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上好日子
梯子的梯階從來不是用來擱腳的,
它隻是讓人們的腳放上一段時間,
以便讓別一隻腳能夠再往上登。
兩種活法
●梅資
一日打開某本雜誌,讀到了這樣一則民間故事:一個富翁和一個窮漢相逢了,富翁說:“我非常珍惜自己的財富,不敢輕易揮霍一分錢,因為揮霍財富就等於揮霍生命。”窮漢接過話題說:“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肯有一時半刻的懈怠,因為浪費時光等於浪費財富。”富翁從此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財富過日子,而窮漢則用一切機會尋找財富的源泉。10年過去了,那富翁變成了窮漢,而窮漢卻變成了富翁。讀罷這則故事,我覺得這個故事還有點文化味兒,愛屋及烏,從此我也成了這本雜誌的忠實讀者。
時不時,我把這則故事從心底翻出來咀嚼玩味一番,覺得越嚼越有滋味。兩種說法,兩種不同的人生理念。
如若硬要判別兩種說法孰是孰非,依我的理解,兩種說法都沒錯。富翁所說的道理在於,他創業成功,深知財富的來之不易,珍惜財富確實等於珍惜生命。人在工作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消耗了有限的生命,財富事實上等於生命價值的累積。窮漢的話與富翁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財富靠生命去創造、換取,浪費了生命與浪費財物何異?
然而,10年之後的結局為何卻有那麼大的差異?富翁變窮漢,窮漢成富翁,整個乾坤全顛倒了呢?問題是,富翁把財富視作生命,無形中讓財富束縛了生命的活力,使得生命成了財富的奴隸。而窮漢珍惜生命,目的是為了創造財富,那麼,他無形中便成了財富的主人。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如果喪失了創造功能,那麼,生命也就成了一種累贅。失去了創造活力的生命怎麼能不枯萎呢?相反,充滿了創造活力的生命能不興旺發達嗎?因此,富翁變窮漢,窮漢成富翁絕非偶然,也不是命運使然,而是一種帶規律性的必然結果。
西方哲人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能活多久,而在於怎麼活,所說的就是這個真理。善待生命,把生命的每一份光輝都用於創造。那麼,生命的價值也就體現得淋漓盡致了。
西方哲人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能活多久,而在於怎麼活……
你在為誰打工
●馬麗
齊瓦勃出生在美國鄉村,隻受過很少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家中一貧如洗的他就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齊瓦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發展的機遇。3年後,齊瓦勃終於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所屬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一踏進建築工地,齊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的決心。當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時候,齊瓦勃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並自學建築知識。
一天晚上,同伴們在閑聊,唯獨齊瓦勃躲在角落裏看書。那天恰巧公司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齊瓦勃手中的書,又翻開了他的筆記本,什麼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齊瓦勃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齊瓦勃說:“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經理點了點頭。不久,齊瓦勃就被升任為技師。打工者中,有些人諷刺挖苦齊瓦勃,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隻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隻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獲得機遇!”抱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25歲那年,齊瓦勃又做了這家建築公司的總經理。
