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堅持一刻

我不敢斷言一根稻草是否曾救活過溺水者,

但我明白僅僅朝那根稻草看一眼就足以中止絕望。

因為事實上,

我們是易衝動的生物,

而不是絕望的生物。

改變人生的一步

●劉真

這天,河北省一個偏僻小山村的機耕路上,突然出現一輛高檔越野小汽車,把村子裏的人吸引出來。

小汽車在村口停下來,從車上下來三個人,其中一個頭戴貝雷帽、身穿T恤衫的中年男子問圍上來看熱鬧的村民:“你們想不想拍電影?誰想就請站出來。”他一連問了幾遍,村民們都不敢吱聲,好多人隻顧著和身邊的人竊竊私語。

這時候,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站了出來,大聲說:“我想去!”她長得並不漂亮,一對單眼皮,臉蛋兒紅紅的,透出一股山裏孩子特有的倔強與淳樸。

中年男子盯住女孩,問:“你會唱歌嗎?”

女孩大大方方地回答,說:“會啊!”

中年男子說:“那你現在就唱一個。”

“行!”女孩開口就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豔……”她還一邊唱歌—邊扭動腰肢,引得眾人哄堂大笑——因為她唱得實在不好聽,不但唱走了調,還唱到一半時就忘了後麵的歌詞。

出乎眾人意料,中年男子抬手一指,說:“好,就是你了!”

這個在人群裏勇敢地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十分幸運地被那個中年男子——著名導演張藝謀選中。兩個星期之後,魏敏芝進入劇組擔當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的女主角。這部影片榮獲了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影片在全國發行放映之後,魏敏芝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名人。7年後,她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學的編導專業,最近又參演了一部上下集的電視劇《夜的童話》,而她本人也擔任了此片的副導演……

如果魏敏芝當初沒有勇敢地站出來,也許她現在仍在那個偏僻的小山村裏,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

100個新兵站成一排,長官一個也不認識。但如果有一個新兵勇敢地站出列,那麼長官和大家都會記住他。這個理論被西方社會學家歸結為“站出來才被看得見”。

敢於向陌生領域邁出一步,就等於向成功走近了一步。沒有膽量走出第一步的人,一輩子也走不出禁錮自己的那個圈。

細化自己的特長

●王國華

在美國耶魯大學的入學典禮上,校長每年都要向全體師生特別介紹一位新生。去年,校長隆重推出的,是一位自稱會做蘋果餅的女同學。大家都感到奇怪:怎麼隻推薦一個特長是做蘋果餅的人呢?最後校長自己揭開了謎底。原來,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寫自己的特長,而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選擇諸如運動、音樂、繪畫等,從來沒有人以擅長做蘋果餅為賣點。因此,這位同學便脫穎而出。

這真是一位聰明的學生。我想,如果當初她填上“擅長廚藝”,結果會怎樣?肯定不會像“做蘋果餅”這麼打動人心。其實,那些填寫運動、音樂、繪畫的,可能也就是會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畫幾筆素描。但是,他們不敢那樣寫,非要用一個大而籠統的概念把自己的特長掩蓋起來。細細打量,這背後更多的是心虛。而細化自己的特長,則顯示出一種天真的可愛和拙樸,同時也是一種自信。我的一位朋友在求職時,在簡曆“有什麼特點”一欄中寫道:“說謊時容易臉紅。”這比起那些自稱“從不說謊”的人來,要真誠得多。有些特長雖然不偉大,不高貴,但是它照樣可以讓我們享受一生。細化它們,並張揚它們,你的自信便一點一滴地滲透出來。

有些特長雖然不偉大,不高貴,但是它照樣可以讓我們享受一生。細化它們,並張揚它們,你的自信便一點一滴地滲透出來。

最有價值的十分鍾

●龍際禮

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向效益專家艾維·利請教“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艾維·利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請你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用了5分鍾寫完。艾維·利接著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對於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這又花了5分鍾。艾維·利說:“好了,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至你下班為止。如果隻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在做最重要的事!”艾維·利最後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剛才看見了,隻用10分鍾時間——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一個月後,查理斯·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人們普遍認為,艾維·利的方法功不可沒。

