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10年過去了,老板的這兩次講話,我卻永遠忘記不了。現在我也成了老板,對那些有發展前途的員工,我總是讓他們先學會給客人倒水,打掃衛生。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哪怕明白最簡單的事情,都需要認真思考才能夠做好。

成功是建立在小事上的,如果你連小事都做不好,還何談去做成功者的大事。

生活之本

多年前,美國紐約的“紅心慈善協會”準備為一家孤兒院蓋一所大房子。在破土動工時,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墳墓。於是在報紙上刊登出啟事,請死者家屬速來商量移墳事宜,屆時將得到補償款五萬美金。

三十二歲的愛德華看了消息不由怦然心動,他的家就曾在那片土地上。父親也確實死去了,但卻不是葬在那裏。就差了一點點,愛德華忍不住地想,要是父親當初葬在這塊地上就好了,他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五萬美金。五萬元,這在當時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了。

可那不是自己的父親,但愛德華還是抑製不住五萬元的誘惑。他還想,這座墳墓既然沒有人認領,自己可不可以冒充一回孝子,做一回兒子?愛德華為自己的想法所激動。不過啟事上說得很明白:要去認領,得拿出相關的證明。

愛德華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可以證明那是父親墳墓的辦法。他還到舊貨市場,買了一張三十年前的舊發票,再到“喪事物品店”花了六美元,讓人在舊發票上蓋了一個章,證明他三十年前曾為父親在這裏買過葬品。愛德華做得天衣無縫,喜出望外地跑去認爹了。

那家慈善機構的一位小姐熱情地接待了愛德華。愛德華裝出一副悲痛的模樣,甚至掉下眼淚,痛哭不止,接待小姐卻笑了,說:“你不必這樣,老人家畢竟已經入土三十年了,活人不該再這樣悲痛。”愛德華感到自己是有點過了,就不再裝腔作勢。

接下來的事,卻讓愛德華大吃一驚,小姐將他的姓名、住址記錄在案,告訴他,他是第169位來認父親的兒子。如果說得明白點,現在已經有169個兒子來認爹了,他們要一一審查,確認誰是其中的真兒子。

這對愛德華如當頭一棒,怎麼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和他一樣財迷心竅,想認爹的人。

當時美國國內,正值人心不古。全社會都在經受著一場信任與誠實的危機,人們對誠信的呼聲日漸高漲。

事情被一家媒體報道,將這169位認爹的人姓名刊登在報紙上,告訴人們,人再貪財,爹是不能亂認的。這時對墳墓屍骨的鑒定也出來了,令人驚奇的是,這169位兒子都是假的。墳墓裏的屍體已經有一百六十年了,死者的兒子不可能還健在。事情讓人嘩然。

這真是一個恥辱。

又是這家慈善機構宣布:如果大家確實想認爹,可以到老年收容所去,他們每人都將得到一個爹。看到如此的鬧劇,美國上下深受震動。各界人士紛紛站出來講話,呼籲誠信,提倡道德,重整人心,號召人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坦白的人,一定要*自己的勞動創造自己的未來。

在那次事件中,愛德華無地自容,非常慚愧。他將那份報紙珍藏起來,金子樣地保存著,以警示自己,一定要做一個誠實可信的人。十年後,愛德華成為了全美通信器材界的巨頭。當有人問他創業和成功的秘訣時,愛德華堅定而感慨地說:“誠實,是誠實幫助了我,它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使我有了事業並學會了如何待人,大無畏的誠實給了我一切。”一個誠實可信的人,雖然會被人欺騙,常常吃虧,但最終會贏得信譽,受人愛戴,並獲得成功。

誠實,一直是美國人無比注重的東西,也是美國人創業騰飛的武器。做一個誠實的人是任何一個民族強大起來的根本。

“利”與“弊

有一段時間,著名人際關係交往專家卡耐基曾經長期租用紐約一家飯店的大舞廳,用來舉辦一係列的講座。

但是在某一季度開始的時候,他突然接到通知,飯店讓他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當然不想付這筆增加的租金,可是他知道跟飯店的人爭論是沒有用處的。幾天之後,他親自去見飯店的經理。

“收到你的通知,我有點吃驚。”卡耐基說,“但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發出一封類似的通知。身為飯店的經理,你當然有責任盡可能地使收入增加。現在,我們拿出一張紙來,把你因此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來。”

接著,卡耐基取出一張紙,在中間劃了一條線,一邊寫著“利”,另一邊寫著“弊”。

他在“利”這邊的下麵寫下“舞廳空下來”幾個字,然後說:“你把舞廳租給別人開舞會是最劃算的,因為像這類的活動,比租給我作講課場所能增加不少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廳占用20個晚上來講課,你的收入當然就要少一些。”

“但是,現在我們來考慮壞的方麵。首先,如果你堅持增加租金,你不但不能從我這兒增加收入,反而會減少自己的收入。事實上,你將一點收入也沒有,因為我無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我隻好被迫到另外的地方去開這些課。”

“另外,你還有一個損失。這些課程吸引了不少受過教育,修養高的人到你的飯店來,這對你是一個很好的宣傳,不是嗎?事實上,如果你花費5000美元在報上登廣告,也無法像我的這些課程能吸引這麼多的人來你的飯店。這對一家飯店來講,不是價值很大嗎?”

