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點,正好麵對山海關的城門,每當他彎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汙之際,剛好這個視角,正對準“天下第一關”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數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這就是他能夠把這個“一”字,能夠臨摹到爐火純青,微妙微肖的原因。
其實,這個有趣的故事,正是反應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練習造就完美,熟練才能精通。舉凡一些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士,盡管這些頂尖人物優點不一而足,成就也在不同領域開花結果。他們卻都有一個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點:熱忱、專注與精通。因為熱忱,所以能夠投入強大的動力與能量;因為專注,才能心無旁騖勇往直前;也更因為熱忱與專注,才能達到專業與精通的境界。
你還有多少秒
一位朋友經常會講起這老師給他上的這堂課:
老師說:“人的一生如活八十歲,就由二十五億二千二百八十八萬秒的十位數組成。你知道在這十位數中提取了幾位數嗎?”
我是一個有些自負的人,在第一次參加的成功訓練中,有一個課程是“認識自己”,老師說:“我們很多的人知道這個世界,卻惟獨不認識自己……”我當即舉手,說:“老師,我認識我自己,我知道我想什麼,要什麼。”老師笑咪咪地看著我說:“你叫什麼名字”“李藝林”我答。“你多大年紀”“5歲你別笑,訓練中講師要求我們放鬆自己,放掉身上所有的包袱和解除滿身的束縛,回到天真的童年——5歲年代。”我答。老師又輕輕的笑了:“很好那麼你的血型”“O型。”我答。“O型血型有什麼特質”我答不上來了。老師又再次輕聲笑著,示意我坐下,對全場幾百人說:“你不知道了,所以人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現在,我們做一個遊戲——照鏡子。”
照鏡子的遊戲是每人找一個褡襠,麵對麵,你當他的“鏡子”,他當你的“鏡子”,上半部讓我們真的像5歲小孩,一人做各種怪動作,另一人就模仿,每個人笑得很開心;餘下來便甲乙兩個站好,互相找優點、缺點,以找優點為主,讚美對方,每個人也覺得很好玩,仍是笑;可到下半部,當在音樂、燈光和老師的引導下,閉著眼睛,每人腦子裏都放了一次“電影”,找回了自己過去的種種不足,甚至開始懺悔以往的過錯和罪責,眼睛裏便閃動著淚花、臉上便流淌著淚珠。我也哭了。我這一次是在沒有任何生理痛苦和心理苦楚時哭的。
奇怪嗎?
使我淚流不止的原因是,在閉著眼睛的過程中,我聽老師給我們仔細地算了這樣一筆賬。老師說,這賬其實是作家謝冰心80歲生日那天算的。他說:80×365=29000;
29000×24=700800;
700800×60=42048000;
42048000×60=2522880000。
老師說:“人的一生如活八十歲,就由這十位數的秒組成,而現在你已經提取了許多時日,在你生命庫存中也許隻剩下九位數、八位數,甚至更少!我不敢斷定你是否功成名就,但我敢說,在這裏的每一位沒有像作家這樣給自己算過賬,沒有哪一位能準確無誤地把自己過了幾位數說出來,也就是說,沒有人真正認識自己;我還敢說,在這裏的每一位,年齡最小的也有二十多歲,所以,你剩下的時間並不多,而你要做的事卻多得數也數不清……我們的很多人在買菜的時候,在消費的時候,在經營店鋪的時候,把賬算得很細,幾元幾角幾分,可人生也是經營,為什麼我們不認真的算一算人生這筆賬呢?”
