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麻雀因為浮躁餓了肚皮,啄木鳥因為認真、專一有了收獲。現有好多青少年像麻雀那樣,好急功近利,最終卻一無所獲。
如何戰勝浮躁
曆史上著名音樂家傅聰曾在英國留學時,有一段時間感到莫名的煩躁,始終靜不下心來學習。他的父親得知情況後,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話:“要經得住外界花花綠綠的誘惑,要沉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證心靈的暢通無阻,才能讓知識記在內心,印在腦海。”
如今,青少年浮躁心理是一種情緒衝動和盲目相交的心理病態,這種現象與艱苦學習、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剛好相反的。青少年有浮躁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不僅會使青少年失去對自我的明確定位,還容易讓青少年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因為它可能導致青少年為了僥幸成功而鋌而走險,最終,掉進犯罪的深淵。因此,對此表現必須給予及時的克服。
1.青少年在攀比時一定要做知己知彼。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就是人們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到“知己知彼”,隻有“知己知彼”了才能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短處。
2.每位青少年要以“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為目的,這是為今後的革新求變打基礎的。
3.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當心情不好或為學習而煩躁時,可以放一曲優美、舒緩的音樂,來減輕心理上的負擔,等心情平靜下來了,可以全身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就會心無雜念、專注學習,慢慢地浮躁的心理自然就會消失。
4.青少年遇事時要善於思考。考慮問題時要從現實情況出以,最好不要跟著感覺走,目標要切合實際,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有堅強的意誌,從而走向成功的階梯。
003.自負,成功後的第一盞紅燈
有一些青少年在取得一次考試的成功後就產生沾沾自喜,自負的情愫。青少年有自負心理是一種嚴重的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它是成功後的第一盞紅燈,自然要學會如何戰勝它。
自負是過於自信或過高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是一種不切實際自高自大的心理表現,這種現象會使人言談舉止狂傲自私,瞧不起人。
有史以來,因為驕傲自大、極端自負而折戟沙場的例子甚多。如:拿破侖的“滑鐵盧之役”、曹操的“赤壁之戰”、關羽的“走麥城”都給後人留下了深刻教訓。如今,有的青少年因為自負而不能和夥伴友們好地相處,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不良表現;有的青少年不尊敬長輩、對大人們傲慢無禮。還有的青少年因為自負不愛與別人說話,不回答別人問的問題。這種不正常的心理表現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為何會產生自負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富蘭克林曾說過:“自負是一個人要除掉的惡習。”可見自負對人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一般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大多數是表現在獨生子女或是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身上。青少年有自負心理的一般表現為:自視過高,總是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從來不關心別人,任何事情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最終門庭冷落、孤單一人。自負不但會給青少年造成負麵影響,還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及心理健康。
青少年產生自負的原因如下:
1.不良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產生自負心理第一根源。有的父母過分地寵愛孩子,還有就是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比如您的孩子聰明可愛還會彈鋼琴,那麼,他的優秀被親人及同齡人讚歎不已。這些過分的誇獎從客觀上助長了他自視過高,目空一切。慢慢地自負的現象就表現出來了。
2.生活中的一帆風順。現在大多青少年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生活中,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挫折,在學校又因為成績突出,經常受老師的表揚,這就很容易使他們養成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3.過高的自我認識。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往往掩蓋自己的缺點,誇大自己的優點。事實證明,如果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往往容易產生自負的個性。
戰勝自負
自負往往會導致青少年自滿,會使他們喪失進取心,增強虛榮心。它會阻礙青少年前進的腳步。那麼,青少年如何克服自負心理呢?
1.青少年要善於接受批評。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是最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意見了,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可以在做事時可以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這樣通過別人的友好提醒。很快就會改變你過去固執己見、惟我獨尊的想法。
2.謙虛是良好的傳統美德。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要用一顆謙虛的心與別人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這是你個人自覺成長的開始。古人雲:“謙受益,滿招損。”你可以有豪氣萬丈,但絕不能半分有自負心理。就算你有超人的才識,也要虛懷若穀。
3.增強自我認識。青少年要全麵的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要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相比較。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如別人的地方。所以,青少年要正視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盡快走出自負心理。
4.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一般都是目空一切,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這是自戀的表現,對身心健康極不利。要想徹底地克服這種不好的心理,必須要做到心中有他人、處處為別人著想,尊老愛幼,善待身邊的每個人,還要取他人所長補自己之短,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努力克服自負。
4.注意力,學習的基石
注意力是青少年的學習基石。所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學習知識的關鍵步驟之一,它是大腦皮層進行感知事物活動的基本條件。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心靈之窗的門戶。如果你的門開得越大,那麼,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青少年的注意力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起來的。注意是知識的門戶。如果青少年在學習或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那麼,時間長了,其他方麵的能力都可能會緩慢下來。注意力集中好的青少年,在班級的學習成績幾乎都是靠前的。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數都是班級靠後的學生。
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在一般情況下,注意力會促使人的心理思維向著某一事物傳授信息,並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來指向該事物。因此,良好的注意力會提高我們工作和學習的效率。隻要青少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才能走進知識的寶庫中,讓知識的陽光沐浴到你的大腦中。
注意力是智力行為的重要本質。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青少年,主要表現是無法將自己的心理活動指向某一具體事物。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青少年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而受到老師或父母的責備。因此,在心理上出現了自責和畏難情緒。由於心理壓力較重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出現這種現象的青少年主要是因為注意力保持困難、衝動和多動為核心的心理障礙。簡單地說,就是自控能力差。
導致青少年學習時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如下:
1.青少年們的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出現注意力渙散、反應遲鈍、上課時經常打小瞌睡等。
2.對所學的課程不感興趣,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3.過多的課程造成青少年學習負擔重。從而,形成青少年們高度的緊張和焦慮,因此導致他們注意力無法集中的障礙。
4.不明確學習的目的,對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5.受外麵花花世界的影響及身體內部因素的幹擾。
如何培養注意力
如何培養青少年的注意力呢?方法如下: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有些青少年因為學習負擔比較重,常常到晚上加班熬夜學習,有的甚至在被窩裏打著電筒學到深夜等等。這些不良的習慣導致青少年們早晨不能按時起床,就算被迫起來了,頭腦也是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像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青少年們一定要改掉。這樣隻會降低你的學習效率,嚴重的還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所以青少年要把握好時間,合理地安排你的學習和作息時間,做到生活學習有規律、有計劃。讓充足的睡眠保持你良好的精神狀態,提高白天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