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這樣一些上司,自恃位高權重,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小肚雞腸。相反,有些上司則真理在握,不吭不響,得理也讓人三分,顯得綽約柔順,君子風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後者則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一個活得嘰嘰喳喳,一個活得自然瀟灑。有理,沒理,饒人不饒人,一般都在是非場上、論辯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問題,自然應當不失原則地論個青紅皂白甚至為追求真理而獻身,也值得。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為一些非原則問題,小小不然的皮毛問題爭得不亦樂乎,非得說上點兒,誰也不肯甘拜下風,說下旬兒,說著論著就較起真來,以至於非得決一雌雄才算罷休,結果嚴重的大打出手,或者鬧個不歡而散,雞飛狗跳影響團結。越是這樣的人越對甘拜下風的人瞧不順眼。時下裏流行一句話:“玩深沉”。其實這種場合玩點深沉正顯示了作為上司者大度綽約的風姿。爭強好勝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謙下的上司,原本就不會在乎這些小是小非的爭論。越是你有理,越表現得謙下,往往越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胸襟之坦蕩、修養之深厚。
孟子說:君子之所以異於常人,便是在於其能時時自我反省。即使受到他人不合理的對待,也必定先反省自己本身,自問。我是否做到仁的境界?是否欠缺禮?否則別人為何如此對待我呢?等到自我反省的結果合乎仁也合乎禮了,而對方強橫的態度卻仍然不改。那麼,君子又必須反問自己:我一定還有不夠真誠的地方。再反省的結果是自己沒有不夠真誠的地方,而對方強橫的態度依然故我,君子這時才感慨地說:“他不過是個妄誕的人罷了。這種人和禽獸又有何差別呢?對於禽獸根本不需要斤斤計較。”
每個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會有矛盾,有了分歧、不和怎麼辦?很多人就喜歡爭吵,非論個是非曲直不可。其實這種做法很不明智,吵架又傷和氣又傷感情,不值。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推而廣之,人和也萬事興,這樣也更有利於你與下屬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在與下屬交往切不可太認死理,裝裝糊塗於己於人都有利。
事實上,按照一般常情,任何人都不會把過去的記憶像流水一般地拋掉。就某些方麵來講,人們有時會有執念很深的事件,甚至會終生不忘。當然,這仍然屬於正常之舉。誰都知道,怨恨會隨時隨地有所回報。因此,為了避免招致別人的怨恨,或者少得罪人,一個人行事需小心在意。《老子》中據此提出了“報怨以德”的思想。孔子也曾提出類似的話來教育弟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其含義均是叫人處事時心胸要豁達,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態應付一切。
《莊子》中對如何不與別人發生衝突也作了闡述。有一次,有一個人去拜訪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內淩亂不堪,心中感到吃驚。於是,他大聲咒罵了一通揚長而去。翌日,又回來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說:“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實對我來講,這是毫無意義。所以,如果昨天你說我是馬的話我也會承認的。因為別人既然這麼認為,一定有他的根據,假如我頂撞回去,他一定會罵得更厲害。這就是我從來不去反駁別人的緣故。”從這則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在現實生活中,當雙方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對於別人的批評,除了虛心接受之外,還要養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達,有涵養,不要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別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歡論人短長,在背後說三道四,尤其是作為上司者,難免會惹人閑話,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談論自己,完全不必理睬這種人。隻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