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是魂”——要跟銀行說實話,不能騙人家
1992年,聯想一直從香港地區的中國銀行貸款買元器件。那個時候人民幣跟美元的比價飆升得很厲害,原來跟進出口商定的6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有一年突然漲到12元人民幣換1美元。
“合作的進出口商不肯兌換了,因為這損失太大了。他們不履行合同,我就拿不到錢,就還不了銀行的錢,這等於我們違背了跟銀行的承諾,後來我們研究的結果是,我們同意進出口公司按照12元人民幣換1美元的價格來換,就是說我們要付出100多萬人民幣的代價。當我們按期按點地把錢還給銀行時,銀行接待我們的辦事處經理還是很吃驚的,因為他知道行情,除我們外,沒有一家中國的企業是按時還錢的。由於信貸資金周轉好,那年我們多做了一輪生意,到年底結算時,我們並沒有吃虧,營業額和利潤都比以前做得好。”柳傳誌說,跟銀行合作貸款那麼多年,聯想從來沒有一天晚還過一分錢,“正是聯想信守承諾,在銀行貸款一直沒有碰到什麼困難。”
1996年,聯想在香港的業務出現重大失誤,一下子虧了19億元。“我馬上從北京趕到香港,先不說別的,先貸款借錢把現金流穩住,要是現金流一斷,公司就不行了。這還得跟銀行說實話,不能騙人家,當時國外的銀行借不出來,但中國銀行同意把錢貸給我我。”柳傳誌說,銀行能借這麼多錢給聯想,確實說明聯想有信譽。
“工作專注”——他去哪兒都要接一下
柳傳誌對事業非常專注。柳傳誌坦承,10多年來,他將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業務開拓上,他把這種專注的情緒從公司帶回了家。以前柳傳誌和家人聊天話題可謂海闊天空,但自從有了聯想之後,家裏的話題就再也離不開“聯想”這兩個字了。柳傳誌有過許多次類似的出差經曆——從某個賓館出來之後,等要回去時突然發現自己忘了住哪個房間了。一環套一環的工作讓柳傳誌每時每刻都在想工作的事情,以致將一些生活瑣事全然拋在了腦後。柳傳誌去美國,他的香港秘書周宏給美國方麵發的一封E-mail上寫著:無論他去哪兒回來時都要接他一下,因為他是經常走著走著,就不認識路了。還有他會丟護照,也會丟其他東西的。
“意誌堅強”——一個想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經過無法回避的關口
1986年底,柳傳誌到濟南和浪潮集團談合資辦公司的事。當時公司規模小,柳傳誌還沒有專職秘書,為了提高談判的地位,柳傳誌讓何其慶給他當臨時“秘書”。在火車上,柳傳誌說:“這次你以我的秘書身份出現,在正式場合一定要喊我柳總,替我提包,沒人的時候我替你提包都可以。”
為了起草協議,柳傳誌寫到淩晨3點,然後叫何其慶起床說:“下邊是你的活兒了,你要認真抄一遍,讀幾遍,明天就說這是你起草的,有不當的地方請對方多提意見。”
為了節約費用,在當時連找秘書的錢都省掉了。創業就是在這樣一片帶有荊棘的灌木林中,辟出一條路來,既要快,又要準,路必須直通正確的方向,更需要智慧、堅強、膽量。這也意味著企業家不同於管理者。
用柳傳誌的話說:“一個想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經過無法回避的關口。”創業的艱辛能寫出無數個故事。在柳傳誌心裏,一個人受到的磨難、曆練是沒有人能代替得了的,“聖人說的好,‘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一個企業,能否打勝仗,司令和司令部成員的意誌品質是最根本的必要條件。”柳傳誌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下一代年輕人。
“個性管理”——一頓水果宴,上了聯想的船
水果宴的傳統,最早起源於當年微機事業部,楊元慶給大家買冰棍。聯想是不提倡大吃大喝的,中午尤其嚴禁喝酒,陪客戶也不行。人多了,公司大了,買冰棍有點小氣,所以逐漸演化成水果宴。後來公司有其他喜慶的事,也搞水果宴,比如每年新財年第一天,聯想公司總裁室成員和各事業部總經理都要站在門口迎接員工上班,也擺水果。聯想中央研究院的一個小姑娘,第一天上班就趕上新財年第一天,不但得到總經理們迎接,還有水果吃,心想:哦,不錯,聯想文化真不錯。本來還有別的公司也要她,為了水果,她來了聯想,所以後來給同事們留下笑柄:“一頓水果宴,上了聯想的‘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