人的能力畢竟有限,無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對準備工作盡量做到慎重研究,心中對事情的輕重緩急有數,雖說不一定能夠成功,但至少可以將能力作更大的發揮。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劃家的世界,唯有那些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些頭腦混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輕重緩急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擦肩而過。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劃家的世界,唯有那些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

登山者的發現

●劉燕敏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帶氧氣瓶的情況下,多次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並且最終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他的這一壯舉於1993年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過去,不帶氧氣瓶登上喬戈裏峰是許多登山家的願望。然而,自1881年有人攜帶氧氣袋登上這座山峰以來,一百多年過去了,還沒有一個人扔掉過它。因為一旦超過6500米,空氣就稀薄到正常人無法生存的程度,攀登者在這個高度每前進一步都必須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上十幾分鍾才行,想不靠氧氣瓶登上近8000米的峰頂,確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可是,蒙克夫做到了,這位美籍印度人為了實現這一夙願不斷摸索,最終他發現了無氧登山運動的奧秘。在頒發吉尼斯證書的記者招待會上,他是這樣描述的:我認為無氧登山運動的最大障礙是欲望,因為在山頂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使你感覺到需要更多的氧,作為無氧登山運動員,要想登上峰頂,就必須學會清除雜念。腦子裏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為了登上峰巔,為了使四肢獲得更多的氧,必須學會排除一切欲望和雜念。

我認為無氧登山運動的最大障礙是欲望,因為在山頂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使你感覺到需要更多的氧,作為無氧登山運動員,要想登上峰頂,就必須學會清除雜念。

隻有行動才能夢想成真

●趙果

人都是有理想的,理想的好處是能增加人對生活的熱情,使我們在接受考驗的時候,還能為了理想而勇敢地麵對。然而,除非我們以理想為基礎,然後付諸行動,否則,任何美好的理想都是難以實現的。

有個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來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你,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他的祈禱。如此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

終於有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傳來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老兄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可笑過之後卻不得不令人反思,生活中渴望天上掉餡餅這種荒唐事的人並不少見。這些人沉湎於夢想之中,希望有一天夢想能變成現實。但事實上,這些人永遠不會實現夢想,原因很簡單,光想不做隻能是空想,隻有行動才能夢想成真。

另一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行動的重要性。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同住在一個偏遠的地方。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一個小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船沿長江南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走?!”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光想不做隻能是空想,隻有行動才能夢想成真。

明確的目標

●明萊

愛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認的,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和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是分不開的。

他出生在德國一個貧苦的猶太家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學、中學的學習成績平平,雖然有誌往科學領域進軍,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須量力而行。他進行自我分析:自己雖然總的成績平平,但對物理和數學有興趣,成績較好。自己隻有在物理和數學方麵

確立目標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麵是不及別人的。因而他讀大學時選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

由於奮鬥目標選得準確,愛因斯坦的個人潛能就得以充分發揮,他在26歲時就發表了科研論文《分子尺度的新測定》,以後幾年他又相繼發表了四篇重要科學論文,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狀外,還具有粒子的特性,圓滿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宣告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重大變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顯著成就。可見,愛因斯坦確立目標的重要性。假如他當年把自己的目標確立在文學上或音樂上(他曾是音樂愛好者),恐怕就難於取得像在物理學上那麼輝煌的成就。

為了避免耗費人生有限的時光。愛因斯坦善於根據目標的需要進行學習,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創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選學法,即在學習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識引導到深處的東西,拋棄使自己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東西,從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選定的目標。他曾說過:“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短暫的一生。……誠然,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次個領域都能吞噬一個人短暫的一生。在這個領域裏,我不久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化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充塞腦袋,並使其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他就是這樣指導自己的學習的。

為了闡明相對論,他專門選學了非歐幾何知識,這樣定向選學法,使他的立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和正確完成。

