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網絡中的危機
青少年學生上網玩遊戲、聊天已成為普遍現象。虛擬網絡帶給他們的冒險、刺激和成就感,使之對上網極易成癮。虛擬環境中的“我”與現實格格不入,稍遇挫折情緒上就會躁狂,與人交往溝通易發生障礙,這種精神狀態往往導致躁狂、人格障礙和人格分裂等。
成癮狀態下的青少年學生對電腦網絡產生強烈的過度依賴,一旦上網的欲望受到家人、教師的阻攔,願望遇到挫折,就會煩躁不安,摔打東西,甚至與父母或老師發生衝突,出現攻擊行為;有的還會逃學、夜不歸家或離家出走。網絡成癮狀態會引發種種極端事件,誘發心理危機。
1.直麵網絡遊戲,拒絕網癮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上網成為極其平常的事情,網絡與青少年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呈幾何級數增長的網民中有2/3是青少年。提起網絡,很多家長和學校都深惡痛絕。其實,網絡並不可怕,上網成癮也不可怕,相反,網絡是高科技的產物,善用之則既可完善自身,又可造福社會,關鍵是青少年要有一顆理智而成熟的心,做到健康上網,拒絕沉迷。
眾所周知,網絡是虛擬世界,但它也脫離不開現實社會,我們不能把它從生活中踢出去。網絡中不僅有垃圾,也有寶藏;有精華,也有糟粕。就像生活中人們打的針,吃的藥不也都含有毒成分嗎?對於青少年的上網問題,不能因噎廢食。
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合理分配時間、善用網絡資源。在網絡上雖然有用之不完的資源,但也要合理分配好上網、學習、生活的時間,不要隻顧在網上流連,應當把上網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和娛樂方式而不是消磨時間的方法。所以,青少年在上網時,一定要明確上網的目的,正確處理好與學習、生活的關係,做到真正的健康上網。
再次,正確對待出現在青少年自身的“網癮”心理問題。網絡和其他新鮮事物一樣,也有“雙刃劍”效應。對於青少年來說,網上有許多有益身心的東西,如網絡學校,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得到名師的指點;有許多適合於青少年所需的知識和遊戲;還有各種各樣的電子報刊等等。當然,網上也有許多對青少年極為不利的東西。如今世界各地的網站都良莠不齊,信息量龐雜,甚至還有不少有害的內容充斥其中,比如黃色和暴力——毒害青少年的最大禍手,還有不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網上更是隨處可見。若青少年不懂得克製誘惑,就會對健康成長不利,甚至是誘發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各方麵的發育都在逐漸成熟,但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並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對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還不是十分清楚當青少年能夠從把網絡當玩樂變為把網絡當成發展自我的工具和手段,能控製上網行為和時間,能與人正常交往,就是一種健康的上網的標誌了。
青少年如何在網絡中自救
1.開放自我。青少年學生應真誠和坦率地把自己交給朋友、同學、老師和家長。要學著主動去親近他人,關心他人,因為與人交流是一個互動互酬的過程,你若真誠待人,他人也必會對你以誠相待。這樣才能擴大自己的社交範圍,才能使其更融洽人際溝通,孤獨感自然就會慢慢消退了。
2.縮小自己與同學或朋友間的差異。有著自閉症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清高自傲的,他會經常做脫離集體、高高在上的“超人”。青少年學生不可自卑多慮,不要脫離同齡人,自己做索然獨居的“怪人”,從文化教養到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麵,青少年學生都要與同齡人相互溝通,相互學習。
3.增進與家長的了解。青少年學生應對家長多一些理解和體貼,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好,萬不可理解父母的關心是無理取鬧,多站在家長的位置考慮他們的感受,相信青少年學生會明白家長的苦心的。青少年學生了解了家長的心理後,就要尊重和體諒家長,常與家長做溝通,跟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以填平兩代間所謂的“代溝”。同樣,家長也應對青少年學生一代多一些理解和幫助,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否則兩代間會很難溝通。
4.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青少年學生處在精力旺盛時期,應多為自己安排些豐富而有益的業餘活動,把思想感情從孤獨的小圈子裏走也來,投入到廣泛的健康的活動中去。
5.樹立正確的觀念。青少年學生應建立起健康的友誼觀、戀愛觀、家庭觀、學習觀。這些都是抵抗寂寞和孤獨的重要法寶,須注意的是學習觀的轉變,青少年學生的學習不是為了家長,而是為了自己將來能有一份生存能力的保障,更多的是自我價值的體現方式。
6.辯證看待孤獨。青少年學生應力求避免讓自己陷入孤獨中,但也不必害怕孤獨。要對孤獨有正確的看法。孤獨並非孤立,偶爾孤獨也不是什麼壞事,青少年學生要學會享受孤獨。
總之,網絡對於青少年的成長是一把“雙刃劍”,毋庸置疑,網絡的出現,給青少年的學習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交互式、個別化的學習成為可能,獲取的信息也更多更新更快,但它同時也讓青少年深陷其中,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健康上網,珍愛自己。那麼青少年在網絡中暢遊,迎來的也將不是罌粟花的誘惑,而是一股清新的春風。
如果青春的時光在閑散中度過,那麼回憶歲月將是一場淒涼的悲劇,這肯定不是所希望的結果。就從現在開始學會健康上網,讓生活更加有意義,讓未來更加精彩!
