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厚待人的故事
不傲才以驕人,
不以寵而作威。
寬厚待人的藺相如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人。他原是趙國宦官頭目繆賢家的一個門客,後來,因他完璧歸趙,立下大功,被趙王提升任命為上大夫。
事隔幾年後秦國出兵侵略趙國,攻下石城,後又接連進攻,趙軍二萬餘人被殲。在這種形勢下,秦王以強淩弱,派人通知趙王,提出要在西河外澠池這個地方和趙王見麵會談。趙王害怕秦國,想要推辭不去,於是召集大臣們商議。藺相如和廉頗商議後認為,“大王不去,顯得我們趙國太怯弱,還是以去為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同時,由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到邊界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澠池與秦王會見。宴席間,秦王突然對趙王說:“我聽說你喜歡彈瑟,就請彈一曲給我聽聽吧。”趙王彈了一曲。秦王命史官記錄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以此來羞辱趙國。
藺相如見此情景,心中十分氣憤。他走到秦王麵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打擊樂。現在我奉獻瓦盆一隻,請大王敲敲瓦盆助興吧。”秦王大怒,不肯答應。藺相如捧著瓦盆再要求,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說:“現在我和大王的距離不到五步,大王要是不答應我的要求,我就要把頸上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衛人員立刻抽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毫不示弱,瞪起眼睛,大聲嗬斥他們,把這些人嚇得直往後退。秦王隻好不情願地在瓦盆上“鐺”地敲了一下。藺相如也叫人記了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給趙王敲瓦盆助興。
在澠池會上,秦王沒占到便宜,又知道廉頗在邊境上已做好了準備,不敢怎樣,隻好放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又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卿,職位一下子比廉頗還高。
廉頗非常生氣,他說:“我廉頗是大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出生入死為趙國立下大功。藺相如有什麼能耐,他就憑著一張嘴,一下子爬到我的頭上。哼,我路上碰到他非給他個難堪不可。”
這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裏,他想:“強橫的秦國為什麼不敢侵略趙國呢?還不是由於文的有我,武的有廉頗嗎?如果我和廉頗鬧起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那時秦國就會乘機打進來。國家要緊呐,個人受點委屈有什麼呢?”於是他就裝病不上朝,以避免和廉頗見麵。
一天,藺相如帶著隨從外出,老遠看見廉頗的車馬過來,他趕緊叫車夫繞道走,躲開廉頗。手下人見藺相如這樣忍讓,不服氣說:“你的官職比廉將軍大,為什麼怕他呢?”
藺相如笑了,說:“你們說,廉將軍的威風與秦王的威風相比,誰大呢?”
“當然是秦王!”
“對呀!”藺相如接著說:“秦王那麼大的威風各國都怕他,我卻敢在秦國的朝廷上責備他,我怎麼會怕比秦王威風小的廉頗將軍呢?”隨後把他自己為了國家利益,應當寬厚、忍讓、團結對敵的想法告訴他們,大家高興地說:“相國的氣量真大呀!”
這事叫廉頗知道了,他非常感動。於是他脫光上衣,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家裏去請罪,說:“我這個人見識小,氣量小,太不象話了,請您管教一頓吧!”
