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出迷茫心理
“迷茫”,用來形容現在的中學生是再合適不過了。隨著社會的越來越進步,現在的中學生所接觸到的事物也遠比過去的中學生多的多,各種新潮的思想總是此起彼伏,在他們身上,人們似乎總能夠看到青春的活力。可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造就了現在中學生的迷茫心理。對理想迷茫,對前程迷茫,對做人更是迷茫,什麼時候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走出迷茫的境界呢?
1.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好心態是成功的一半有位哲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又有人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可見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按照這個邏輯推下去,由此就得出“命運由天注定”的結論。但縱觀千古英雄,審視我們身邊的一些豪傑又可發現,這些成功人士的性格並非千篇一律,有些甚至是性格迥異的人在同一領域卻能取得驕人的業績,鑄造成功人生。這就說明了: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有一個好的心態,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美國潛能成功學家羅賓說:“麵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信念,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這是因為,積極的信念和消極的信念直接影響創業者的成敗。
成功始於心態
生活中,人們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痛苦、不幸、磨難和挫折,因此也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心態出現,而不同的心態往往影響著一個人的命運,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心態往往能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想知道一個人的心態對他的行為有什麼影響。於是,他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首先,他讓10個人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成功的穿了過去。然後,心理學家打開房內的一盞燈。這些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房子的地麵上有一個大水池,池裏養著十幾條鱷魚,剛才他們是從水池上的小木橋上走過去的。
心理學家問他們:現在,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沒人回答。過了很久,有三個膽大的人站了出來。其中一人小心翼翼的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一個走到一半時,竟趴在小木橋上爬了過去;第三個剛走幾步就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心理學家又打開房內的幾盞燈,這時人們看見小木橋下裝有一張安全網,隻是由於網線顏色極淺,他們剛才沒看見。
“現在,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木橋呢?”心理學家再問道。這次又有五個人站了出來。
“你們為何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人。
“這張安全網牢固嗎?”剩下的人異口同聲地問。
成功就像通過這座小木橋,別人能過你也一樣可以的,失敗恐怕不是因自己的力量薄弱或智力低於他人;而是當我們麵對危險的情況,早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使自己驚慌失措。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所以說,不管我們麵對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在《成功學》中,拿破侖·希爾說:“心態是命運的控製塔。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痛苦的源流,而成功的心態是成功、快樂的保證。”一個人有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人抓住每一個機遇,而消極的心態隻能使我們人生中的所有機遇慢慢地流失掉。
擁有好心態,明天會更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桌上有半杯水,一種人認為杯是半滿的,他每天堅持向玻璃杯內注一滴水,終於有一天水溢了出來;而另一種人認為杯是半空的,他每天對著玻璃杯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終於有一天水被蒸發幹了。
同樣的半杯水,不同心態的人就有不同的想法。一樣在公司裏領一套房子,積極心態的人持感恩心理、促使自己工作加倍努力,最終世界用成功回報於他;而持消極心態的人認為自己付出大於收入、從而消極對待工作,他的選擇隻能是得過且過的生活。所以要想成功,必須培養成功的心態,以使你的生命按照自己的意圖提供報酬,沒有成功的心態就無法成就什麼大事。自己的心態自己可以完成掌握,隻有練習控製你的心態,才能利用成功心態來導引你的行動,堅持下去,你的奮鬥就一定能夠成功。可以說,心態決定你的成敗,也決定著你的命運。
用另一種說法來講,就是人們相信會有什麼結果,就可能有什麼結果。人不可能取得他自己並不追求的成就。人不相信他能達到的成就,他便不會去爭取。當一個消極心態者在對自己沒有抱很大期望時,就已經給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封了頂。這是讓自己潛能得到發揮的最大敵人。
成功與否就在於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麵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對困難,那他首先就成功了一半。消極的心態總是決定你具有負性的特點,使你挑剔、痛苦、抱怨、悲觀、言敗,你將因此而失去希望之所在,這是人類致命的弱點。積極的心態總是決定你具有正性的特點,使你忠誠、仁愛、正直、積極、樂觀、自信、勇敢、創造、慷慨、容忍、機智、親切和高度的通情達理,促使你不斷地奮鬥達到自己的目標。