2.把網絡當作自己的避風港
當今社會,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凡事都是兩麵性的,在廣大青少年從網絡獲取信息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麵影響。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青少年在網吧不受拘束,對青少年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癡迷網絡遊戲,荒廢學業,逃避現實。
上網青少年中大多數是玩遊戲尋求刺激,有的同學原來是班上前幾名,從迷上網絡遊戲後,期末考試科科不及格,有的學生把網吧當作避風港,逃脫父母、親人和老師對他們的管束。
小案例
小宇是某中等職業學校三年級的學生,考慮到未來找工作的壓力,他決定笨鳥先飛,提前一年買了參考書,準備好好學習,為自己贏得一個好的未來。然而,每到該複習的時候,小宇總是很難投入到其中,不是想起還有其他的事沒做,就是想些無關緊要的事,如博客裏會不會有人給自己留言,遊戲中還差多少積分才能拿到獎勵品,自己的那個聊得蠻投機的網友怎麼樣了,學習效率可想而知。看著時間在流逝,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小宇最終還是跑回了網吧。
原來小宇在初中時本來學習成績是很好的,由於失誤而進了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他在內心深處總覺得自己很失敗,懷疑自己的能力,對學習也有一種恐懼心理。在要看書時,他會下意識地要找一些其他的事情來做,以此來回避學習,減輕內心對現實的消極心理恐懼。慢慢地,他還學會借助於網絡來逃避現實。
眾多青少年學生之所以會迷戀網絡,其重要原因在於,在網絡這個世界中獲得了成功的機會遠遠勝於現實中的生活,個人心理可以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滿足。匿名效應讓在現實中受挫折的青少年學生能夠放手地經營自己的事業——遊戲,聊天。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出現了失誤,也不用為此付責任,相反,若獲得了成功——積分,網戀,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而這些在現實中都是沒有的。
1993年美國著名漫畫家曾說過“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隻狗。”青少年學生在網上不必在乎自己曾經有過失敗,網絡中的任何人都是相互平等的,而且也是自由的。青少年學生利用這一優勢在網上為所欲為、肆無忌憚地在網上表達愛意,這種沒有責任、沒有風險的交易使青少年學生慢慢地走向墮落。總而言之,他們在現實中不能做的或不敢做的事情在網上全都可以做。因此,與現實相比他們比較喜歡在網上的活動。
3.不要在網絡遊戲前徘徊
網絡遊戲是一個新興產物,有一多半的青少年網蟲玩過網絡遊戲,並且還有不同程度的陷入其中。遊戲,應該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兒時的天真爛漫,青春期的衝動,中年時的成熟,老年時的沉穩與還童,無不是在遊戲的陪伴中度過。遊戲,可以使少年更加純真,使中年充滿激情,使老年增加更多的生活樂趣,使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歡樂。所以,我們會在一個個遊戲中樂不思蜀,這就是遊戲的魅力。
可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的現象日益突出,網絡遊戲成癮嚴重的傷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使不少青少年貽誤學業,而且還給他們造成了身心危害,導致青少年犯罪,給社會政治穩定也形成隱患。
小案例
王某,17歲,是某大學二年級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表兄帶其進入網吧接觸了《傳奇》遊戲,通過遊戲世界中找礦、殺妖魔、尋寶、找秘笈等活動,本領不斷提高,級別不斷上升,在遊戲中還自己成立了幫派。遊戲中的每次成功都讓他興奮與激動。從此對網絡遊戲產生了興趣,逐漸沉迷於遊戲中的鬥智鬥勇和輕點鼠標的那種感覺,從開始僅在周末打發展到每天晚自習後打,接著就是逃課去網吧打遊戲,最後發展到每晚假睡在床上,等到管理員查完宿舍後於下半夜逃進網吧通宵達旦地玩網絡遊戲。為此經常上課打盹、注意力不集中、腦子裏總浮現遊戲機的畫麵,課聽不懂、作業完不成,成績急劇下降;為了滿足上網的費用,除了每天吃很少的夥食外,還經常說謊向家長要錢。他玩遊戲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學校和家長多次教育也無濟於事,沒有辦法,學校隻好勒令他休學一年。
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原因
網絡遊戲業的發展,許多青少年乃至於未成年人到網吧去體驗虛擬世界,是什麼樣的原因吸引他們從室外走向室內,是什麼原因導致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