藺相如趕緊將他扶了起來。從此二人和好。秦國很長時間不敢侵犯趙國。
隻有寬厚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人,因為這些人首先想的是別人,而後才是自己。
寬厚的劉寬
東漢末年,有一個以寬厚待人而聞名的人,名叫劉寬。
一天,他駕著一輛牛車外出遊覽,牛車慢慢地向前走著。突然,一個冒冒失失的人拉住了劉寬的牛車說:“難怪我的牛不見了,到處找都沒找到,原來是你把我的牛用來拉車了。”
劉寬對這突如其來的事,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心想,這麼多年來我都是坐這頭牛拉的車,這牛怎麼是他的呢?任憑劉寬怎麼向那人解釋,那人隻是一口咬定這頭牛是他的。
劉寬轉後一想,別人丟了牛,又急著要用,與他爭也無用,便隻好暫時讓那人把牛牽走,自己步行回家。
沒過多久,那丟牛人找回了自己的牛,便把劉寬的牛送了回來,並跪下叩頭向劉寬道歉地說:“真對不起,誤會了你,隨你怎麼處罰我都行。”
劉寬沒有責怪他,反而體諒地說:“同一類動物有相似的,有時候難免弄錯。現在你很辛苦的把牛幫我送回來了,我還要謝謝你呢。”
劉寬升為太尉後,成為管理軍事的長官,很有權勢。有一次,他家請客,叫仆人到市上買酒。大家坐著等了很久,也沒見把酒買回來,連客人們都等得不耐煩了。後才見仆人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地回來了。有個客人忍不住罵道:“畜牲養的,太不象話了。”仆人十分狼狽地走了。
過了一會兒,劉寬派人去看仆人,怕他自殺,並對左右的人說:“他也是人啊,罵他‘畜牲養的’,太侮辱人了,我怕他受不了尋短見。”
劉寬素來脾氣很好,對家裏人和侍女也從不發脾氣。他夫人故意想惹他發一次脾氣,就在他穿好朝服,準備上朝的時候,叫侍女捧一碗雞湯給他喝,端到他麵前時故意失手,把雞湯倒翻在他的朝服上,潑得他朝服盡是肉湯和油汙。侍女趕快揩擦後,低頭站在一旁,準備挨罵。隻見劉寬不但不生氣,反而關切地問:“你的手燙著了嗎?”侍女很受感動,他夫人也更敬佩丈夫的涵養。
劉寬溫和的性情,寬宏的氣度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
不能寬恕他人,也就是拆掉自己要過的橋。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有一顆寬宏大度的心。
寬宏大度的孛邈
東晉末年,原本住在敦煌的孛邈一家,因家境不好,流落到了漢川居住。
漢川刺史的助手薑顯,借著自己的權勢,不時淩辱欺壓孛邈。孛邈一直默默地忍受著。
十五年後,即晉安帝義熙九年,孛邈被朝廷任命為梁州刺史,鎮守漢川。
消息傳來,原來欺壓過孛邈的人無不驚恐。薑顯更是終日坐臥不安。
人們對薑顯說:“你該倒黴了。過去你欺壓人家,人家今日報複你,這可是罪有應得啊!”
薑顯也對自己家人說:“完了,我們家這下可要倒黴啦!”
孛邈上任的那天,薑顯赤著上身,叫人捆了自己,跪在路旁迎候孛邈。孛邈見到他,大吃一驚,連說:“唉,不要這樣!不要這樣!”
接著,孛邈走下轎子,親手為薑顯解開了繩子,安慰薑顯說:“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今後誰也不要放在心上了。”
說罷,又叫家裏的人取來衣服,走上前說:“來來,快穿上衣服。”
薑顯見孛邈對過去的事一點也不忌恨,而且這樣坦然、誠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有人問孛邈道:“過去,薑顯那樣欺負你,你非但提都不提,而且這般待他?”
孛邈思考了一下,說:“我過去借住在這裏,失意了多年,若報複薑顯,那會有許多人都感到害怕。隻要他們知道過去不對就行了,何必還要意氣用事呢?”
人們聽了他的話,都稱讚孛邈胸懷寬,度量大。
一個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否有寬大的胸懷,以及寬宏大量的品質。
寬宏大度的呂蒙正
呂蒙正,字聖功,是宋朝時頗有重望的名臣,宋太宗和宋真宗兩代君王都啟用他為宰相。
呂蒙正為官時,主張內修政事、結好鄰邦、弭兵省財,他還知人善任,敢於直言相諫,贏得了君臣們的欽佩和敬仰。
呂蒙正最初進入朝廷時,朝廷內一些人沒有把他放在眼裏。一天上朝時,一個在朝廷內任職多年的老臣,當著別人的麵指著他說:“這小子也能當參知政事嗎?”呂蒙正裝著沒聽著地走了過去。
此時,他身旁的許多同事都感到氣憤和不平,要去查問那個官員的名字。呂蒙正急忙上前阻止說:“不可,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我就終身不能忘記了,還不如不知道的更好。”聽他這麼一說,周圍的人都十分欽佩他的宏大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