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都讀錯了(1 / 2)

三個人都讀錯了

北湖邊綠樹成蔭,風景優美,新近建了一座亭子,供人們遊樂、休憩。亭子匾額上題寫“舂容”二字,麵對沿湖林立的工廠,相映成趣。

一天,甲、乙、丙三人路過此地。甲走到亭邊,讚不絕口:“多美啊,春客亭。”乙一聽,馬上反對:“錯了。‘春客’有什麼美可言,是‘春穀亭’。”丙走過來,仔細一看,笑著對甲、乙二人說:“近視眼,你們都認錯了。這是‘春容亭’!”

甲、乙、丙三人正爭論不休時,一位老先生走過來說:“不要爭吵,你們三個人都認錯了字;這是‘舂容亭’。‘舂容’是指對大鍾重力撞擊,形容聲音宏大響亮。”

甲、乙、丙三人聽了老先生的話,麵麵相覷,默默無言。

“嗩呐開花”

蒙館先生出了個對子要學生對,學生拿回去問父親。父親見是“琵琶結子”四個字,便提筆寫了“嗩呐開花”四字,叫兒子交給先生。先生一見,便指責道:“你什麼時候看見過嗩呐會開花啦!”

學生把先生的話告訴了父親,父親又寫了一張紙條,叫兒子交給先生。先生捧著字條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原來上麵寫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不是這琵琶,

想是先生下筆差。

琵琶若要能結子,

嗩呐豈敢不開花?

戲公差

有一次,徐文長寫文章冒犯了紹興知府,知府派公差來捉拿他。朋友把消息告訴他,他連忙跑出“青藤書屋”,穿過幾條小弄,來到華嚴弄裏,脫下長衫,正想休息,五個公差已出現在他身後。徐文長正焦急,隻見前麵弄底豎著一塊“泰山石敢當”的石碑,靈機一動,彎身去讀碑。

待公差上來,他故意高聲念道:“秦——川——右——取——堂!”幾個公差正想上前捉拿,一聽這人把“泰山石敢當”念成“秦川右取堂”,都愣住了:“這人是‘白字先生’,不可能是徐文長。”徐文長索性回過頭來,用北方口音問道:“夥計,我想找個人,聽說這裏有條華嚴弄,在哪裏呀?”公差沒見過徐文長,這時更覺得不對頭,便說:“莫跟他扯空了,快去追徐文長去。”

徐文長看著公差的背影笑道:“去追你的鬼吧!”

崇禎皇帝測字

據說,明朝末年,當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快要打到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心急如焚,坐臥不安。他明知道大勢已去,為了想找一點精神安慰,就換了便衣,悄悄出宮,去找測字先生拆字算命,問問吉凶。

他來到一個測字先生的攤子旁邊,要求測字。事有湊巧,這個測字先生正是過去被他撤職的一個小官。皇帝認不清那麼多的小官,小官卻認得皇帝。盡管崇禎皇帝當時是青衣小帽,測字先生一眼就把他看出來了。測字先生暗想:你過去耍盡了做皇帝的威風,現在走投無路,也來找我測字了。且讓我好好地開你幾個玩笑。於是就很客氣地說:“先生光顧在下的攤字,是要測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