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境界
生活,就是奮鬥;
生活就是希望;
生活,就是麵對現實微笑,
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
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
在那上麵衡量成功與失敗。
生活,就是生活,
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
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所應該做到的。
自信是動力之源
●茂林
2001年5月20日,美國一位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消息,把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贈予他。這是自1975年以來,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台微型錄音機賣給尼克鬆後,又一學員登上如此高的門檻。
布魯金斯學會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八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
鑒於前八年的失敗與教訓,許多學員知難而退。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少,再說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並且沒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記者在采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農場,裏麵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裏麵長著許多大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你有興趣的話,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複……最後他就給我彙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後,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麼一個人,這個人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麼一個人,這個人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人要活在“今天”
●唐慧忠
柳比歇夫是蘇聯著名的昆蟲學家。他一生善於經營時間,充分挖掘和利用時間的每一個細胞。從26歲開始,他便實行一種科學的時間統計法,每天都要核算自己當日的時間,細致到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正因為如此,柳比歇夫一生中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發表了70多部學術著作,寫了12500張打字稿的論文和專著。
而著名的醫學家奧斯勒爵士在一次演講中,告訴別人他成功的秘訣,就是因為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他說,人生隻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變成了一種永遠的回憶;明天還沒有到來,我們隻有真實地活在今天;把握今天,用今天的努力去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柳比歇夫和奧斯勒爵士的成功,都是因為他們懂得珍惜光陰、經營時間,他們切斷過去和未來,都真實地活在今天。
誠然,活在今天,我們需要“水滴石穿”的堅韌,更需要一種“事半功倍”的人生策略。至於老太太將鐵杵磨成針和愚公移山,我們信服的是他們那種頑強的執著,並不是他們的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