卡耐基一麵說,一麵把這兩項壞處寫在“弊”的下麵,然後把紙遞給飯店的經理,說:“我希望您好好考慮您可能得到的利弊,然後告訴我您最後的決定。”結果,第二天卡耐基收到一封信,通知他租金隻漲50%,而不是300%。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自己所麵臨的問題,把“麻煩”轉嫁到對方身上,掌握主動權,以使對方自覺沿著自己的說服方向行事,遠比被動接受結果高明得多。

聰明的男孩

有個聰明的男孩,有一天媽媽帶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動。老板再叫了一次,男孩還是沒動。老板走過來,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小孩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親問小男孩:“為什麼自己不去抓糖果呢?”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

自己的能力總是有限,而別人在很多方麵都比自己強。可惜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及這個男孩聰明。

遭遇水災

一個人被湍急的河水卷走後,像一片草葉似的順水而下。這時,那人多麼想抓住一樣東西,哪怕是一根蘆葦、一把水草也好。然而四麵都是水,他什麼也抓不住,心想這一下算沒救了,死就死吧!這個念頭一出,身上立時沒勁了,也沒有力氣掙紮了,整個身子也要往下沉。

正在這時,他忽然想起去年夏天來這條河邊玩時,離下遊不遠處的河岸邊有一棵老樹,是斜著長的,其中有一根粗大的樹枝正好貼近水麵……一想到這,他心裏頓時升起了希望。一有了希望,他心也不慌了,力氣也出來了,於是就拚命向前掙紮,終於到了那棵老樹前。

當他拚命拽住那伸向河中的樹枝時,誰知那樹枝早已枯死了,經他使勁一拽,“哢嚓”一聲斷了……這時,來救他的人也趕到了。事後他說,要是早知道那是一節枯枝,他根本堅持不到那兒。

希望是生命的寄托,希望是成功的支柱,希望是前進的燈塔。隻要希望之燈不滅,成功和勝利將最終屬於你!

把信帶給加西亞

在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係,而加西亞正在古巴叢林的山裏,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給他。美國總統必須盡快地獲得他的合作。這時,有人說:“有一個叫羅文的人,他有辦法找到加西亞。”

當羅文從總統手中接過寫給加西亞的信之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怎麼去找?”他經過千辛萬苦,在幾個星期後,把信交給了加西亞。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但是,它卻流傳到世界各地。《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作者這樣寫道:

“像他這種人,我們應該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裏。年輕人所需要的不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要加強一種敬業精神,對於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帶給加西亞’。

“凡是需要眾多人手的企業經營者,有時候都會因為一般人的被動無法或不願專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驚,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似乎已經變成常態;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地叫屬下幫忙,或者除非奇跡出現,上帝派一名助手給他,沒有人能把事情辦成。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存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裏,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鄉鎮、村莊,每個辦公室、公司、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世界上急需這種人才,這種能夠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工作態度就像個人形象一樣,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也可以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決定著一個人的成與敗。高爾基曾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製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隻有珍惜自己工作的人,才能投入自己的熱情與精力,並從中得到快樂;而那些把工作看成是一種負擔,整天混日子的人,遲早會被淘汰出局。

為了哥哥

一位年輕的總裁,以比較快的車速,開著他的新車經過住宅區的巷道。他必須小心正在做遊戲的孩子突然跑到路中央來,所以當他覺得小孩子快跑出來時,就要減慢車速。就在他的車經過一群小朋友的時候,一個小朋友丟了一塊磚頭打著了他的車門,他很生氣地踩了刹車,並後退到磚頭丟出來的地方。

他跳出車外,抓住那個小孩,把他頂在車門上說:“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知道你剛剛做了什麼嗎?”接著又吼道:“你知不知道你要賠多少錢來修理這台新車,你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小孩子哀求著說:“先生,對不起,我不知道我還能怎麼辦?我丟磚塊是因為沒有人停下來。”小朋友一邊說一邊眼淚從臉頰落到車門上。他接著說:“因為我哥哥從輪椅上掉下來,我沒辦法把他抬回去。”

那男孩啜泣著說:“你可以幫我把他抬回去嗎?他受傷了,而且他太重了,我抱不動。”

這些話讓這位年輕的總裁深受感動,他抱起男孩受傷的哥哥,幫他坐回輪椅上。並拿出手帕擦拭他哥哥的傷口,以確定他哥哥沒有什麼大問題。

那個小男孩感激地說:“謝謝你,先生,上帝保佑你。”然後男孩推著他哥哥離開了。

年輕的總裁慢慢地、慢慢地走回車上,他決定不修它了。他要讓那個凹洞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等周圍的人丟磚塊過來了,自己才注意到生命的腳步已走得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