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保護板造價80萬美元,是用來防護機翼不被燃料作用時的超高溫熔解的,但對於價值180億美元的“哥倫比亞”號來說,當“哥倫比亞”號將要去沐浴“槍林彈雨”之際,工程師給它建造的保護板卻僅能防護一枝鉛筆的衝擊。
當“哥倫比亞”號在空中飛行時,一個豌豆大的物體就能產生相當於質量為180千克的物體產生的衝擊力,也足以給“哥倫比亞”號以致命的打擊。“哥倫比亞”號能返回大氣層,已經足夠幸運了。人類現在已掌握了許多尖端的科技,但如果認為有了尖端技術就有了挑戰星球的本領,那就錯了。“哥倫比亞”號的悲劇,已經在提醒我們,高科技的基礎在細節。
想做大事的人必須有能把小事做細的勇氣。改變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才能走向成功。
成功隻差05毫米●李雪峰萊斯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曾研製和發明過不少的東西。在電話機還沒有誕生之前,萊斯就設想發明一項傳聲裝置,這種裝置可以使身處異地的兩人自由地交談,可以更方便人們的信息傳遞。
根據自己的設想和傳聲學原理,萊斯經過孜孜不倦的研究,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研製出一種傳聲裝置,但令萊斯沮喪的是他研製的這項傳聲裝置,隻能用電流傳送音樂,但卻不能用來傳遞話音,不能使身處兩地的人們自由地交談。在經過無數次的改進和試驗後,萊斯的這項研製毫無進展,依舊無法傳遞話音,萊斯於是心灰意冷地宣告自己的研究失敗了,並得出試驗結論說:“傳聲學根本無法解決兩地之間話語傳遞的問題。”
和萊斯有著同樣夢想的還有另外一位發明家,他是美國人,叫貝爾。聽到萊斯研製失敗的消息後,貝爾並沒有灰心和絕望,他詳細推敲了萊斯的傳聲裝置,在萊斯研究的基礎上不斷開始新的大膽嚐試,他把萊斯用的間斷直流電,改為使用連續直流電,解決了傳聲裝置傳送時間短促、講話聲音多變等難題。但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問題,萊斯也曾這樣設想和試驗過,都沒有取得過成功,貝爾和萊斯一樣,試驗了很多次,同樣遭到了令人沮喪的兩個字:失敗!
是不是真的如萊斯所說的那樣,傳聲學根本無法解決兩地之間的話語傳遞呢?貝爾也陷入了困境。一天下午,當絞盡腦汁的貝爾束手無策地坐在試驗桌旁,麵對著他已改進多次的傳聲裝置發呆時,他的手無意間碰到了傳聲裝置上的一顆螺絲釘,這是一枚毫不起眼的螺絲釘,已經有些微微生鏽的釘蓋,釘子也早已沒有了多少金屬的鋼藍色光澤,如果不是自己發呆和無聊,貝爾是無論如何也注意不到這顆螺絲釘的。在沉悶和發呆時,貝爾的手指碰到了這顆螺絲釘,並且發現它有些鬆動,貝爾輕輕地用手將這顆螺絲釘往裏擰了半圈,但僅僅這半圈,奇跡就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話機誕生了!
得知貝爾發明了電話機,萊斯馬上趕到貝爾的試驗室向貝爾表示祝賀並向貝爾請教。貝爾向萊斯一一介紹了自己對萊斯那部傳聲裝置的改進,萊斯說:“這些我都試驗過。”貝爾摸著那顆螺絲說:“我將它往裏擰了二分之一圈,竟發生了奇跡。”萊斯怎麼也不肯相信,一顆螺絲釘多擰或少擰二分之一圈,不過隻是05毫米左右微不足道的差距,它能決定了什麼呢?萊斯半信半疑地將那顆螺絲釘擰鬆了二分之一圈,奇怪的是傳聲機果然沒有了聲音,他又將那顆螺絲釘向裏擰了二分之一圈,那部傳聲裝置立刻就可以傳遞話語了。
萊斯驚呆了,然後淚流滿麵地說:“我距成功隻差05毫米啊!”
