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對治助開。

七對治助開。謂若正道多障。圓理不開。須修事助。謂五停心。及六度等。經雲。又多僕從(此下為下根)。

【註】大意八雲。七助道對治者。涅槃雲。眾生煩惱非一種。佛說無量對治門。夫不信有對治之人。當知此人未曉正行。若識己身正行未辦。良由事惡。助於理惡。共蔽理善。令不現前。事惡若去。理善易明。故先修事度。以治事惡。事惡傾已。理善可生(文)。

【記】止觀雲。根利無遮。易入清涼池。不須對治。根利有遮。但專三脫門。遮不能障。亦不須助道。根鈍遮重者。根鈍故。不能開三脫門。遮重故。牽破觀心。為是義故。應須治道對破遮障。則得安隱入三脫門。大論稱諸對治。是助開門法。即此意也。

八知位次。

八知位次。謂修行之人。免增上慢故。

【註】大意八雲。下根障重。非唯正助不明。卻生上慢。謂己均佛。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須知次位。使朱紫不濫。若未證得而謂證得。非唯失位。卻墮泥犂。故小乘經中四禪比丘。謂為四果。大乘經中。魔與菩薩授跋致記。若生取著。必同魔屬。尚失人天。何關至道。故大小經論。鹹明次位(文)。

【記】小乘等者。謂佛世有族姓子。於佛法中出家。不修多聞方便。住阿蘭若。以夙因故。能超世俗初禪。自謂是須陀洹果。乃至超世第四禪。謂是阿羅漢果。於一生中。未得謂得。未解謂解。未證謂證。更不求勝進道。後命終時。第四禪中有現前。爾時念言。我斷一切生分。應般涅槃。不應更生。今我中有何緣而生。定無解脫。若有解脫。我應得之。便生謗涅槃邪見。以邪見故。四禪中有即滅。地獄中有現前。命終生阿鼻地獄是也。大乘等者。明大乘因記生慢。大品雲。魔作比丘。到菩薩所。作如是言。若菩薩於般若作證。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大論雲。魔語菩薩。汝於諸佛授菩提記。父母兄弟名某。若受著者。成增上慢。

【註】於此知位中彌修五悔。

【記】謂此五悔方便。助開正道。自因位之初。至因位之極。皆當修習。是故知位次中彌修五悔。非無位也。彌。猶勤也。

九能安忍。

九能安忍。謂於逆順。安然不動。策進五品。而入六根。

【註】大意九雲。圓頓行人。初入外凡。外招名利。內動宿障。夙障縱薄。名利彌至。為眾圍繞。廢損自行。因茲破敗。豈能進道。外人視之。猶謂大聖。如樹抱蠍。表似內虗。唯當自勉。不為所動。得入內凡。名為似位(文)。

【記】止觀雲。始觀陰界。至識位次。障轉慧開。或未入品。或入初品。神智爽利。或見講者不稱理。或見行道不當轍。慈悲示語。即被圍繞。即說一兩句法。或示一二節禪。初對一人。馳傳漸廣。初謂有益。益他蓋微。廢損自行。則知圓位外凡。益人實少。自損誠多。末勸自勉。入相似位。六根清淨。明初依人有所說法。亦可信受。一音徧滿。聞者歡喜。故當勉進也。

【註】謂於逆順等者。逆是煩惱業定見慢等。從內來破者。當以內三術治之。謂空假中也。順則名譽羅罥。利養毛繩。眷屬集樹。妨蠧內侵。枝葉外盡。從外來破者。當以外三術去之。一莫受莫著。二縮德露玼。三一舉萬裏。如止觀七(三十二)。

【記】此示逆順兩緣。謂行人逆緣內破。用內三術以治之。不難也。順緣外侵。用外三術以治之。非易也。所以止觀明治外緣之三術雲。若被名譽羅罥。乃至枝葉外盡者。當早推之。莫受莫著。推若不去。反被粘繫者。當縮德露玼。揚狂隱實。密覆金貝。莫令盜見。若遁蹟不脫。當一舉萬裏。絕域他方。無相暗練。快學得道。乃至若名利眷屬。從外來破。憶此三術齧齒忍耐。雖千萬請。確乎難拔。讓哉隱哉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