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3)

景公問晏子曰:「古者君民而不危,用國而不弱,惡乎失之〔一〕?」晏子對曰:「嬰聞之,以邪蒞國,以暴和民者危〔二〕;修道以要利,得求而返邪者弱。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滅暴不以順紂,幹崇侯之暴〔三〕,而禮梅伯之醢〔四〕,是以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故君民而不危,用國而不弱也。」

〔一〕 王念孫雲:「案兩『不』字涉下文『不危』『不弱』而衍,景公問『君民而危,用國而弱者,惡乎失之』,故下文晏子之對,皆言其所以危弱之故,若雲『不危』『不弱』,則不得言『惡乎失之』,且與下文相反矣。」黃以周雲:「按標題雲『景公問古者君民用國不危弱,晏子對以文王』,『不』字非衍。末雲『故君民而不危,用國而不弱也』,正對問辭『惡乎失之』,『失』當作『法』,標題雲『晏子對以文王』,明是『法』字。」陶鴻慶雲:「王氏疑兩『不』字為衍,黃氏校勘記以為『失』當作『法』,皆未碻。『失』蓋『先』字之誤,『惡乎先之』,言君民不危,用國不弱,當以何者為先也。」則虞案:陶說是也。指海本刪「不」字,非。

〔二〕 陶鴻慶雲:「『和』當為『加』字之誤。」

〔三〕 孫星衍雲:「韓非說疑篇『紂有崇侯虎』。」

〔四〕 孫星衍雲:「韓非難言篇:『梅伯醢。』呂氏春秋行論篇:『紂為無道,殺梅伯而醢之,以禮諸侯於廟,文王流涕而谘之。』過禮篇:『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

景公問古之蒞國者任人如何晏子對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

景公問晏子曰:「古之蒞國治民者,其任人何如?」晏子對曰:「地不同生〔一〕,而任之以一種,責其俱生不可得〔二〕;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責遍成〔三〕。責焉無已,智者有不能給,〔四〕求焉無饜,天地有不能贍也〔五〕。故明王之任人,諂諛不邇乎左右,阿黨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長,不強其短〔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七〕。」

〔一〕 王念孫雲:「案『地不同生』文義不明,治要『生』作『宜』,是也。今作『生』者,涉下文『俱生』而誤。周官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為之種』,故曰『地不同宜』。」俞樾雲:「案古『生』『性』字通用,周官大司徒職曰『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為『性』。然則此文『生』字亦當讀為『性』,『地不同性』,即所謂『辨五地之物性』也。治要作『宜』,蓋不知『生』為『性』之假字而改之,未足據。」則虞案:俞說是。

〔二〕 蘇輿雲:「治要有『也』字。」陶鴻慶雲:「『地不同生』之『生』,當讀為『性』,俞氏已及之矣。『責其俱生不可得』,當作『不可責俱生』(責,求也)。與下文『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責遍成』,文義一律,『生』與『成』亦為韻。今本因『不可』二字誤倒在『責俱生』之下,後人輒增『其』字『得』字以足句耳。」

〔三〕 蘇輿案:「治要有『焉』字。」

〔四〕 蘇輿雲:「治要『給』作『洽』,非;句下有『矣』字。」則虞案:指海本已補「矣」字。

〔五〕 孫星衍雲:「『贍』當為『詹』,若『澹』,呂氏春秋『不流則不詹』,高誘注:『詹,足也。「詹」讀如「澹然而無為」之「澹」。』荀子王製篇『物不能澹』,楊倞注:『澹,讀為瞻。』『給』、『饜』『贍』為韻。」蘇輿雲:「治要『也』作『矣』。」則虞案:指海本改作「矣」。

〔六〕 則虞案:黃本作「不強」。

〔七〕 則虞案:吳懷保本誤「太」。

景公問古者離散其民如何晏子對以今聞公令如寇讎第二十五

景公問晏子曰:「古者離散其民,而隕失其國者〔一〕,其常行何如?」晏子對曰〔二〕:「國貧而好大,智薄而好專;貴賤無親焉〔三〕,大臣無禮焉〔四〕;尚讒諛而賤賢人,樂簡慢而玩百姓〔五〕;國無常法,民無經紀;好辯以為忠〔六〕,流湎而忘國〔七〕,好兵而忘民;肅於罪誅〔八〕,而慢於慶賞;樂人之哀,利人之難;〔九〕德不足以懷人,政不足以惠民〔一十〕;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國之行也〔一一〕。今民聞公令如寇讎〔一二〕,此古離散其民,隕失其國所常行者也〔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