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朝有個叫朱慶餘的人,有一年他進京趕考,他先謁見了前輩詩人、水部郎中張籍,把自己的舊作和新篇都呈獻給他過目,請求指教。張籍一向重視提拔和獎掖後進之士,他讀了朱慶餘的詩篇,非常滿意。
考期臨近了,一天,朱慶餘又把一首題為《閨意獻張水部》的新作給張籍看。張籍打開詩稿,琅琅有聲地誦讀起來: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借閨房情事來隱喻考試。作者自比新娘,把張籍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新娘”對“新郎”說:“我剛才畫好的眉毛,深淺合不合時樣呢?”意思是說:我的詩文是不是合主考官的心意呢?比喻生動,句式活潑,含蓄蘊藉,耐人咀嚼。
不久舉行了考試,朱慶餘果然考中了進士,做了朝廷中的秘書省校書郎。
“突然”與“突然之間”
海明威的兒子在回憶錄《爸爸教我寫作》中寫道:有一天早晨,爸爸說:“你自己寫一篇短篇小說,不要期望寫得很好。”我坐在桌子邊,苦思冥想。用爸爸的打字機,滿滿地打出一篇故事,交給爸爸。
爸爸戴上眼鏡,給自己倒了一杯酒,讀了起來,我在一邊等著。他讀完之後,抬頭看了我一眼。“非常好,吉格,比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寫得好多了。我看要改的就是這個地方。”他指著稿子,“應把‘突然之間’改成‘突然’,用字越少越好——這可以保持動作的持續性。”爸爸笑了起來:“你可以得獎了,孩子,你很有想像力。”他相信我們家裏又出了個優勝者,可以在學校短篇小說比賽中得頭獎。
得獎的應該是屠格涅夫,因為這篇小說是他寫的,我隻是在抄錄時變了變背景,換了換名字。我對這篇小說的惟一貢獻是把“突然”改成“突然之間”。我抄錄時估計爸爸沒讀過它,因為有幾頁還沒裁開。
詩的妙用
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條繁華的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位詩人走近他身邊,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一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那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後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麼呀?”那詩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道:“春天就要來了,可我不能看到她。”
虛詞的妙用
北宋有個宰相名叫韓琦。有一次,他在相州修築了一座晝錦堂,請散文家歐陽修寫一篇文章。歐陽修答應了,不久寫成,並派人把稿子送去。韓琦讀了這篇文章,玩味不盡,讚歎不已!
過了兩天,韓琦又收到歐陽修派人送來的第二份稿子。還另外附了一張條子,上麵寫著8個字:“前有未足,可換此本。”韓琦把剛送來的稿子恭恭敬敬地拜讀了一遍,覺得跟兩天前的稿子毫無區別,一模一樣,感到大惑不解。於是,又把前後兩稿反複對照著朗讀,終於發現了微小的差別。原來初稿的開頭兩句是:“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二稿在“仕宦”和“富貴”兩個詞後麵各添了一個虛詞“而”字,其他地方則原封未動。
韓琦搖頭晃腦地吟誦著,品味著,猛然一掌擊在案幾上,連聲叫好!這篇文章的開頭兩句添上了虛詞“而”字,究竟好在哪裏?為什麼能博得韓琦如此的誇獎?原來,添上兩個“而”字,就變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這一改,不但使歐陽修散文的那種委婉曲折、搖曳多姿的筆調充分地表現出來,而且把前後發展的過程也反映出來,意思更加突出,語氣也更為暢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