05毫米,一顆普通螺絲釘的二分之一圈,卻讓萊斯失敗了。而恰恰隻因為多擰了05毫米,貝爾成了家喻戶曉的電話發明家。
失之毫厘,謬之千裏。成功和失敗並非是南極和北極之間的迢迢距離,很多時候,它們就並肩站在一起,決定成敗的,往往隻是你心靈的一點點傾斜。
細節人生●劉靜峰兩根細長的手指夾著一枚銅錢,銅錢在手指上如輪翻飛。手指此時格外靈巧敏捷,銅錢快速旋轉,卻沒有掉落。主人談笑間盯著借貸者的手指,借貸者渾然不覺。因為主人剛才答應借錢給他,並把一堆銅錢放在他的眼前。他兀自擺弄著一枚銅錢,心裏正琢磨這些銅錢的用項,全然沒有發現主人已經漸漸異樣的神情。主人匆忙過去收起銅錢,說不借了。借貸者不明所以,主人卻再也無話,隻是端茶送客。借貸者迷迷糊糊離開。
仆人問主人為何食言,主人說:“我看他玩錢的動作,就知他一定是個慣賭的人,把錢借給這樣的人,隻恐有去無回。”借貸者永遠也不會想到,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泄露了自己的老底。
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細節裏藏著的人品,比任何言語都來得真實。
看過《喬家大院》的人一定還記得,當朝廷要喬致庸800萬兩白銀的時候,喬致庸的丈人陸大可把自己的鋪子抵出去,給喬致庸準備了200萬兩。有個細節很有意思,陸大可邊吩咐管家去處理,邊喂鴿子,並且彎腰撿起落在地上的幾顆玉米粒。這個小小的細節,讓我們看出了他的節儉持家,也讓人感動他緊急時刻施以援手的人品。
看過一場乒乓球比賽。中國乒乓球選手劉國正跟德國選手波爾對陣,六局打拚,勝負難分。劉國正以12∶13落後,關鍵時刻,劉國正回球出界。眼看回天無望,這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對手波爾舉手示意,此球是擦邊球,劉國正應該得分。波爾後來解釋說這個球是否擦邊隻有1毫米,波爾能看見,別人看不到。波爾就這樣坦然地把勝利送給了劉國正。
波爾無疑是更大的勝利者,他用自己的行為彰顯了心靈的高度,公正的信念勝過功利榮譽,可謂1毫米的巨人。波爾的麵容上看不出我們常說的麵臨選擇的艱難,他是那麼自然而然。一個細節,人品立見。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不勝枚舉:有因為撿起一枚大頭針而被錄用的下崗職工,也有因為指甲修飾得極端整潔而被拒絕合作的銀行家;有因為一屜小籠包而獲得一大筆外資成就自己的打工者,也有因為一餐山珍海味價值千金而嚇跑投資者的商人。細節,把你的素養、作風、品德等不知不覺地展現出來。它是如此關鍵,又如此致命,怎容你忽視?
古人雲:小處不檢點,大處亦難成。此言甚是。
斯坦福課桌上的細縫●王文華剛到斯坦福念書時,發現教室的設計很特別:劇場式階梯的教室、馬蹄形桌子。坐下來,看到桌上有一條長長的細縫。白蟻蛀的嗎?怎麼可能這麼整齊!“這是插名牌的!”同學告訴我。
注冊時,教務處發給我一張橫式長方形厚紙卡,上麵寫著“王文華”三個字。上課時我要把名牌插進細縫,好讓老師看清楚我的名字,方便點名發言。階梯式教室、馬蹄形桌子,都是為了讓老師、同學看到彼此,討論時容易產生火花。
學期中我把學校發給我的名牌搞掉了,自己做了一個,插進細縫中。下課後老師跟我說:“我看不清楚你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你做的名牌,名字和紙張底部之間的留白不夠,插進有深度的縫隙,一半名字都被塞進縫隙裏了。”我拿出名牌,果然是這樣。“你應該叫教務處幫你重做,他們做的名牌都是精確量過的,插進細縫中剛剛好。”老師臨走前一語雙關地說:“把你那張half—assed的名牌丟了吧,那張名牌隻讓我們看到一半的你。”當時我聽不懂“half—assed”是什麼意思。去查字典,上麵寫著:“凡事隻做一半,不注意細節。”沒錯,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個大而化之的人。
好的學校,連學生名牌上名字和頁緣之間的距離都“斤斤計較”,而過去的我,隻會嘲笑這樣的人。
在斯坦福第一年的暑假,我和一位帶著兩歲小孩的朋友去拜訪在蘋果計算機工作的學長。在員工餐廳吃午餐,朋友抱著小孩,吃不到兩口,學長走到角落,拿來一張兒童椅。“你們的員工餐廳還有兒童椅?”“當然啊!雖然很少有員工會把小孩帶到公司,但我們總要預防那種萬一!”
畢業開始工作後,常常出差。有一次我坐新航的長程飛機。第一餐結束後,機艙的燈變暗。空服員問我要不要睡覺,我說要。於是她把一張貼紙貼在我的椅子上,上麵寫著客人要休息,下次餐飲不要打擾。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會拍醒你,問你要不要用餐,你說不要,但被吵醒後再也睡不著。新航用一張貼紙,兩全其美地解決問題。
工作這些年來,我發現成功的人和公司,不論大事小事,他們總能做到滴水不漏。他們不靠革命性的創意,因為革命性的創意可遇不可求。他們有耐心和能力把例行公事做到完美,和二流之間的差別就在細節。
我永遠記得斯坦福的細縫、蘋果計算機的兒童椅和新航的貼紙。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細致和體貼,一種成本很小、容易做到,卻是大家最不屑一顧的美德。的確如此,很多我們不注意的小細節,卻是重要的一環。
機遇蘊藏在細節之中,為人、做事不應忽略和輕視細節。
不該忽略的細節●淺草到美國留學後,公寓的左鄰右舍都變成了陌生的美國人。平時我從來不主動和他們說話,沒課的時候,便將自己封閉在屋裏。即使出門倒垃圾時,偶然與鄰居碰麵,我也會拋給對方一張很生硬的臉。
一天清晨,我從睡夢中被一聲聲公雞的啼叫聲吵醒了。我揉著睡眼,怒氣衝衝地從窗口向外望去。原來是鄰居詹姆斯太太後院養的一隻大公雞在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