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精神”——扛振興民族計算機工業大旗,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
聯想公司擁有自己特色的愛國主義精神:“扛振興民族計算機工業大旗,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
1995年11月30日,籌建了多年的聯想惠州板卡基地舉行了隆重的開業慶典。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柳傳誌沒有激情飛揚、慷慨陳詞,而是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正麵臨著大兵壓境,我們曾麵對過‘八國聯軍’,現在則變成了十二國聯軍、三十國聯軍。我們現在是科技不如人家,管理不如人家,基礎不如人家,人才不如人家,獎金不如人家,實力不如人家。這個仗怎麼打,民族工業到底怎樣生存?現在我們還體會不到收獲的喜悅,但堅信今後會有收獲,因為我們心中畢竟有一口氣,是中華民族要求進取的誌氣。”
聯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代表了民族的激情和願望。正如柳傳誌所說:“中國的實業型企業衝入世界500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有能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標誌,它成了老百姓的一個夢。聯想在努力,同行在努力,其他領域的企業也在努力,大家都在爭先。希望聯想集團能率先為中國人圓這個夢!”
有位記者就“全球化時代企業的國籍問題”采訪柳傳誌,他是這樣回答的:“我認為企業主要負責人,也就是大股東的國籍很重要,大股東集中在哪裏,企業工作重心就會放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會獲得更多稅收以及更強大的經濟實力。”
柳傳誌一直認為,他們這代人身上還存在著一種從青年時代就已形成的理想,那就是為中華民族的昌盛而發憤圖強。
“追求卓越”——創新、創新、不斷地創新
聯想要長足發展的唯一出路就是創新。這裏的創新已不再僅僅局限於對技術的創新,本質在於發現新市場甚至是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新市場。
聯想最初的業務:負責在中國內地代理銷售惠普公司以及東芝公司的計算機產品。可以這樣說,聯想在經曆代理銷售的過程中,一直在積極準備自己製造和銷售PC的計劃——聯想的起步和業務發展轉折的根本因素就是柳傳誌為聯想發展所創造的屬於聯想自己的新市場。憑借當初做代理產品的銷售經驗,柳傳誌在聯想的初創階段銷售自己製造的聯想係列PC,並取得銷售量的穩步增長。
2001年,在他作為聯想的董事會主席之後,和楊元慶共同設計並策劃了聯想新的發展方向:聯想力圖建立中國最大的IT支持服務網絡,業務包括聯想全線產品的部分保內免費維修服務、保外有償維修服務、信息服務管理係統建設與維護、數據備份及恢複服務、係統擴容及升級服務、關鍵用戶係統保障服務、IT係統整體外包服務等,其中最看好IT係統外包支持服務。“實事求是地分析,在未來三五年內,我們沒有能力離開中國,在國際市場創立品牌,成為國際性的IT企業。不是沒有這個膽量,而是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選擇了第二條路線,在中國本土上把業務麵做寬,不僅在信息產品方麵聯想要成為中國的著名品牌,而且在信息服務方麵聯想也要成為中國的著名品牌。”柳傳誌的這番說法讓我們想起他在創業初期製造聯想品牌機的聯想集團的第一個轉折。
事實上,邁向信息服務業也意味著柳、楊二人又一次創造了聯想集團的新市場。我們在2003年8月公布的聯想2003年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表中看到了這個已經得到證實的飛速發展的市場前景:聯想IT服務收入增幅已達到1957%。
創新,創新,不斷地創新。從技術到機製,從產品到管理,聯想靠的就是不斷地創新。
“終身榮譽”——做事就是要有一種拚搏精神
聯想人認為,做事就是要有一種拚搏精神,聯想本身就是一個靠拚搏精神成長起來的企業。坦率地說,聯想集團就像是一個私生子。投資不多,這意味著一開始並非就有人對它寄予厚望。中國有那麼多大企業,有那麼多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投資項目,沒有理由要求一定要對一個隻有20萬元投資、十幾個人經營的小企業表現出多麼大的關心。小企業即便在美國也會有棄兒的感覺。聯想人信什麼呢?信實力,信尊重要靠自己去爭取,別人給不了。做事發狠的第一代聯想人臨到退休時幾乎是傷員滿營了。這樣那樣的疾病幾乎人人都有,有人出差趕赴機場的路上腦血栓發作然後從此偏癱。
1996年春節聯歡會,當柳傳誌、李勤向所有退休員工頒發“終身榮譽員工”證書的時候,從那一雙雙接過證書的顫動的手,聯想人都能感到這其中蘊涵的複雜情感,那些花白頭發積勞成疾的老人,麵對台下不息的掌聲,高唱的依舊是聯想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