活在今天,讓我們好好地經營今天,因此,不可留戀過去的精彩,也不再企盼前方模糊的風景,開始動手吧,動手做好今天的第一件事情!
活在今天,我們需要“水滴石穿”的堅韌,更需要一種“事半功倍”的人生策略。至於老太太將鐵杵磨成針和愚公移山,我們信服的是他們那種頑強的執著,並不是他們的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
人生馬拉鬆
●金幼竹
一個新近成寡的中年女人,在埋葬了丈夫以後一直提不起勁生活。
有一天,她看到有人在練習馬拉鬆大賽,不知為什麼,她的一根細小的神經開始動了一下,接著下來,她開始做了丈夫死後的第一件有“生氣”的事情。
她穿上運動衣,係好球鞋鞋帶,也開始鍛煉自己去參加馬拉鬆。她年輕的兒女和年長的爸爸,看到她開始有所投入,都非常高興,也在旁邊鼓勵她。但是,在他們心裏,都有一個“底數”,那就是,在體力上她是跑不到終點的;不過,隻要她能跑出起始點,大家就大為放心,因為知道她又有生活的意誌了。
然而,在比賽那一天,從早上跑到下午,該跑到終點的人都跑到了,跑不到的人也都在中途停下來吃比薩或熱狗,跟著加油的家人回去了。但是,這位中年女士的家人始終沒見到她回來,他們通知警察也不得要領,隻好跑到馬拉鬆的終點去等她。
而這位女士,在人群散去,車子熙攘當中,仍舊疲乏地一步一步拖向終點。一些路人看到她在黑夜的路上漫跑,擔心她出事,也驚於她這種“不識時務的固執”便打電話到電視公司去。
結果,當她“不成人形”地跑向終點時,她的家人、電視記者和一群好奇的人,全都在另一頭替她加油和歡呼。
在這個中年女人的一生中,她隻想到會和丈夫白頭偕老,但丈夫舍她先走了,她感覺她人生的終點已經到達了,她不想再跑,因為她的伴侶失去了。但是,和大夥一起開始了人生馬拉鬆,她又開始跑上了她剩下的路程,也開始體會和接受:那雖是她丈夫的終點,卻不是她的終點。而她,一定要跑到自己生命的終點。不論那段路程是多麼的孤單、多麼的黑暗、多麼的危險。這位女士雖然是“最後一名”,卻是“人生馬拉鬆”上的“第一名”。
一位事業非常成功的美國女性在接受訪問時曾說:“我經過相當多的所謂‘失敗“,不過我稱它們作‘繞道而行’。雖然當時我非常沮喪,但是我總不放棄在‘此路不通,繞道而行’的途徑上另找出路,我絕不相信那些‘失敗’——‘繞道而行’的標誌,就是我事業的‘終點’。”
人生的跑道和運動場的跑道,有很大的不同。運動場的跑道是直的,或是規則的弧狀,你總是可經從起點看到終點;但是;在人生的跑道上,你不僅無法從起點看到終點,恐怕連該在哪裏轉彎都搞不清楚,甚至,常常你以為已經跑到了終點,卻發現,那竟是另一段賽程的起點。
那位成功的女性把失敗當成“繞道而行”,那位從丈夫的終點,再跑出一個“起點”來,都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例子——在人生的跑道上,的確隻有一個終點,但是,卻有許多許多的“起點”,而這些“起點”,常常都在“死巷子”、“繞道而行”、“路滑”、“前有落石”,或甚至在“斷崖”之處發生。
人生的終點,冰是全掌握在自己手裏,但是,在我們到達那一點之前,憑著“自由意誌”,我們可以在跑道上的任何一處,畫下“起跑點”的記號,而隻要我們仍然在跑道上跑著,我們就不會是“最後一名”,反是“第一名”。
在人生的跑道上,你不僅無法從起點看到終點,恐怕連該在哪裏轉彎都搞不清楚,甚至,常常你以為已經跑到了終點,卻發現,那竟是另一段賽程的起點。
安妮又贏了
●林波
安妮曾經是個跑得最快的人,至少在她們的街區。
安妮贏過長腿的湯米,在800米第2圈時超過了吉姆,甚至比號稱“男孩子中的獵豹”的湯姆森的速度還要快上好幾秒。
但這一切都是車禍發生前的事。
安妮一聽到腳掌踏在地板上的奔跑聲就心碎,那聲音曾經也是屬於她的。可是現在,她永遠失去了奔跑的權利。上天不公平!她曾經是個跑得多麼快的女孩。她曾經贏過那麼多懷疑她的速度的男生,然而現在,她隻能坐在輪椅裏,眼睜睜地看他們追逐嬉戲。
安妮仿佛一下子從天堂跌進了地獄。她開始莫名其妙地發脾氣,衝母親大聲嚷嚷,扯自己的頭發,還把自己的跑鞋扔進遊泳池裏。
一天,湯姆森為安妮帶來了一盒國際象棋。安妮以前從不碰那玩意,她覺得隻有嬌滴滴的小姑娘才愛玩那東西。可湯姆森堅持要和她一塊兒下棋。安妮不是他的對手,卻不願甘拜下風。她督促自己多想、多練、多思考。不久後的一個晚上,安妮頭一次贏了湯姆森,她覺得自己像以前一樣了不起。
就在那一次後,安妮漸漸忘記了那曾經跑得飛快的兩條腿。她試著自己穿衣服,自己搖輪椅去超市……當她第一次不用媽媽幫忙而為自己換床單後,她覺得那比在賽跑中贏了湯姆森更加高興。以前贏湯姆森興許不用花太大力氣,可現在她是在下了一番苦功後才贏了自己。
安妮自豪地對自己說:“我贏了!”
