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伊索,弗裏吉亞人,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一個醜陋無比、智慧無窮的寓言大師。據古希臘著名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獲得自由,因得罪當時的教會,被推下懸崖而死。伊索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

傳說伊索獲得自由以後,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裏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裏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從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伊索寓言》意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後人創作,寄在伊索這位大師名下。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低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好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鬥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

《伊索寓言》,文字凝練,故事生動,想象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本書精選了伊索寓言許多名篇,其中《蚊子與獅子》、《蟬戲狐狸》、《農夫和蛇》、《說謊的猴子》、《行人和大鴉》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

著名學者錢鍾書指出:“《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曆程!”

著名作家張遠山也曾這樣評論《伊索寓言》:“讀慣先秦寓言的中國人,初次讀到《伊索寓言》是要驚訝的,因為那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熱烈而寬厚;先秦寓言是老於世故的,《伊索寓言》是極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麵而深刻地影響了後世的歐洲童話及其表現形式,而先秦寓言卻沒有催生反而抑製了中國童話的萌芽——中國沒有童話。”

《伊索寓言》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