1.玩遊戲通關所帶來的成就感。無論什麼樣遊戲都是由簡單到複雜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挑戰自己,遊戲通過帶給青少年一種成就感。大凡能夠流行的遊戲,盡管操作簡單,但都不是傻瓜遊戲,而是需要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猜測、去賭注,必須花心思去謀略,需要人的速度、膽識、謀略、智慧,所以一旦遊戲通關,那種快樂真的不是可以抵製的。青少年就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放在了這種遊戲中,從而荒廢了現實生活中的學業。
2.享受網絡遊戲的豐富。在網絡遊戲的世界裏要比在現實世界裏豐富的要多,有許多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東西,都可以在網絡遊戲中實現。網絡遊戲把世界變得簡單,不向現實世界這樣麻煩,網絡遊戲上買東西、打殺、尋寶都像電影一樣,隻需要鼠標輕輕地點擊,簡簡單單的就可以獲得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財富。而且,網絡遊戲的規則簡單,有可以任意發揮的空間。這種生活的豐富多彩與現實生活的蒼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現實生活中,獲得他人的肯定需要積累深厚的實力,獲得他人的肯定需要更長的時間。
可是,不論青少年在網絡遊戲上獲得怎樣的體驗,他們的獲得都是虛擬的,或許打遊戲的高超技巧可以令人羨慕,但除此之外,網絡遊戲中獲得的感受都是不現實的,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重現,無法取代現實生活,結果隻能是在身心各方麵受到傷害。
青少年迷戀網絡遊戲所帶來的影響
1.網絡遊戲使青少年把虛擬世界與現實角色的模糊。在網絡遊戲的世界裏具有較強的置入感,遊戲中的房屋建築,山水樹木均模擬現實世界製作,尤其是遊戲中的人物除npc外都是真人玩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配合完全等同於現實世界,青少年社會經曆少,對現實世界沒有強烈的感知,一旦進入遊戲世界,容易沉迷其中,久而久之產生自我角色的模糊,迷戀虛幻世界與不敢麵對現實的心理衝突之中,並因此引起情緒低落、悲觀和消極等不良心理狀況。
2.容易導致青少年的上網“成癮”。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最大弊端是網絡遊戲成癮。其主要表現是:過分依賴網絡而失去對現實生活的興趣,有時候到了“沒有遊戲就天崩地裂,人沒法活”的地步。青少年玩遊戲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往往自製能力較差,常常因為難以抑製對上網的需要或衝動而影響了其他活動,比如說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活動遲鈍;對周圍事物的興趣減少,與現實疏遠,為人冷漠,缺乏時間感。
3.玩暴力遊戲使青少年具有暴力傾向。有大多數網絡遊戲具有暴力的內容,大多以“攻擊、戰鬥、競爭”為主要成分,火暴刺激的內容容易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遊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產生欺詐、偷盜甚至對他人施暴等行為。目前,因為玩網絡遊戲而引發的道德失範、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遊戲使青少年們毀了自己人生的前途。
4.沉湎網絡遊戲帶給青少年多種生理疾病甚至猝死。對於長期愛好網絡遊戲的青少年“職業病”有:假性近視、腱鞘炎(鼠標手)、頸椎病、骨質增生、神經衰弱、失眠、胃潰瘍和胃萎縮。一般的遊戲玩家也易陷入輕度焦慮、上火和口腔潰瘍等生理病症。在醫院接收的青少年患者中,由於沉湎網絡遊戲而引發各種生理疾病就診的比例不斷上升,一些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病症也出現在沉湎網絡遊戲的青少年身上。據專家指出,“網絡成癮症”給青少年帶來的心理疾病更為嚴重,尤其是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各種疾患,如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病、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鬱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青少年網絡遊戲成癮嚴重的傷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享受網絡遊戲帶來的成就感、自我認同感成為青少年難以拒絕的誘惑。這樣的結果與青少年接受“遞增的教育”經曆有關,由於很少受到拒絕誘惑的教育,青少年往往無法忍受拒絕,無法承擔失去。麵對網絡遊戲,教育要做好防禦性的工作,讓青少年學會拒絕,學會失去。
認識網絡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首先,從上網的目的來看,無非有以下幾種:一是為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二是為了看點各類新聞;再者就是為了尋找網友聊天;還有的則是為了在網絡上尋找一片能夠展示自己的舞台,比如做個性化的網頁、發布對自己有利的廣告、做個有點名望的網絡博客等等。當然,這些都可以。
