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和抽象
小華在寫作文時,有個問題搞不懂,就問當老師的媽媽。
小華:“什麼叫‘具體’?”
媽媽:“‘具體’就是看得見、摸得到的。”
小華:“什麼叫‘抽象’?”
媽媽:“‘抽象’就是看不見、摸不到的。”
小華心領神會地“唰唰”在作文本上寫了:“今天早上我起來,看見了我具體的媽媽,在燒具體的早飯。我打開具體的窗戶,深深地呼吸了抽象的新鮮空氣……”
誰對誰錯
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麵寫著:“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說:“我看見了。廣告說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實,這句話還有另外兩種句讀方式:一種是疑問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種是陳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誰是冠軍
一場足球賽的戰報寫道:“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
第一個人看後說,這場足球賽山東隊贏了。公報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另一個人說,不對。戰報上明明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
巧用標點救性命
清朝末年,慈禧太後請一個著名的書法家為她題扇。那位書法家寫的是唐朝王之渙的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由於疏忽,竟然忘掉一個“間”字,慈禧大怒,要問他死罪。那位書法家急中生智,急忙解釋:“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並且重新斷句,讀給慈禧聽: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聽後,無話可說,賜銀兩為他壓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