……那一年,我正在而立之年,如按“謝冰心原理”80歲計算的話,我應該是活了10950天、946080000秒而具體到我那天的時間10月14日,在10950天裏,還要加上314天。這個時候,我心裏非常恐懼,因為我發現我的生命的時日已提取了將近一半,而已提取的那將近一半是渾渾噩噩而過的,簡直就是浪費!如那種浪費可以判刑的話,我願坐穿牢底來洗涮自己的罪過。可是,這不能,我隻能努力使自己剩下的18050天不要浪費,立一個“把每一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的誓言。
人的一生很短暫,必須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這樣你的一生才有意義。
鎖定目標
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三個孩子,到沙漠裏去獵殺駱駝。
他們到達了目的地。父親首先問老大:“你看到了什麼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獵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父親搖搖頭說:“不對。”父親以相同的問題問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沙漠。”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父親又以相同問題問老三。
老三回答:“我隻看到了駱駝。”父親高興地點點頭說:“答對了。”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首先必須有明確的目標。目標一經確立之後,就要心無旁騖,集中精力,勇往直前。
買房子
有一個警察,叫羅伊,在他的日常巡邏中,他總是習慣性地去拜訪一位住在一座令人神往的、占地500平方米建築中的老紳士。從那棟建築物往外望就是一座山穀,老人在那兒度過大半生,他非常喜歡那兒的視野,可以看到蔥蔥鬱鬱的樹林和清澈的河流。
羅伊每周都會拜訪老人一次或兩次,當他來訪時,老人都會請他喝茶,他們坐著閑聊,或者就在花園裏散一會兒步。有一次的會麵令人悲傷。老人淚流滿麵地告訴警察,他的健康狀況已經很差,他必須賣掉他漂亮的房子,搬到療養院去。
羅伊忽然產生一個瘋狂的念頭,希望能夠用一種創造性方法買下這巨宅。
老人想將這棟沒有設抵押的房子賣30萬美元,而羅伊隻有3000美元。當時每月要付500美元房租,警員待遇還算過得去,但對老人和這名充滿希望的警察而言,想要找個主意好讓他們成交似乎很難,除非將愛的力量也算進賬戶裏。
羅伊想起一個老師說的話——找出賣方真正想要的東西給他。他尋思許久,終於找到答案。老人最牽掛的事就將是不能再在花園中散步了。
羅伊說:“要是你把房子賣給我,我保證會在每個月一兩次接你回到你的花園,坐在這兒,和我一起散步,就像往日一樣。”
老人微笑了,笑中充滿愛與驚異。老人要羅伊寫下他認為公平的條件讓他簽署。羅伊願意付出他所有的錢。原來的賣價要30萬,而羅伊的現金隻有3000。賣方將29萬7千元設定第一順位抵押權,每月付500元利息。老人很快樂,他還送羅伊禮物,把整個屋子的古董家具都給他,包括一架孩子玩的大鋼琴。
羅伊不可思議地贏得經濟上的勝利,真正的贏家卻是快樂的老人和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
有這麼好的機會誰會放過呢,可見,文中的主人公是占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問題的,如果我們能換一種方法,也許就會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樣,花少的錢,辦大的事了。
換位思考
英國的蒙哥馬利將軍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每當戰鬥開始,他總是要把敵軍統帥的照片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他說,他看著對手的照片就會經常問自己:如果我處在他的位置上,現在我會做什麼?他認為,這對他做到知己知彼大有好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軍突擊部隊抵達近柏林不遠的奧得河時,出現了與後繼部隊脫節、人員和物資供應不上的危急情況。這時,朱可夫對他的坦克集團軍司令卡圖科夫說:“假如你是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古德裏安,手中擁有23個師,其中有7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朱可夫現已兵臨城下,而後繼部隊還在離柏林150公裏之外,在這種態勢下,你會怎麼行動?”卡圖科夫回答說:“那我就用坦克部隊從北麵攻打,切斷你的進攻部隊。”朱可夫聽後連說:“對啊!對啊!這是古德裏安惟一的好機會。”於是,他命令第一坦克集團軍火速北上,果然一舉殲滅實施側翼反擊的德軍,保證了柏林戰役的勝利。
如果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像朱可夫一樣,運用換位法巧妙用兵,就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了。
不同的區別
從前,有一隻青蛙住在京都。
“京都真是好地方啊!”京都青蛙說,“可是,據說大阪那地方又大又繁榮,真想到大阪去玩一趟。對了,好事快做,我得趁著年輕力壯,趕快行動。”說著,京都的青蛙背起飯盒,向大阪開始了它的旅行。
在大阪也住著一隻青蛙。有一天,這青蛙說:“大阪真是個既熱鬧又繁榮的地方啊!不過,據說京都是個古都,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真想到京都去玩一趟。對了,說走就走,我得馬上上路。”說完,它準備好飯盒,然後,把飯盒掛在脖子上,朝京都方向開始了它的旅行。
在京都和大阪之間有一座高山。京都的青蛙和大阪的青蛙就分別從北邊和南邊攀登這座高山。要是不翻越這座高山的話,就無法到京都和大阪去。
“啊,觀賞大阪多麼快活啊!”京都的青蛙一個勁兒地攀登著說。
“啊,觀賞京都多麼快活啊!”大阪的青蛙也一個勁兒地攀登著說。
它們正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緊張地攀登著。於是,兩隻青蛙很自然的在山頂上碰頭了。
“你好,你好!”
“呀,你好,你好!”
兩隻青蛙熱情地打著招呼。
“你拿著飯盒上哪兒去啊?”
“我來自京都,聽說大阪很好玩,想去見識一下。你拿著飯盒到哪兒去啊?”
