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喝酒請客總是緊緊聯係在一起的,人們一想到前者就往往會想到後者,由此可知,喝酒請客對中國人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在酒席上你必須表現得張馳有度,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懂得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你,同時也不謀求過分地表現自己。
請客吃飯作為與人交往中的一種禮節性行為,向朋友發出邀請是第一個步驟,恰當邀請可以為與人締結關係提供條件、奠定基礎。為此,我們應該做到:
(1)選擇合適的對象。
確定邀請對象是邀請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須根據交際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況而言,下棋應請棋友;跳舞要請舞友;打球當請球友;喬遷、喜喪則請親朋故舊;開業剪彩就該請有利於工作展開、業務往來,便於協調社區關係及從事傳播等新聞媒介方麵的客人……
求人辦事,邀請的對象自然是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當精心安排,選擇邀請對象,要根據求人的性質、需要,及宴會規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後次要,先親近後疏遠的原則,來劃定邀請範圍,依次確定邀請名單。
此外,還要適當考慮邀請對象的學識、年齡、地位、性格的差異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等,以仿邀非其人,破壞邀請對象間的關係和諧,給你的求人交際帶來不便和麻煩。
(2)采取恰當的方式。
采取何種方式邀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交際的性質、對象而定。學者、專家、領導等,大多工作忙、時間緊,對他們最好提前相約,以便他們做好工作調整、時間安排;閑暇時間多、工作容易調度的早點約定,自然更好,而即使臨時邀請,一般也能隨請隨到;對某團體的要人,公開邀請,甚至借助傳播媒介,就既能體現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又利於引起關注,促進宣傳,擴大影響;而朋友密談則悄悄地進行更利於避開旁人的視線,保證交往活動的隱蔽性;一般的往來、一般的親友,打個招呼、通個電話、捎個口信兒也就可以了;而比較重要的工作聯係、業務關係、公關事務等就必須采用相應的公文格式,如發書信、寄請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規格派專人傳達、親自登門,以示重視、鄭重和尊重。總之,邀請的方式要因事而異,因人而異。
(3)注意“行”、“明”“便”、“誠”。
①“行”即邀請的可行性。某人辦了一家餐館,開業剪彩,非要請某市長親臨,來裝門麵,作宣傳,誰知久請不到,一拖再拖,最終也沒請來,白白浪費了時間。所以邀請要量力而行,既不強人所難,也不為所不能為。
②“明”就是明確、明白。邀請前一定要明確宴會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邀請對象等,以便心中有數,做好邀請。還需將上述事項向邀請對象傳達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請,擔負相應的角色,準時赴約。
③“便”就是盡可能地為邀請對象著想,為其提供來往、交通等方麵的便利。王經理想請張教授幫他解決一個科學難題。張教授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原本打算拒絕,沒想到王經理竟派了專車接送,專人護理。使張教授很感動,改變了主意。這樣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己。
④“誠”就是真誠相約,不虛情假意,不違約、不失信。有人曾邀請幾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為真,誰知他卻是虛意敷衍,讓朋友吃了閉門羹。他這種失禮行為,使朋友非常氣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於懷。這麼邀請耍弄了別人,失去了朋友,豈不害人害已!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酒文化”也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現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酒的作用。
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朋友聚會,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可以有助於你求人交際的成功。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