當她第一次不用媽媽幫忙而為自己換床單後,她覺得那比在賽跑中贏了湯姆森更加高興。
永恒的真理
●朱權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我磨牙並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生存,平時我把牙磨好了,到關鍵時刻就可以發揮作用。
機會在敲門
●魏特利薇特
英國著名小說家艾略特曾經寫道:
“生命巨流中的黃金時刻稍縱即逝,除了沙礫之外我們別無所見;天使前來探訪,我們卻當麵不識,失之交臂。”
20世紀的美國人也有一句俗諺:“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
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窗進入的機會。
馬嬌麗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在一家小型製造業公司謀得一份好差事,可是上司要她做一件不在她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她拒絕了。不久以後,在另一個部門的一位同事問她願不願意嚐試那個部門的工作,她再度回絕。馬嬌麗不願擔負其他任何任務,除非加她的薪,升她的級。她沒有看出送到她眼前的機會。假使她接受新任務並且順利完成,她就極有資格要求加薪和升級了。結果經理部門認為她不思進取,不願成長。
我們常把機會擬人化,誤以為幸運之神真的存在,許多人就坐待機會來敲門。
可惜的是,機會從來不會自動前來敲門。不管你等待多少年,也聽不到它的敲門聲。
原因是,機會並非外界的生存實體,它在你的內心之中,你就是機會。
隻有你能製造機會。隻有你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來利用機會。隻有你能發現機會,從而把失敗與挫折轉變為成功與滿足。
有些人給機會下了褊狹的定義,認為是指一筆交易成功或職務升遷。其實機會所涵蓋的範圍很廣,它意味著眾人皆陷入消極的泥潭中時,你卻能尋出一條積極思考的途徑。機會是在強大壓力之下圓滿完成任務;機會是不卷入辦公室裏的鉤心鬥角;機會是不受緊張、衝突和自疑的牽絆;機會是接納自己的一切,求得內心的寧靜,並享受充滿自信的愉悅。
朝向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前進,盡量利用造物主慷慨賜予你的才華和能力,機會就在其中。
當你不再打擊自己,自然就會開始認清機會所在。
當你不再擔心別人怎麼想,你就會開始發掘出無窮的機會。
當你不再想象著前途多舛,你就會開始掌握機會。
當你不再為昔日的挫敗煩惱,你就會開始為自己創造機會。
記住,任何人都有失意和挫折的時候,但是人人也都有豐富的潛力。不快樂的人隻看見他的錯處和弱點,滿心喜悅的人則專注於自己內心的力量和創造力。
你怎樣為自己開創機會?你要不斷地探索、發現並且適應新來乍到的機運。
更重要的是,你要保持心胸開放與樂觀。
不久你就會聽到機會在敲門,不是敲你的前門,而是叩你的心扉。
當你不再打擊自己,自然就會開始認清機會所在;當你不再擔心別人怎麼想,你就會開始發掘出無窮的機會;當你不再想象著前途多舛,你就會開始掌握機會;當你不再為昔日的挫敗煩惱,你就會開始為自己創造機會。
不要被權威左右
●成真
世界著名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一次歐洲指揮大賽的決賽中,按照評委會給他的樂譜在指揮演奏時,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他認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鄭重地說明樂譜沒有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麵對著一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嗬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台上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們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前兩位參賽者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終因趨同權威而遭淘汰。小澤征爾則不然,因此,他在這次世界音樂指揮家大賽中摘取了桂冠。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誰也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缺少智慧的人,大多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亦是不足取的。怎樣是有勇氣?不為外界威力所懾,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擔負任何艱巨工作而無所怯。譬如:軍閥問題,有的人激於義憤要打倒他;但同時更有許多人看成是無可奈何的局麵,隻有遷就他,隻有順從他,自覺我們無權無勇的人,對他有什麼辦法呢?此即沒有勇氣。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麵,往往把既成的局麵看成是不可改的。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孫中山先生,他真是一個有大勇的人。他以一個匹夫之身,竟然想推翻大清帝國二百多年的統治。沒有瘋狂似的野心膽識,是不能作此想的。然而沒有智慧,則此想亦不能發生。他何以不為強大無比的清朝所懾服呢?他並非不知其強大,但同時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變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曉得自己是可以增長起來的。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觀察理解,則其勇氣更大。而且惟其有勇氣,心思乃益活潑敏妙。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偉大高強處,原本是一回事。反之,一般人氣懾,則思呆也。
沒有勇氣不行。無論什麼事,你總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無論任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是被事懾著你。
無論任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是被事懾著你。
你不急,我很趕
●俞國榮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虛擬的時鍾,每個人的時鍾分針秒針快慢都走得不一樣,也許“時間用詞”相同,“時間概念”可能大不相同。
一位大公司的高級主管把她有趣的經驗告訴我。她剛升上主管時,負責帶領一群剛出校門不久的屬下。有天她跟一名下屬說:“這份企劃書很趕,請趕快完成。”
那人滿口答應。沒想到,再三催促,暗示加明示,過了3天,才把企劃書交上來。
“不是說很趕嗎?為什麼現在才交?”
“是啊,很趕呐,所以我3天就交出來了。”搞了半天,她懂了,原來那人來自純樸的鄉下,“很趕”對他來說就是3天。
“我本來以為自己的性子已經夠急了,沒想到在時間觀念上,和我的老板也出現過溝通的誤差。”
她說:“有一天早上,老板把我叫到辦公室,拿了一疊報告給我,對我說,這不趕,請你處理一下。沒想到,下午不到兩點,他就很著急地打電話來問我:‘請問你處理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