“呀,不瞞你說,我是大阪的,我想到京都走一趟。”
“啊,是嗎?辛苦,辛苦。”
“噢,彼此,彼此。”
兩隻青蛙這麼說著。
“那麼,就讓我在山上眺望一下大阪吧!”京都的青蛙說。
“那麼,也讓我在山上眺望一下京都吧!”大阪的青蛙說。
於是,兩隻青蛙踮起腳尖,仔細地眺望著遠處的城市。
“怎麼,原來大阪是個和京都一模一樣的地方啊!嗨,早知道這樣,又何必特地趕來逛呢。”
京都的青蛙剛說完,大阪的青蛙也叫了起來:
“哎,怎麼搞的,原來京都是個和大阪一模一樣的地方啊!嗨,早知如此,又何必特地趕來逛呢。”
因為它倆都踮起了腳尖,所以長在它們腦袋瓜上的眼睛,就都各自望著自己原來居住的城市。
這時,兩隻青蛙肚子餓了,它們在山上打開帶來的飯盒,匆匆地吃完以後就說:
“既然如此,我們就回去吧!”
於是,兩隻青蛙便各自朝著自己的家鄉走去。
從這以後,京都的青蛙一直到老都這樣給大家講:“大阪原來是個和京都一模一樣的地方啊!”
大阪的青蛙呢,也是一直到老都這樣給大家講:“京都原來是個和大阪一模一樣的地方啊!”
自從那以後,大阪的青蛙從不去京都,京都的青蛙也從不去大阪。
成功就在眼前,卻被一點小小的障礙給破壞了。兩隻青蛙千辛萬苦登上了高山,並不缺乏毅力,就是忘了自己的眼睛是向後看的,於是全然否定了自己的努力,輕易下了一個錯誤的結論。突破外來的困難需要努力和決心,突破自己內心的困難則需要勇氣和力量,多聽別人的意見,補充自己的不足。
市場買貨
張三和李四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兩個人平時沒事就相約閑逛,溜溜古玩市場,順便淘點寶貝。這次他們到了一座古城。到了目的地後,李四在客棧裏喝茶看書,張三到街上閑逛,他看到路邊有一個老婦人在賣一隻玩具貓。
老婦人對他說,這隻玩具貓是祖傳寶物,因為兒子病重無錢醫治,不得已才將它賣掉。張三隨手拿起玩具貓,發現貓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鐵鑄就的。猛然間,張三發現,那一對貓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為自己的發現欣喜若狂,趕緊問老婦人這隻玩具貓要賣多少錢。老婦人說,因為要為兒子醫病,所以300元便賣。
張三說:“那麼我就出100元買這兩隻貓眼吧?”
老婦人在心裏合計了一下,認為也比較合適,就答應了。張三回到旅店,興奮地對李四說:“我僅僅花了100元就買下了兩顆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議。”
李四發現兩隻貓眼的的確確是罕見的大珍珠,便詢問事情的經過。聽完張三的講述,李四立即放下手中的書,跑到街上,找到了那位老婦人,要買那隻玩具貓。老婦人說:“貓眼已經被別人先買去了,如果你要買,就給200元吧。”
李四付錢將玩具貓買了回來。“你怎麼花200元去買一隻沒眼珠兒的玩具貓啊?”張三嘲笑他。
李四並不在意,反而向店小二借來一把小刀,刮開貓的一個腳。黑漆脫落後,居然露出燦燦的黃色,他興奮不已地大喊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這玩具貓是純金的啊!”
當年這隻玩具貓的主人,一定怕金身暴露,便將它用黑色漆了一遍。後悔不已的張三問李四是如何發現這個秘密的。李四笑道:“你雖然能發現貓眼是珍珠的,但你沒有想到,貓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麼它的全身能會是不值錢的黑鐵所鑄嗎?”
好馬配好鞍,珍珠的貓眼不可能配鐵做貓身。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隻看一點而看不到全部的人隻能丟失真正的價值。
狩獵
瑞士的喬爾吉·朵麥斯特拉爾是狩獵愛好者。一次,他去獵兔,鑽進灌木叢中。可是兔子溜走了,他十分掃興地從灌木叢中出來時,發現褲子上粘滿了蒼耳子,而且粘得很牢。他想:能不能利用蒼耳子粘褲子的原型,發明一種能開能粘的帶子。這就得搞清蒼耳子為什麼能粘在褲子上。他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原來蒼耳子的小剌尖上都有個倒鉤,蒼耳子就是憑這些倒鉤粘在褲子上的。弄清了這個機理,他發明出“貝爾克洛鉤拉粘附帶”,這就是一貼就能粘附住,一拉又能脫開的尼龍布帶。喬爾吉申請了專利,組建了公司,成了年收入幾千萬元的實業家。如今,這種尼龍粘附帶已經廣泛地使用於服裝、輕工、軍工等領域。
如果遇到困難的我們也像文的主人公一樣仔細考慮,那麼也就會不費吹灰之力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