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調節不良情緒(2 / 3)

生活中,人要學會正確釋放、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一般來說,當人處於困境、逆境時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當這種不良情緒不能釋放、長期壓抑時,就容易產生情緒化行為。怎麼辦?要承認現實,要認識到,環境的不幸是難免的,關鍵是不要自己折磨自己,過度的壓抑不會幫你擺脫痛苦,相反地,它會加速縮短你的生理壽命和社會壽命。為此,就要舊地重遊這種消極情緒適時地將它釋放、宣泄出去,譬如多找一找好朋友談心,以自己最“拿手”的方式參與社會,多找一些樂趣的事幹,多參與社會活動,多出一點成果,從中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安慰、精神寄托等等。

宣泄情緒,解決心理症結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習、生活壓力的增大,再加上複雜的社會關係、人際關係,好多人都會定時的情緒低落,好象有周期性似的。在外人眼裏,還要強顏歡笑,自己內心卻鬱悶無比。由此可知,人要學會發泄,適時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千萬不可積鬱於心。

小強在公司人緣很好,他性情溫和、待人和善,幾乎沒人看他生氣過。有一次,小剛經過他家,順道去看看他,卻發現他正在頂樓上對著天上飛過來的飛機吼叫,便好奇地問其原因。

他說:“我住的地方靠近機場,每當飛機起落時都會聽到巨大的噪音。後來,當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發脾氣時,我就會跑上頂樓,等待飛機飛過,然後對著飛機放聲大吼。等飛機飛走了,我的不快、怨氣也被飛機一並帶走了。”

故事中的小強知道如何適時宣泄自己的情緒,因而脾氣也特好。可見,適時宣泄自己的情緒是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人若一味的壓抑心中不快,並不能解決問題。在生活步調緊湊繁忙的現今社會中,人人都應學習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壓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達的人生。一些壓力是必須的,就像船,必須要有些東西去壓船,才能航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要實現心理上的健康,必須完成由“小我”到“大我”的轉變。所謂“小我”,就是自我的小圈子,封閉的自我。所謂“大我”,就是將自我融入到自己所處的群體、環境乃至社會中,在群體和社會中多擔負責任,與他人和諧相處。而人要走出“小我”,就要有一種“忘我”的精神,滿懷熱情與興趣地去學習、工作、生活、交往,這種“忘我”的精神會使你忘了自己的那點痛苦、挫折、不適、得失,體驗到的是愉悅、成功、自豪、充實,如此,你的許多原來看似難解的心理症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解決。

適時宣泄情緒,快樂自我

美國斯坦福大學一專家組進行“宣泄”為題實驗研究,發現一些人頭腦容易發熱,脾氣非常急躁,當受到批評、挫折或失敗時,總愛與他人爭吵。此時對他們進行即時檢測,他們當中發生房顫的機率比性情溫和的人要高出30%。房顫,是心律不齊的表現,容易誘發猝死。單靠發脾氣來宣泄個人激憤情感,有害於心髒健康。也有些人在發脾氣後經常出現頭痛或肌肉酸痛,這些人出現房顫的機率就更高。還有些人平時忍氣吞聲、愛生悶氣,患房顫的機率同樣比心態平和的人要高出20%。前者屬於宣泄過度,後者則是沒有宣泄。可見,適時宣泄自己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青少年們宣泄自己的情緒可從以下方麵做起:

1.學會放鬆。當你感覺過分緊張、煩惱、恐懼時,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放鬆自己,即深深地吸氣慢慢地呼氣,使自己的身心放鬆。也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如反複默念:“我現在放鬆了,我的全身處於自然而然的輕鬆狀態。”還可以用回憶過去成功的體驗來鼓勵自己。

2.學會自我安慰。麵對人生的失敗和挫折,青少年要麵對現實,自己給自己一種安慰,自己給自己一種出路。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一種對人生的超脫、瀟灑的態度,也是一種在精神上的自我肯定。人生要經曆無數成功和失敗,要學會不沉醉於一時成功的喜悅,也不沉淪於一時失敗的沮喪,要學會以一種瀟灑的態度來對待人生。當一個人追求某項目標而達不到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可以找一個理由來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一樣。這不是自欺欺人,偶爾作為緩解情緒的方法,是很有好處的。

3.學會幽默。幽默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也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們對生活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許多看似煩惱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對付,往往可以使人們的不愉快情緒蕩然無存,立即變得輕鬆起來。

4.學會轉移自己的情緒。心理學認為:情緒反應是建立在高級神經中樞的暫時聯係,當人們受到精神刺激時,大腦皮層就建立起一個興奮點,如果有意識地再建立一個新的興奮點,就可能使原來的興奮點受到抑製。當火氣上湧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緒得到緩解。打打球、散散步、聽聽流行音樂,也有助於轉移不愉快情緒。

5.學會渲泄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不要無限地壓抑情緒,而是使情緒得到適當的渲泄。由失敗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緒在經曆一段時間積蓄後,最好讓這種情緒得到渲泄。其方法是:可以向知心朋友傾訴你的苦悶,還可以把自己的不快寫進日記,寫進給朋友的信中。總之,要不愉快的、壓抑的情緒拋到自身之外,這會減輕精神上的負擔和壓力。

人生充滿快樂的時光彌足珍貴,但快樂的分量極其有限,調控“情商”,適度宣泄,能讓多彩的人生經常定格在幸福歡樂的瞬間。

4.牽一發而動全身

——克服衝動心理在生理學上,衝動是指神經受到刺激後產生的興奮反應。衝動是最無力的情緒,也是最具破壞性的情緒,也就是說理性弱於情緒的心理現象。衝動是來源於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補償。

