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審時度勢篇(2)(1 / 3)

子貢來到齊國,見到田常,勸田常不要攻打魯國,田常問其原因。子貢說:“魯國地貧人窮,君主愚蠢不賢明,大臣虛無實才,人民仇視戰爭,所以不能和它打仗,您不如去政打吳國。吳國防備森嚴,兵強馬壯,都是些有名望的丈夫們在指揮作戰,攻打魯國不容易,而攻打吳國容易。”田常不明白子貢說的意思,子貢說:“我聽人說:如果憂患在國內,首先進攻強敵;憂患在國外,要先攻擊弱敵。現在您的憂患是在國內,我聽說您三次討封三次都不成功,這時國內有些大臣對您不服氣。現在您打算以征服魯國來擴充齊國,如果仗打勝了,就會成為國君驕傲的資本。攻破了魯國,帶兵的大臣就會受到尊敬,而您的功勞可就顯不出來了。相反您和國君的關係會日益疏遠。弄不好您和君主之間有隔閡、與下僚群臣之間發生爭端,這樣您在齊國就很危險了。所以我說:‘您不如去攻打吳國。’因為攻打吳國即使不勝,兵馬都死在外麵;帶兵的大臣一出去,國內就空虛了、這對您來說,上麵沒有帶兵的強臣與您爭權,下麵沒有人指責您的過錯,您就可以主宰齊國了。”田常說;“好!但是派攻打魯國的軍隊已經出發,如果改攻打吳國,大臣們懷疑怎麼辦?”子貢說:“先來緩兵之計,我去讓吳王來救魯國,到時您就跟吳國軍隊作戰。”田常同意了子貢的計策。

子貢立即去見吳王。子貢對吳王說:“我聽說稱雄於天下的霸主,是不允許有強敵來和他抗衡的。現在富有萬乘兵車的齊國,要征服一個隻有千輛兵車的魯國,來和吳國爭高低,我為大王擔憂。拯救弱小的魯國,是樹立威信的好機會,不僅可以安撫四方諸侯,還可以討伐無道的齊國,威服強盛的晉國,好處是說不完的。請大王三思。”吳王說:“好。可是得等我先消滅了越國,再考慮你的意見。”子貢說;“越國的力量和魯國差不多,吳國的強盛和齊國相等。現在大王把齊國放在一邊,去進攻越國,那麼,魯國一定會被齊國征服。進攻小小的越國而害怕強大的齊國,這不能算有勇氣。真正勇敢的人不害怕困難,聰明的人不會放過有利的時機,如果能按我所說的去做,您的霸業就成功了。大王對越國實在放心不下的話,請允許我去見越王,說服他出兵跟隨您一塊出征,這樣既能控製越國,又能打著聯合諸侯的名義去討伐齊國。”吳王聽了非常高興,馬上派子貢到越國去。

子貢來到越國對越王勾踐說:“我已經說服吳王救魯伐齊,但他不放心越國。看來吳王要滅掉越國是毫無疑問的了。如果沒有要報仇的意思而讓人懷疑你有這樣的舉動,這是很笨的;如果有報仇的決心而使對方知道了,這是不會成功的;事情還沒有發生而事先讓對方知道了,這是很危險的。這三種情況都是辦大事的禍患。”越王聽後說:“我日夜想與吳王拚個死活,這就是我的心願。”嚴子貢說:“吳王為人凶狠殘暴,群臣士兵都無法忍受他的欺辱;百姓怨聲載道。這種混亂的局麵,正是您向吳國報仇雪恨的好機會。現在您最好派兵隨他去攻打齊國,以表示對他順從;把您最好的寶物獻給他,以取得他的歡心;再用最謙遜的話語來奉承他,以表示對他的尊敬。這樣就使他對越國放心了,而去攻打齊國。仗打敗了,對您也無害處,如果打勝了,他必定乘勝向晉國進軍,到那時,我再去見晉君,說服他和您共同攻打吳國。這樣吳國是會滅亡。這就是聖人所說的以屈求伸的道理。”越王聽了非常高興,同意子貢的建議。子貢立即回到吳國報告他說服越國的經過。

過了五天,越王派大夫文種帶領國內3000兵馬去見吳王,還送些禮物。於是吳王調動了九郡的軍隊和越軍一起向齊國進攻。

子貢乘機到了晉國。對晉君說:“現在吳國和齊國就要開戰了。如果吳國失敗,越國必然從中作亂;如果吳國戰勝齊國,必然向晉國進攻。”晉君聽後很害怕,子貢讓他做好打仗的準備。晉君同意了子貢的意見。

子貢回到魯國。這時吳、齊兩國軍隊正在大戰,齊國慘遭失敗。不出子貢所料,吳國接著向晉國進軍,結果吳國被晉軍打敗。越王勾踐乘機出兵襲擊吳國,在離吳國都城七裏的地方列開陣勢。吳王急忙從晉國撤兵,與越作戰,結果三戰三敗,吳王被殺。

由於子貢這次出使所施的計謀,保存了魯國,搞亂了齊國,滅掉了吳國,增強了晉國,又使越國成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