卡內基的鋼鐵公司有一個工程師兼合夥人瓊斯,在籌建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鋼鐵廠時,發現了齊瓦勃超人的工作熱情和管理才能。當時身為總經理的齊瓦勃,每天都是最早來到建築工地。瓊斯問齊瓦勃為什麼總來這麼早,他回答說:“隻有這樣,當有什麼急事的時候,才不至於被耽擱。”工廠建好後,瓊斯推薦齊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廠事務。兩年後,瓊斯在一次事故中喪生,齊瓦勃便接任了廠長一職。因為齊瓦勃的天才管理藝術及工作態度,布拉德鋼鐵廠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靈魂。因為有了這個工廠,卡內基才敢說:“什麼時候我想占領市場,市場就是我的。因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鋼材。”幾年後,齊瓦勃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
齊瓦勃擔任董事長的第7年,當時控製著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閥摩根,提出與卡內基聯合經營鋼鐵。開始時,卡內基沒理會。於是摩根放出風聲,說如果卡內基拒絕,他就找當時居美國鋼鐵業第二位的貝斯列赫母鋼鐵公司聯合。這下卡內基慌了,他知道貝斯列赫母與摩根聯合,就會對自己的發展構成威脅。一天,卡內基遞給齊瓦勃一份清單說:“按上麵的條件,你去與摩根談聯合的事宜。”齊瓦勃接過來看了看,對摩根和貝斯列赫母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的他微笑著對卡內基說:“你有最後的決定權,但我想告訴你,按這些條件去談,摩根肯定樂於接受,但你將損失一大筆錢。看來你對這件事沒有我調查得詳細。”經過分析,卡內基承認自己過高地估計了摩根。卡內基全權委托齊瓦勃與摩根談判,取得了對卡內基有絕對優勢的聯合條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虧,就對齊瓦勃說:“既然這樣,那就請卡內基明天到我辦公室來簽字吧。”齊瓦勃第二天一早就來到摩根的辦公室,向他轉達了卡內基的話:“從第51號街到華爾街的距離,與從華爾街到51號街的距離是一樣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說:“那我過去好了!”摩根從未屈就到過別人的辦公室,但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齊瓦勃,所以隻好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
後來,齊瓦勃終於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鋼鐵公司,並創下了非凡業績,真正完成了從一個打工者到創業者的飛躍。
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上帝,你也許會像齊瓦勃一樣成為一位成功的人士。
一分鍾
●紀廣洋
著名教育家班傑明·D曾經接到一個青年人的求教電話,並與那個向往成功、渴望指點的青年人約好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
待那個青年人如約而至時,班傑明的房門大敞著,眼前的景象卻令青年人頗感意外——班傑明的房間裏亂七八糟、狼藉一片。
沒等青年人開口,班傑明就招呼道:“你看我這房間,太不整潔了,請你在門外等候一分鍾,我收拾一下,你再進來吧。”一邊說著班傑明就輕輕地關上了房門。
不到一分鍾的時間,班傑明就又打開了房門,並熱情地把青年人讓進客廳。這時,青年人的眼前展現出另一番景象——房間內的一切已變得井然有序,而且有兩杯剛剛倒好的紅酒,在淡淡的香水氣息裏還漾著微波。
可是,沒等青年人把滿腹的有關人生和事業的疑難問題向班傑明講出來,班傑明就非常客氣地說道:“幹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尷尬又非常遺憾地說:“可是,我……我還沒向您請教呢……”
“這些……難道還不夠嗎?”班傑明一邊微微笑著一邊掃視著自己的房間,輕言細語地說,“你進來又有一分鍾了。”
“一分鍾……一分鍾……”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說,“我懂了,您讓我明白了一分鍾的時間可以做許多事情,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班傑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裏的紅酒一飲而盡,向班傑明連連道謝後,開心地走了。
其實,隻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鍾,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
