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雲。大梵天王至靈山會上。以金色娑羅華獻佛。請佛為群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華示眾。瞬青蓮目。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分付摩訶大迦葉。拈華事。世皆不知所出。惟王荊公囗囗囗囗囗直宿翰苑。偶見祕藏此經(禪林遺訓)。
依付法藏傳雲。佛以正法付大迦葉。令其護持。不使天魔龍鬼邪見王臣所有輕毀。既受囑已。結集三藏。流布人天藥叉。以法囑累阿難。如是展轉。乃至師子。合二十五人。並閻浮洲中六通聖者。大迦葉令在靈鷲西峯岩中。坐滅盡定。五六百億七千萬歲。慈氏佛降生。傳能仁佛所付大僧伽多梨衣。然後涅槃。
又按諸經律。佛令大阿羅漢賓頭盧。不得滅度。傳於佛法三天下。福利眾生。令出生死。
福城開元莊嚴禪寺住持比丘慧有助緣鈔壹伯貫。
天竺種姓有四 一者剎帝利謂棄世君王種。即釋迦如來之種也 二者婆羅門。秦言外意。謂行誌道。其種別有經書。世世相承。或在家出家苦行。多恃己術。自我慢人 三者毗舍。或雲伏奢。商賈之種 四者首陀。或雲達羅。田農之種也。
佛
釋迦如來宗派
調禦十身 無著。弘願。業報。住持。涅槃。淨法。真心。三昧。道性。如意。
十力(是處非處。知業。三昧。知根。知欲。知性。至道。宿命。天眼。無漏)。
三明(生死。宿住。知證)。
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如意。漏盡)。
十八不共法 一(身業無失)二(無卒暴音)三(無忘失念)四(無不定心)五(無種種想)六(無不知捨)七(〔忘〕欲無退)八(精進無退)九(正念無退)十(智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知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語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知過去世無著無礙)十七(知現在世無著無礙)十八(知未來世無著無礙)。
轉八識成四智。束四智為三身
第六識 意想。妙觀察智。圓滿報身。
第七識 (傳送樂習)識。平等性智。千百億化身。
六祖禪師頌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轉其名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名 繁興永處那伽定
如來(無虗妄)應供(良福田)正徧知(知法界)明行足(具三明)善逝(不來還)世間解無上士(無二世間。國土世間。眾生世間)調禦丈夫(能調伏眾生身心惡)天人師(能為眾生作眼目)佛(知善法聚不善法聚非善法聚非不善法聚)世尊(二世之中無二佛)。
十號圓明 萬行具足 天龍戴仰 稱無上尊。
法
三藏 修多羅(阿難經〔眾〕結集為經)毗奈耶(優婆離結集為律)阿毗曇(諸大菩薩〔衍〕而為論)。
五時(方等。華嚴。般若。法華。涅槃)。
鹿苑十二部經(梵語修多羅。祇夜。毗迦蘭那。伽佗。尼佗羅。優佗那。伊帝目多伽。闍多伽。波佗。毗佛略。阿浮達磨。優婆提舍。唐言契經。重頌。授記。〔說〕誦。因緣。自說。本事。本性。譬喻。方廣。未曾有。論義)。
儀化四教(頓。漸。秘密。不定)。
法化四教(藏通別圓)。
十信(信心。誌念。精進。聞慧。正定。不退。護法。迴向。持戒。發願)。
十住(發心。治地。修行。生貴。具足。正心。不退。童真王子。灌頂)。
十行(歡喜。饒益。無違逆。無掘撓。無癡亂。善現。無著。難得善法。真實)。
十迴向(護生離生相。不壞。等一切佛。至一切處。無盡功德。入一切平等。隨順眾生。真如相。無著無縛。人法界無量)。
十地(歡喜。離垢。發光。燄慧。難勝。現前。遠行。不動。善慧。法雲)。
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大願。大力。大智)。
四無量 大慈(廣濟)大悲(拔苦)大喜(無畏)大捨(無為)。
四攝法 布施(利誘)愛語(智拔)利行(克己)同事(和光)。
四德 常(壽如如無變身)樂(常寂靜體無為)我(善觀察無罣礙)淨(處世界如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