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態。因為有好心態的人是樂觀的,為人熱情的,善於行動的,同時,他們的思維也是積極的;有好心態的人,他們的心理是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和諧的,性格是隨和的;有好心態的人,他們在事業上要比普通的人、消極的人,容易獲得成功。麵對金色的晚霞映紅半邊天的情況,有人歎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也有人想到:“莫道桑榆晚,餘霞尚滿天。”可見,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就有不同的結果。
對於青少年來說,不論何時何地,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端正自己對生活、工作及學習的態度。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發現生活中人或事美好的一麵,熱情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輕鬆地學習,以樂觀曠達的胸懷麵對每一天。
法國著名作家拉伯雷所說的:“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當代青少年應拿出麵對生活的勇氣,不要總是抱怨逆境,也不要把逆境當作是一種不幸,而是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透過髒兮兮的窗戶玻璃看窗外美麗的景色。
2.失敗了重頭再來
——擺脫失望心理學家認為,失望的心理簡直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樣,這種心理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差別就在於有的人很快就能擺脫失望,而有的人卻被失望長期羈絆著。其實感冒並不可怕,失望也是如此,隻要你盡快治療、盡快做自我調節,很快就能從失敗的陰影裏走出來。進而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失敗對於有誌者來說,往往是動力的來源。麵臨失敗我們不要悲觀失望,而是要在失敗中崛起,找出失敗的原因並尋求進取之策,做到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
失望心理——意誌發展不成熟的表現
每位青少年都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這與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密不可分的。但由於他們沒有過多的經驗,思考問題時也並不周密,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然而,有時還片麵地堅持己見,對老師或集體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做,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他們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總是憑著自己的衝動去做事,如果事情成功了,就會為此沾沾自喜,如果事情沒有做好或者失敗了,他們就會悲觀、失望、懊惱、後悔,從此一蹶不振。這一切都說明了他們意誌和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缺乏自製力和自控製能力,所以,擺脫不了失望的困惑。
張朋某校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在小學時他的各門功課一直都很優秀。剛踏入初中時他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初二上學期,在期末考試中他的數學成績才得了75分,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因為數學是他的強項,以前的考試他從沒有下過90分。自這次期末考試後,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樂於助人、熱情開朗的他整天憂慮重重、悶悶不樂,總感覺周圍的同學在嘲笑他、看不起他,好幾次同學叫他一起去看電影、打籃球可他全部都拒絕了,而且時不時的還發脾氣,就這樣持續了有一年之久,還仍然沒有從悲觀失望中崛起。
其實,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青少年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挫折時都會感到有一種失落感,有些青少年就會產生放棄學習的念頭。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一下了,在這反複掙紮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麵對失敗和挫折呢?有這樣一句話:蜘蛛不會因為一次網破而不再吐絲,蛹也不會因為要麵對破繭的痛苦而甘於死在繭內。所以,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要一蹶不振、悲觀失望。此時,我們應該像蜘蛛那樣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像蛹那樣不屈服於困難和失敗,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走向成功。隻要我們堅持不懈,不屈不撓,隻要我們肯為目標而努力奮鬥,就一定會擺脫失望,就一定會走向成功。
安徒生如果當時不勇於麵對挫折,不為目標而努力奮鬥,最終他會寫出意義深刻的童話故事嗎?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童話作家嗎?不會的。在麵對耳聾、感情等多方麵危攻的音樂家貝多芬,他退縮了嗎?沒有,因為這些挫折和困難,使他變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地去尋找人生的音樂。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所以,成功是需要我們在失敗的時候勇於麵對、積極向上、鍥而不舍、不畏困苦、笑對失敗。這樣,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擺脫失望,經得起考驗
有成功就有失敗。然而,成功可以給我們帶來喜悅的心情,失敗則會讓我們感到失望、懊惱。這些事情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有的青少年看到成功就興奮,看到失敗就沮喪,甚至被失敗徹底打倒,長久的沉浸在失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00那麼,青少年應如何擺脫失望的心理呢?
