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眾妙之門(1 / 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大道是不好講述的,講解出來的都不是那個最根本、最本質、最至上、最主導、最永恒、最深刻、卻也是最抽象的道,而是現象的、一時的、表麵的與廉價的一般見識。同樣,那種至上的本質,也是不好稱謂、不好命名即找不到最適宜的概括的。真正最高的本質概念,難以言說。我們一般可以述說、命名的東西,都是現象的、一時的、表麵的與廉價的一般概念。無或者無名——無概念、無稱謂、未命名,是世界的始初狀態。有或有概念、有稱謂,是世界的發生狀態。所以我們要常常從無、從無概念與無稱謂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世界的深遠、廣大、神秘與奧妙。同時可以從有、從有概念與有稱謂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世界的生生不已,豐富多彩,變化大千。無與有都來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過程與變化,來自對於世界與過程的同樣的觀察與同樣的思考。它們都是極抽象的終極概念,它們最接近那個最深遠廣大的本質概括——道,深而又深,遠而又遠,大而又大,變化多端,千姿百態,令人讚歎!首先,開宗明義,老子講的是大道。

我們中國的先哲,不是致力於創造一個人格神例如上帝耶和華或神格人耶穌、聖母瑪麗亞、釋迦牟尼,不是膜拜一個物象的圖騰,而是思考萬物、人生、世界的根本本質、本原、規律、道理、法則、格局、過程、道路、同一性。漢語與漢字的特點是重概括,重聯係,重尋找同一性。既然人與人之間有共同的本質,人與天世界有共同的本質,如淮南子的認定,天圓地方,所以頭圓足方,天有日月,所以人有二目……那麼,你應該想到,你應該相信,萬物萬象眾生眾滅,就總會有一個包羅萬物萬象眾生眾滅萬代萬世萬有的同一的本質、規律、道理、法則、過程、道路、同一性。這個本質就是道。為了與一般的各種具體的道相區分,讓我們有時稱之為大道。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又是規定一切主導一切決定一切的。它是本源也是歸宿,它是物質也是精神,它是變化多端又是恒久如一的。它具有超越經驗乃至超越一般哲學思維的,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卻又極合情理的哲思——神學品格。這樣的概括令人歎服感動,雖然不無混沌模糊之處。這樣的道,是模糊推理的產物,是抽象思辨的產物,更是想像力的產物,也有信仰的果實的成份。它是中國式的概念崇拜、概念精神、概念神祇。它是神性的哲學,是哲性的神學,是神奇的概念,是概念之神。中國人有一種聰明,他不致力於創造或者尋找人格神或神格人,因為這樣的人——神,具有二律悖反的麻煩。《達芬奇秘碼》中提出了耶穌的妻子抹大拉的問題。《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提出了聖徒是否大便的問題。

中國神學不把精力放在這樣的未免可笑的煩瑣問題上,而是對於人——神采取存而不論,敬神如神在的態度。中國人致力的是尋找世界的本質、起源與歸宿。這些無法用科學實驗的方法統計學的方法見習實習解剖切片的方法獲得的本質屬性,是通過天才的思辨得到的。尤其是老子,他斷定說,這個本質與起源歸宿就是大道。更正確地說,道就是本質與起源、歸宿。你隻要有本質的觀念,起源與歸宿的觀念,你就已經有了道的觀念。你怎樣稱呼它,稱之為道或德或邏各斯理念、理性或基督教所認定的與神同一的道沒有關係。而尋找本質、起源與歸宿的衝動是非常平常與自然的。一個人想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從哪裏來的,到哪裏去。一塊石頭、一粒種子、一顆天上的星星或者隕落的流星,都會引起人們追問本質、起源與歸宿的興趣。最後呢?就出現了終極關懷或者終極追尋了。而按照老子的思路,隻要有終極追尋就有道。如果你是拜火教,火就是你心目中的道,如果你是生殖器崇拜,生殖器就是你的道。大道的魅力不在於傳播它的人即老子的神靈奇跡,而在於它的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無所不載的性質。它導致的不是對於人格神或神格人天使、上帝的兒子或者佛陀等或神格物如上麵所說的火、生殖器等的崇拜,而是對於神性概念大道的崇拜與探求。這樣,道這一概念的神性,就與完全的宗教區別開來了。而它的至上性、終極性、主導性、本源性與歸結性,又在無限的遠方趨向於宗教。它與宗教是兩條通向無限的平行線,而根據微積分的原理,兩條平行線趨向於相交在無限遠處。在老子提出道的問題的同時,又用同樣的句式,同樣的說法提出了名的問題,一個是道可道,非常道;一個是名可名非常名,這不是偶然的。因為老子的尋道是遵循著名的係統、概念的係統、命名的係統與方式來最後體悟到、找到了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