隻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鍾,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
四顆補鞋釘
●張翅雄
在蘇格蘭的一個小鎮上,一位年邁的鞋匠決定把補鞋這門本事傳給三個年輕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導下,三個年輕人進步很快。當他們學藝已精,準備去闖蕩時,老鞋匠隻囑咐了一句:“千萬記住,補鞋底隻能用四顆釘子。”三個年輕人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踏上了旅途。
過了數月,三個年輕人來到了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戶,從此,這座城市就有了三個年輕的鞋匠。同一行業必然有競爭,但由於三個年輕人的技藝都不相上下,日子也就風平浪靜地過著。
過了些日子,第一個鞋匠就對老鞋匠那句話感到了苦惱。因為他每次用四顆釘子總不能使鞋底完全修複,可師命不敢違,於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無論怎樣想他都認為辦不到。終於,他不能解脫煩惱,隻好扛著鋤頭回家種田去了。
第二個鞋匠也為四顆釘子苦惱過,可不久他發現,用四顆釘子補好鞋底後,壞鞋的人總要來第二次才能修好,結果來修鞋的人總要付出雙倍的錢。第二個鞋匠為此暗喜著,他自認為懂得了老鞋匠最後一句話的真諦。
第三個鞋匠也同樣發現了這個秘密,在苦惱過後他發現,其實隻要多釘一顆釘子就能一次把鞋補好。第二個鞋匠想了一夜,終於決定加上那一顆釘子,他認為這樣能節省顧客的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會安心。
又過了數月,人們漸漸發現了兩個鞋匠的不同。於是第二個鞋匠的鋪麵裏越來越冷清,而去第三個鞋匠那兒補鞋的人越來越多。最終,第二個鞋匠鋪也關門了。
日子就這樣持續下去,第三個鞋匠依然和從前一樣兢兢業業為這個城市的居民服務。當他漸漸老去時,他開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囑咐的含義:要創新,而且不能有貪念,否則必然會為社會所淘汰。
再過了幾年,鞋匠的確老了,這時又有幾個年輕人上門來學這門手藝。當他們學藝將成時,鞋匠也同樣向他們囑咐了那句話:“千萬記住,補鞋底隻能用四顆釘子。”
要創新,而且不能有貪念,否則必然會為社會所淘汰。
人生的偶然
●吳德明
人生是有許多偶然的,所以,也就多了很多的機會。
16歲的進修,她隻是個很平常的女生,學習下等,和一些已經在社會上打工的女孩子混在一起玩,那時她上初二,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裏。
一次期中考試前,她的好友悄悄把她拉過來說:“告訴你個好消息,我有了這次考試的卷子了。”
原來,另一個學校已經考過,而有人告訴她,她們這次考試就是這張卷子。
那是張數學卷子,她幾乎把它背了下來,如果按她的真實水平,她隻能考30多分吧,但她那次考了一個全班第一,她的朋友隻背過其中一部分,考了70多分。讓她沒想到的事還在後邊,所有人都懷疑她作弊了,但就是作弊也不可能考98分啊,隻有老師相信了她並鼓勵了她,說她進步很快,以後肯定還會考出好成績。那一刻,她差點流了淚,她沒想到老師相信她,況且同學們對她的羨慕讓她體會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喜悅和興奮,原來,學習好了可以如此自豪!
從那以後,為了證明自己沒有作弊,為了對得起老師那句話,她像發了瘋一樣開始學習,並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不久,她的學習成績果然躍居全班第一。一年後,她考上重點高中。三年後她考上北大。
如果不是那次偶然偷來的試卷改變了她的命運,她本來也是和那些農村女孩一樣,畢業以後去外地打工的。因為那個考了70多分的女生最終去了一個飯店端盤子,而幾年之後,她去美國留學了。
是那次偶然改變了一切,她抓住了那個機會。而那個女孩子,卻沒有抓住,於是一切變得如此不同。十幾年後她回母校做報告,說了自己的故事。當時已經白發蒼蒼的數學老師對她說了真相:孩子,當時我就知道你是作弊了,因為以你的能力不可能考98分。但我想,也許你從此能發憤,所以,我給了你鼓勵和信任。
那一刻,她的淚水流了下來,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那個其實明白她的人,沒有把她當賊一樣揪出來,而是給了她鼓勵,讓她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
還有一件讓人感動的偶然。
一個德性不好的人,好吃懶做不算,還有偷偷摸摸的習慣,所有人都很討厭他,因為他借了人錢不還不算,還總是拿去賭博。所以周圍的人幾乎沒人再借錢給他,即便想做個小買賣他都沒有錢。於是他跑到一家遠房親戚家借錢,那是他第一次向她張口,他以為她還不知道自己的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