上,別人的好壞與我們休戚相關。別人的不幸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相反,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
當然,大多數人都有一副樂於助人的熱心腸。有的人生活困難,他們毫不猶豫慷慨相助;公共汽車上,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過馬路時,總不忘記幫助年邁的人一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他們總會給人家熱心的指點……在他們眼中,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看到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而擺脫困境,看到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而就此振作,看到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而高興、快樂,有誰不感到幸福呢?這些愛幫助別人的人也時時處處被別人喜歡著,走到哪裏,哪裏就有朋友。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也總會得到他人的熱情幫助。
請記住,當你給朋友一份快樂時,你就擁有了兩份快樂!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相互幫助,相互快樂,相互關懷,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份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3.為別人撐開雨傘
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每個人都會有麵臨困境,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因為跌宕起伏的人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沒有人富有得可以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也沒有人窮得不能在任何方麵給他人幫助。換一種角度考慮,其實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想想那些舍己為人的英雄楷模,想想那些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我們就應該放開胸懷,去盡力幫助那些自己有能力幫助的人,多行一件好事,心中便會更加泰然。
付出其實是收獲
在飄雨的天空下,你是否一個人撐著傘默默地走著?如果能為別人撐開雨傘,雨傘下便會擁有許多快樂和溫馨。是的,其實在生活中,也許隻是一句問候、一份關懷、一個微笑都將給他人和自己的心中帶來無限溫暖,帶來無限希望,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無限關愛,無限陽光。為別人撐開雨傘吧!你撐起的同時也是一片屬於自己的晴朗天空。
又是一個陰雨連綿的午後,下個不停的雨讓人情緒低落。一個老婦人走進匹茲堡的一家百貨商店,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售貨員們都看出了她並無意購買,所以看了她一眼後,又都自顧自地忙著整理貨架上的商品,生怕被老婦人打擾。
但是,一名年輕的男店員見到老婦人後,並沒有回避,而是立刻上前禮貌地和老婦人打招呼,詢問老婦人是否有需要他提供服務的地方。老婦人坦率地告訴年輕店員,自己隻是進來避雨而已,並沒有打算買任何東西。年輕店員聽後,微笑著對老婦人說:“即便如此,您仍然很受歡迎。”年輕店員陪老婦人聊著天,回答著老婦人的一係列問題。當老婦人要離開的時候,年輕店員將老婦人送到街上,並為老婦人把傘撐開……老婦人向年輕店員要了一張名片就徑自走開了。這件事過了很久後一天,當年輕店員已經忘記了這件事時,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叫到辦公室,老板遞給了他一封信。信就是那天到商店避雨的老婦人寫來的,老婦人要求這家百貨商店派這名年輕店員前往蘇格蘭,代表該公司接下裝潢一所豪華住宅的定單。當年輕人接下這項交易金額數目巨大的定單後,才明白,原來這名老婦人竟然是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母親。
當年輕店員完成任務重新返回公司後,立刻得到提升。所以,為別人撐開雨傘,撐起的可能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碧海藍天。
幫助他人是一種優秀的品質,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自己也會感到高興,會見到生活中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幫助他人,收獲快樂,一直是社會上提倡的美德。當看到有人尊老愛幼,扶貧助殘時,當看到有人拾金不昧,熱心助人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是的,小到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讓座,大到國家之間的人道援助、經濟扶持,生活中無處不體現著互相幫助的真實內涵。伸出一隻手,也許不能擎起一片天,但隻要能遮擋住絲縷陽光,別人就已經得到了一絲陰涼。