如果他沒有意向創立相對論,是不會在那個時候學習非歐幾何的。如果那時候他無目的地涉獵各門數學知識,相對論也未必能這麼快就產生。愛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時間內專心致誌地攻讀與自己的目標相關的書和研究相關的目標,終於在光電效應理論、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愛國斯坦不但有可貴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對已確立的目標矢誌不移。1952年以色列國鑒於愛因斯坦科學成就卓越,聲望頗高,加上他又是猶太人,當該國第一任總統魏茲曼逝世後,邀請他接受總統職務,他卻婉言謝絕了,並坦然承認自己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確實,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是他終生努力奮鬥才實現了這個目標的。如果他當上總統,那未必會有多大建樹,因為他未顯示過這方麵的才華,又未曾為此目標作過努力學習和奮鬥。

人的一生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那他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許多人並不缺乏所謂的勇氣、信心,可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一輩子一事無成。

有誌者人生不敗

●曾麗

在祖國西部草原的一個牧場裏,有很多牧民。

有一次,一個牧民的女兒拉開了牧場主的帳篷。

牧場主很不高興,狠狠地問道:“你有什麼事?”

那女孩聲清氣朗地回答說:“我母親讓我向你要10塊錢。”

“不行,你走吧。”

“行。”女孩答應著,可是一點也沒有離開的意思。

牧場主非常生氣地說:“我叫你回去,你聽不懂嗎?再不走,我讓你難看!”

女孩還是應了一聲“行”,但仍然原地不動地站著。

這下可真把牧場主氣火了,他氣急敗壞地抓起羊鞭朝女孩走去。

然而,那女孩臉上毫無懼色,不等牧場主走近,反而先朝著他踏前一步,凜然的眼神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凶神惡煞的牧場主,斬釘截鐵地說道:“我母親說了,無論如何都要拿到10塊錢!”

牧場主一下子愣住了,細細地端詳著女孩的臉,慢慢地放下了高舉的羊鞭,從口袋裏拿出了10塊錢給女孩。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當你麵對困難的時候,你應該如何處理呢?當別人對你不理解時,當你遭遇到挫折、失敗時,當你感到一切都暗淡無光時,卻又無法找到解決的途徑時,你又該怎麼麵對呢?

難道任隨困難把你壓倒嗎?難道你就毫無對策,逃之夭夭嗎?

麵對困難你能激勵鬥誌,把不利因素轉為有利因素嗎?

拿破侖·希爾說:“每種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種子。”你想想:在過去有些事情似乎有巨大的困難或不幸的經曆,但它們卻鼓舞著你去奪取屬於你的成功和幸福。為什麼呢?

是你的鬥誌。是困難和不幸激發你的鬥誌,使你不但沒有被打敗,反而獲得了更大的動力,從而取得新的成功。

在1914年一個冬天的晚上,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萬美元。在短短的一個晚上,愛迪生一生的心血在濃煙滾滾的大火中付之一炬。

在大火猛烈燃燒的時候,愛迪生的兒子在濃煙和灰燼中發瘋似地尋找父親時,他看見父親正平靜地看著火中的實驗室。當愛迪生看見兒子就大聲嚷道:“查理斯,你母親去哪裏了,去,快去把她給找來,她這輩子恐怕再也見不到這樣的場麵了。”

第二天清早,愛迪生看著一片廢墟說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瞧,這不,我們所有以前的錯誤都被大火燒得一幹二淨,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

火災剛過三周,60多歲的愛迪生就開始著手推出世界上的第一部留聲機。

想想,要是生命中的每一個我們所求的成功,隻要付出極少的努力就可以達到預想目的的話,那我們將什麼也學不到,而生命也將索然無味。

我生長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家庭,經曆過清苦的童年,飽受過學生時代的艱難,挑戰過數載雪域高原的軍營,在世間變化無窮、競爭激烈的商戰中掙紮過。雖然我沒有達到目的,但充滿鬥誌的我更容易堅持到底,永遠不會被打敗,相信你也不會。隻要你還有鬥誌就有不敗的人生。

每種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種子。

成功的公分母

●楊景

阿爾伯特·格裏是一名成功的保險推銷商。他和我們一樣,多年來一直以為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有高深的學問,但通過長期的觀察,他發現很多有高學曆或埋頭苦幹的人並沒有獲得成功,他開始覺得學問與努力並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也不是成功的必備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