查資料可以豐富你的知識內涵和文化素養,縮短去圖書館慢慢檢索文檔資料的時間,查找資料更方便;看各類新聞可以讓人們在錯過看電視新聞的情況下,了解更多的國內外動態,而且在網上更方便查閱;就交友來說,擴大了交際圈的範圍,更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而在網上,自由,受約束性更小,勇敢地展示自我更有利於個人性格特長的發展。
網絡世界雖然多姿多彩,但青少年要合理地利用網絡,不要沉迷於網絡之中。我們要正確的利用它,讓它來幫我們多學一點知識,當然,隻要在複習完並寫完作業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玩會兒遊戲放鬆一下。有時聽聽MP3、有時看看Flash動畫……還有更多有利於你生活、學習、工作的網站,任你去點擊、去遨遊,讓你的生活因上網而精彩,學習因上網而輕鬆。
總的來說,青少年上網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可是網絡遊戲的快樂與滿足使青少年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遊戲當中,網絡遊戲給青少年成長帶來嚴峻的問題。可是把網絡遊戲看成凶神惡煞,談虎色變那也是不可取的。怎麼樣能夠讓青少年正確地看待網絡遊戲、放鬆的心態去觸摸網絡遊戲。讓網絡遊戲能真正的像遊戲開發者的本意那樣娛樂、益智。是擺在青少年麵前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4.克服網絡心理障礙
網絡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驕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正在以神話般的速度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越來越以獨特的方式衝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更是吸引了許多青少年網民加盟。據調查,目前我國各類網站已有15000多個,上網人數將近3000萬人,計算機與因特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突破了人們在信息交流方麵的時空障礙,帶來了網絡世界全新的人際互動模式。然而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網絡道德問題也接踵而來。據查,上網比例最高的是在家占58%,其次是在網吧占20.45%。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網絡遊戲,占62%,進入聊天室聊天的占54.5%。隨著校園建設及各種網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逐步以“參與人”的角色體現其網絡社會的主體地位。
網絡給青少年一個自我創造、擴大交往、增長知識、心理溝通和排解不良情緒的巨大空間,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許多負麵心理問題,其中“網絡心理障礙”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代文明病。自私孤獨抑鬱、網戀、遊戲成癮、色情並稱四大“網絡心理障礙”,已成為困擾青少年“網蟲”的主要病症。
常見的網絡心理障礙及原因
由於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意誌較弱,容易受網絡的引誘而沉湎於其中,誘發“網絡心理障礙症”。網絡心理障礙是指患者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而無節製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上,持續地聊天、瀏覽,以致影響學生日常生活,降低生活和學習質量,並損害身體健康,從而出現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等。
其表現為: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濫用藥物等。
青少年常見的網絡心理障礙主要有孤獨抑鬱、遊戲成癮、色情誘導、時代潮流“網戀”等。
1.色情誘導。現如今的網絡已成為最大的色情供應渠道,一些色情網站為了增加瀏覽人數,往往用一些巧妙的名字,引人誤入陷阱。這時的青少年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性生理迅速發育,其性心理還處在發展階段,對性知識充滿了好奇,而網絡或多或少會使他們獲得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識,並產生性衝動。由於家長的忌諱和學校性教育的缺乏,從而致使青少年的性知識教育跟不上他們的發育需要,如此一來,網絡上豐富的色情資源趁虛而入,讓許多青少年迷戀其中,欲拔不能。