助人為樂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曾湧現出不少令人敬佩的榜樣:雷鋒、叢飛……數不勝數,他們中有普通的工人,也有樸實的農民。他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和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這些人的心靈。社會的繁榮興旺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許多工作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它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幫助,互相鼓勵,才能圓滿成功。當我們幫助了他人,一種愉悅的欣慰便會油然而生。如果世界充滿關愛與幫助,那麼生活給人的感受就像馳騁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令人心曠神怡,酣暢淋漓。
幫助他人體現美麗心靈
當你把最好的給予他人,也會從他人那裏獲得最好的。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嗇,就越一無所有。隻有那些樂於幫助他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出於一時的氣憤對母親喊他很憎恨,然後,也許是害怕受到母親的懲罰,他衝出家門,對著山穀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著山穀也傳來:“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如實告訴了母親,山穀裏有個很可怕的聲音說他恨他。母親把小男孩帶回山邊,並要他喊:“我愛你,我愛你。”小孩照著做了,而這次他卻發現,有一個很好聽的聲音在山穀裏對他說:“我愛你,我愛你。”
生活就像是一種回音,你送給它什麼它就送回給你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隻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關心和愛護,就仿佛給別人的生命之樹掬一捧清泉。助人為樂是不竭的動力,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會越充實,幸福感就越強烈,因為幫助他人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展現出我們美好的道德情操。
人字的內涵就是相互支撐,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正是有了長輩的關愛,我們才得以健康地成長;正是有了老師的啟蒙,我們才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正是有了同學的幫助,我們才懂得了友情的珍貴。予人玫瑰,手中留香。每一個當代的青少年都應當向範鑫學習,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培養團隊精神,團結同學,善於合作,與人為善,特別是真誠關心和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同學,在幫助他人中收獲快樂。
4.貪婪最貧窮,給予最富有
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給予是最真實的富有——無論在什麼時候給予比索取都要重要。
如果有了貪欲,就會有爭鬥,就會有憤怒,就會失去理智。貪婪正是現代人的最大缺陷和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生活實踐中,執著追求而不貪婪是一種生存智慧,給予而不索取則是一種人生態度。執著追求,及時給予,合理而不過分,正常而不極端,利己而不害人。有些青少年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的所有都失掉了。有些青少年卻常常給予,反而得到了更多……
貪婪者最貧窮
每個人都有貪念,它是人的天性。世人如何不心安,隻因放縱了貪欲。明末清初有一本書叫《解人頤》,對貪欲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終日奔波隻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歎無官職被人欺。當了縣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裏足,除是南柯一夢西。”由以上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如果不能控製自己貪婪的本性,最終就會喪失自我,變成貪欲的奴隸。
以前,有個衰老的農夫不停地上山打柴,但還是常常受到妻子的奚落。這天,他幸遇“青春泉”,不僅解了渴,回到家後,妻子大為驚訝,因為他還變得年輕了許多。經過追問,方知是飲用了青春泉的緣故,於是,妻子迫不及待地也到那裏,狂飲起來。可是,因為她貪得無厭,不知節製,終於從老年蛻變成青年,再蛻化成少年,最後竟變成了剛剛墜地的嬰兒。當丈夫趕到泉邊的時候,隻好歎息著把她抱回,當做子孫來養育了。由於她的貪婪,最後違反了正常的生命秩序,變成了有待於重新開始靈智啟蒙的新生兒——生存智慧的赤貧者。
貪婪者最貧窮。因為在你貪婪的時候,即已把生活中其他寶貴的東西掠奪了。比如,對物欲的貪婪,往往會擠掉人們珍貴的生理空間,就如同有些人把寬敞的新房變成了高貴的家具店,表麵上看富麗堂皇,但是,卻使有限的空間形成窘迫的局麵;對精神層麵的貪婪,往往會擠掉正常的倫理情感溝通,而成為荒漠中的孤獨者,比如那些沉溺於網上虛擬天地的人,往往導致心理的閉塞,讓精神生活產生極度的疲憊和失落。
生活中,貪婪之心不可有,因為一旦無休止地貪婪下去,容易讓人產生苦惱、煩悶,生活也變得很不快樂幸福。有人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在地上大哭,有好心人問她為什麼要哭。她說:“我的十元錢丟了!”於是,那人給了她十元錢,哄她不要再哭了,趕緊回家吧。可是,小女孩接過錢裝好後,仍起勁大哭,似乎更加傷心。人們問她拿了十元錢後為什麼還要哭呢?小女孩擦把眼淚後,說:“如果原來的十元錢沒有丟,現在我就有了二十元錢了!”可以看出,一個小女孩尚且對物質財物的占有欲這麼強烈,心態是這麼的不平衡,更何況那些比她年長的人呢,但反過來說,擁有強烈的貪婪之心有什麼好呢,無非是給自己的生活注入點煩惱而已。所以,是你的,你就盡最大努力去爭取,不是你的,就果斷舍棄,何必自尋煩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