一般青少年的情緒特征是以衝動和暴發為主的,這就叫做邊界性格紊亂的心理疾病。青少年常常會遇到很多不稱心的事情。例如:學習時受到外界幹擾,珍愛的物品被別人損壞或自尊心受到傷害等,這些都容易使其發火。有些青少年與人相處時往往因為一言不合就火冒三丈。在情緒衝動時做出使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來。所以,經常發火對人對己都是不利的。因此,青少年們應該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

衝動心理,釀成大錯

有關專家說“衝動的行為對於青少年來說總是有特殊的意義,”青少年時期邁向成熟的過渡時期,你們的情緒和感情都極不穩定。因為你們不善於控製情緒,因此,而深受其害。比如,有時因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極度悲傷或大發脾氣,有時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沮喪。還有的青少年們常常被悲觀、憂鬱、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甚至有的青少年因為成績不好或學習壓力重,就跳樓自殺。由此可見,自身的情緒控製非常重要。

實踐證明,調節自己的情緒最好的辦法是先把你認為惱火的事擱在一邊。等你冷靜下來後,再去處理它們。其實,一個人的情商高低,是體現在自身情緒控製的成敗上。發脾氣是值得讚揚的,如果你能把握住在適當的場合理智地發脾氣,那也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此,控製情緒不隻是簡單的抑製,而是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中進取的。

珠海市某中學初二學生小可,今年16歲,他在家中是獨生子,長這麼大以來他一直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最近,小可突然發現自己變得脾氣暴躁起來,有時因衝動還與其他同學吵架,事後仔細想想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必要小題大做。在家裏他也經常與父母慪氣,有時父母批評他幾句,他就暴跳如雷、大動肝火,把父母氣得直跺腳,但是也無可奈何。小可為自己的脾氣感到很苦惱,他知道自己不對,可是事情一旦發生了,他又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過後又十分後悔。

有一天,同桌借了小可的一支鋼筆,但是因不小心把筆弄壞了,小可很生氣,雖然同桌誠懇地向他道歉了,但是小可還是當眾把同桌罵了一頓,這一舉動嚴重影響了他們之間的友誼,而且,小可的形象在其他同學眼中也大受損傷。小可為此事內疚了好久,他真的搞不懂自己現在怎麼那麼的衝動。

上麵例中的小可就是因為情緒衝動,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最終造成犯下不可彌補的過錯。

控製衝動,做情感的主人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產生情感衝動,如遇到成功時感到欣喜若狂,遇到打擊時過於頹廢和哀傷,對待不滿的暴躁和憤怒,對待失敗時的焦躁不安,這些都是一些情感衝動心理。當然也有些衝動是有益的如對敵的勇敢等。但大多數情況下對人是不利的,它是一個人修養薄弱、情感脆弱的表現。衝動是人類進行心理改造的最基本對象。

那麼,愛衝動的青少年應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方法來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呢?

1.理智地控製自己的情緒。用理智和意誌來控製情緒,表麵上是對自己的自由約束,其實,這種約束卻能使你獲得更多的自由。你們在遇到強烈的情緒刺激時,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並快速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采取消除衝動情緒的“緩兵之計”,用理智戰勝情緒上的困擾,正確評價自己,這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勢,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進而使自己遠離衝動、魯莽的局麵。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你們如果能夠理智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也意味著主宰了自己的命運。

2.用暗示、轉移注意法。如果你們遇到了使自己生氣的事,一般都觸動了自己的自尊和利益,此時是很難冷靜下來的,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難以控製時,可以采取暗示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做自我放鬆,並鼓勵自己克製衝動的情緒。堅信衝動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鍛煉自製力,學會用轉移注意力或暗示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3.培養溝通的能力。在你不生氣的時候,去和那些經常受你氣的人談談心。聽聽彼此間最容易使對方發怒的事情,然後,想一個好的溝通方式,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生氣。你可以出去散散步來緩和自己的情緒,這樣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態你就不會繼續用毫無意義的怒氣來虐待自己了。

4.讓自己冷靜下來。在遇到衝突和不順心的事時,最好不要去逃避問題,要學會掌握一些處理矛盾的方法。你可以考慮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弄明白發生衝突的原因,雙方分歧的關鍵在哪;然後,進行冷靜的分析並找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例如:當你被別人無聊地諷刺或嘲笑時,如果你頓顯暴怒,反唇相譏,就會引起雙方的強烈爭執,最終可能會出現於事無補的後果。此時,如果你冷靜下來,采取一些有效的對策,如用沉默來抵擋抗議或者指責對方無聊,這樣就會有效地抵禦或避免衝動的情緒發生。

5.多參加戶外運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運動是有效解決憤怒的方法,特別是戶外活動。青少年時期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要主動參加一些消耗體力的戶外運動,例如:登山、遊泳、跑步或拳擊等,使那些不良的情緒得以宣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情緒無法控製時,可以主動做一些戶外運動,讓衝動的情緒隨著運動一起消失。

人應該是理智的奴隸、情感的主人。一個人如果簡單地為情感所左右,就等於否認了自身應具有的理智價值。我們對待衝動,一方麵要節製自己的奢望,要創造條件滿足自己的合理需求;一方麵要加強自我修養,自覺地接受社會控製。

5.閑庭信步,從容不迫

——克服緊張心理緊張是人體在精神及肉體兩方麵對外界事物反應的加強。緊張的程度常與生活變化的大小成比例。緊張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頭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緊張其實每個人都有,隻是緊張的程度不同而已。普通的緊張都是暫時性的。突發性的緊張是一種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