1.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目標對於每個青少年來說都非常重要。然而,確定自己的目標時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客觀情況來規劃自己的奮鬥目標,切記目標不要過高,否則可能會帶來負麵影響。如你的數學成績很一般,可你卻期盼在數學競賽中能拿第一,其結果難免失望。如果你的外語一竅不通,而你卻想很快當上外文翻譯家,那豈不自尋失望嗎?在現實中,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與實際期望的不符合,那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是沉重。我們在定目標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確定相當的目標,這樣就能減少失望的情緒。
2.要經得起困難和挫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事事順心的事,也沒有一個人在一生隻有幸運而沒有困難。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曆經艱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爬起來的,他們會在每次失望中重新樹立自己的信心和動力。就像愛迪生一樣,在研製燈泡的試驗中經曆了一萬次失敗才取得了成功。倘若當時愛迪生知難而退,那麼,他就不可能是發明電燈的創造者了。這說明,要克服失望的情緒就必須要經得起挫折和困難的考驗。
3.正確地接受批評。青少年當你受到批評時,不要為此感到失望、不平和憤怒。此時,你應該吸取教訓,把所有的精力用來研製一項明確的計劃,用來平息批評並重新起步。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彼此的抱怨上,應該積極向上,為自己的下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
4.要時刻充滿希望。學習、生活、創業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有些青少年的失望,恰恰是把所有希望都割斷了。如果我們把讀書和學習看成一個循序漸進、連續奮鬥的過程時,那麼,對成功和失敗的看法也就截然不同了。所以,青少年要時刻充滿希望,把握以後的每次機會,擺脫失敗,走向成功。
5.正確對待失望。青少年要認清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因此而逃避。其實,期望不隻是一個點,它還具有線和麵。這樣的好處是一旦遇到難隨人願的情況時,我們就有思想準備放棄原來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標。比如你去劇場聽音樂會,你原先以為自己喜愛的歌唱家會參加演出,不料他卻因病不能演出,你當時可能會感到失望。可是這時如果你將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手時,你就會拋棄失望的情緒,慢慢地就會沉浸在音樂的旋律中。內心也會充滿喜悅。
在生活中失望多了,人們就會感到有挫折感,覺得事事都不順利,青少年應當充滿希望而不是充滿失望。不要因一時的失敗和挫折而長籲短歎,不要因路途坎坷而灰心喪氣,為要因厄運重生而意誌消沉,落淚和沮喪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形象,隻有努力拚搏的火花才能擺脫失望、才能燃起希望之光。
3.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克服嫉妒心理嫉妒是人的一種天性,它是人際關係中較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和情緒心理的表現。一個人如果產生了嫉妒心理,那麼他常常會以“自己”為中心,看不見別人的優勢也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整天滿腦子的都是為什麼別人比自己出色,其結果隻能是自尋煩惱。如果讓嫉妒心理長存心中,那麼,嫉妒心理就會演變為嫉妒行為,最終就會害人又害己。
嫉妒心是指別人在某方麵比自己出色,並認為別人的優勢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在心理產生的忌恨與不滿。這種不良情緒往往是在側麵流露出來的,這是嫉妒心理的表現特點。每個人都有嫉妒心理,隻是嫉妒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生活中嫉妒處處存在。比如:兄妹之間存在著嫉妒、朋友之間存在著嫉妒、同事之間存在著嫉妒等等。
嫉妒——心靈的一顆毒瘤
現實生活中,尤其不夠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產生嫉妒心理了。如別的同學家庭條件好,穿著好看的衣服,背好看的書包,其他同學比自己學習好等等。這時,嫉妒就像幽靈似的困擾著青少年的心靈,踐踏其可貴的友誼。
每位青少年都是爭強好勝的,要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正確分析,那嫉妒心理就會把青少年們的心靈拉入地獄。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別人比自己幸運,心裏就會很不是滋味。如有的青少年看到別的同學比自己成績好,其他方麵的能力也比自己強,生活條件也比自己優越,受到的表揚和得到的榮譽都比自己多,就產生嫉妒和不滿;嫉妒是阻礙青少年前進的攔路虎,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很複雜,青少年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想不通的問題,這都是在所難免的,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嫉妒要像閃電那樣瞬間即失。否則,隻會給你帶來更多麻煩,百害而無一利。
小晶學習成績好,而受到同學馬娟的妒嫉。一開始,馬娟是作為一種動力,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提高學習成績,趕上小晶,但直到高三,馬娟的成績仍然遠遠落於小晶,在高考前的衝刺階段,一直處心積慮的馬娟想到了一個可以影響小晶學習成績的辦法,那就是用硫酸來幫助自己。她花6元錢買了一瓶濃硫酸帶回學校,半夜時,她拿著一杯濃硫酸來到小晶的宿舍。由於宿舍門鎖壞了,馬娟很容易就進了宿舍,誰也不曾想馬娟竟然把把硫酸潑到了小晶的好朋友張靜的臉上。原因是張靜搶了馬娟的男朋友,於是借助潑硫酸一箭雙雕,既報複了張靜,又達到影響小晶學習的目的。因為張靜住院,小晶肯定會去醫院探望,這樣小晶的學習成績就會受影響。正如馬娟所期望的那樣,小晶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醫院陪張靜,成績直線下降。馬娟的計劃雖得逞了,但她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故意傷害罪,手段特別殘忍,一審被判處死刑。
可見,馬娟正是出於嫉妒之心,把自己的心靈置入到地獄之中,把自己折磨來折磨去,最後賠進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