因而出現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為,損害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會造成犯罪,從而釀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2.遊戲成癮。所謂成癮是指個體不可自製地反複渴求從事某種活動,雖然這樣做會給自己或已經給自己造成某種不良後果,但仍然無法控製的行為。遊戲成癮是指長期迷戀電腦遊戲,上課漸感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導致成績下降。由於長時間沉溺於遊戲機房,從而導致生活節律紊亂,視力下降。一旦停止電腦遊戲活動,便難以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減退、食欲不振,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遊戲的衝動,從而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而當恢複操作電腦遊戲後,精神狀態便恢複正常。這些行為特征與毒品成癮行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是一種心理病理行為。因此,人們稱之為“電子海洛因”。
3.孤獨抑鬱。在網絡中,人際交往是通過人機對話來實現的,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相比,其掩蓋了許多豐富的內容:眼神、微笑、手勢、語調等非語言符號,存在著情感深層交流能源不足的缺陷。在網上,人們無法體驗到現實中的直接情感交流所帶來的愉快;人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需要,特別是其內在的親和動機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因而,長期在網上交流,會使人逐漸失去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力和緊張感,這時,孤僻和冷漠則乘虛而入,從而害怕也不願與周圍的人交往。這種孤獨感進而讓青少年更加依戀網絡,一旦離開則無所適從、煩躁不安,整個人呈現出電腦化、網絡化的狀態,易產生人際情感淡漠、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等現象,進而漸漸走向個人的孤獨世界,甚至引發嚴重的後果。
4.時代潮流“網戀”。在現實生活中,由於青少年的早戀受到社會的家庭的限製,他們轉而在網絡上尋求戀愛的對象。但網戀是十分虛幻的,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青少年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如果過多地接觸網絡,不僅影響學習,而且易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衝動,對網絡戀情寄以厚望。如果一不小心,再遭受網戀的打擊,勢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如果把這些情緒帶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會給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
為何青少年經不起網絡的衝擊
1.具有較強的成人意識。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成人意識變強,認為凡事自己可以處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經常無法解決遇到的困難,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會引起他們的情緒波動。這時,當他們麵對無法解決問題、受挫情緒不穩定時,便會不自覺地尋找網絡這個可以使他們完全逃避現實、情緒可以得到充分宣泄的虛擬世界。
2.對友誼的渴望。由於目前青少年激烈的學業競爭環境,特需要別人的理解、認同和支持。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受一些因素的製約,對於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自我實現等各種需要難以得到滿足。而這時的網絡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豐富的內容,展示給了人們一種全新的虛擬社會環境,這無疑給青少年提供一個自我需求的最好舞台,在網絡遊戲中,他們找到了自我、實現了自我,給了他們傾訴的空間和對象。
3.能力的缺乏。青少年正處在心理成熟期,其自製能力相對於成年要弱。這時,當某一事物使他獲得快樂或滿足了他在某方麵的需要時,他們便會極為渴望再次擁有。這時,網絡遊戲、網上聊天及網絡上的黃色暴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的感官和心理上的需要,為了進一步獲得或持續這種滿足,他們便忽視了學習、模糊了是非,一頭紮進了這個所謂的“快樂王國”。往往這種重複行為得不到很好的控製,當達到失控的程度時,他們也就上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