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生轉折點(1 / 3)

二、人生轉折點

人們總是對我說日子連綿不斷,季節魚貫而行。我每天都努力想抓住某些穩定的事物,每天都拚命地試圖重新找回一個現在,然後再加以護理,加以擴展。我開始旅行,為了尋覓一個時間無奈其何的完整無缺的世界。

好運氣緣何降臨七次

經濟蕭條時期,錢很難賺。一位孝順的小男孩,實在看不下去父母起早貪黑地工作卻無法維持全家的溫飽,所以偷偷溜到大街上想找個工作。他的運氣還算不錯,真的有一家商鋪想招一個小店員。小男孩就跑去試。結果,跟他一樣,共有七個小男孩都想在這裏碰碰運氣。店主說:“你們都非常棒,但遺憾的是我隻能要你們其中的一個。我們不如來個小小的比賽,誰最終勝出了,誰就留下來。”

這樣的方式不但公平,而且有趣,小家夥們當然都同意。店主接著說:“我在這裏立一根細鋼管,在距鋼管2米的地方畫一條線,你們都站在線外麵,然後用小玻璃球投擲鋼管,每人十次機會,誰擲準的次數多,誰就勝了。”

結果天黑前誰也沒有擲準一次,店主隻好決定明天繼續比賽。

第二天,隻來了三個小男孩。店主說:“恭喜你們,你們已經成功地淘汰了四個競爭對手。現在比賽將在你們三個人中間進行,規則不變,祝你們好運。”

前兩個小男孩很快擲完了,其中一個還擲準了一次鋼管。

輪到這位有孝心的小男孩了。他不慌不忙走到線跟前,瞅準立在2米外的鋼管,將玻璃球一顆一顆地投擲出去。他一共擲準了七下。

店主和另兩個小男孩十分驚詫:這種幾乎完全靠運氣的遊戲,好運氣為什麼會一連在他頭上降臨七次?

店主說:“恭喜你,小夥子,最後的勝者當然是你,可是你能告訴我,你勝出的訣竅是什麼嗎?”

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說:“本來這比賽是完全靠運氣的,不是嗎?但為了贏得這運氣,昨天我一晚上沒睡覺,都在練習投擲。”

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

帶著夢想起飛

幾年以前的一個炎熱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這時,一列緩緩開來的火車打斷了他們的工作。火車停了下來,最後一節車廂的窗戶——順便說一句,這節車廂是特製的並且帶有空調——被人打開了。一個低沉的、友好的聲音響了起來:“大衛,是你嗎?”大衛·安德森——這群人的負責人回答說:“是我,吉姆,見到你真高興。”於是,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鐵路的總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之後,兩人熱情地握手道別。

大衛·安德森的下屬立刻包圍了他。他們對於他是墨菲鐵路總裁的朋友這一點感到非常震驚。大衛解釋說,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開始為這條鐵路工作的。

其中一個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大衛,為什麼他現在仍在驕陽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大衛非常惆悵地說:“23年前我為1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是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美國潛能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如果你是個業務員,賺1萬美元容易,還是10萬美元容易?告訴你,是10萬美元!為什麼呢?如果你的目標是賺1萬美元,那麼你的打算不過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這就是你的目標與你工作的原因,請問你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你會熱情洋溢嗎?”

偉大的精力隻是為了偉大的目的而產生的。

推銷員的智慧

齊格是一位烹調設備的推銷員,他推銷的現代烹調設備,每套價格395美元。

一次,有個城鎮正在舉行大型的集會,齊格知道消息後馬上趕了過去,在集會場所示範著這套烹調器,並強調它能節省燃料費用,他還把烹好的食品散發給人們,免費請大家品嚐。

這時,有位看客一邊吃著食品,一邊咂咂嘴說:“味道不錯,不過,我對你說,你這設備再好,我也不會買的。400美元買一套鍋,真是天大的笑話!”此話一出,周圍頓時響起一片哄笑聲。

齊格抬眼看看說話人,這人他認識,是當地一位著名的守財奴。他想了想,就從身上掏出一張1美元,把它撕碎扔掉,問守財奴:“你心疼不心疼?”

守財奴吃了一驚,但馬上就鎮定自若地說:“我不心疼,你撕的是你的錢,如果你願意,你盡管撕吧!”

齊格笑了笑,說:“我撕的不是我的錢,而是你的錢。”

守財奴一聽,驚訝不已:“這怎麼是我的錢?”

齊格說:“你結婚20多年了,對吧?”“是的,不多不少23年。”守財奴說。

齊格說:“不說23年,就算20年吧。一年365天,按360天計,使用這個現代烹調設備燒煮食物,一天可節省1美元,360天就能節省360美元。這就是說,在過去的20年內,你沒使用烹調器就浪費了7200美元,不就等於白白撕掉了7200美元嗎?”

接著,齊格盯著守財奴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難道今後20年,你還要繼續再撕掉7200美元嗎?”

說真話的最大優勢是聽起來連聲調都讓人信服。

僥幸的幾率

一家高級轎車代理商的總經理,決定從兩位業務主管當中選出一位來接替他的位子。於是他找來兩位候選人,說出他的目的後,布置一項任務,來評估誰會比較合適成為他的繼承者。

老總布置的任務很簡單,他說德國原廠50輛最新款的轎車就要運抵,他想給這兩位業務主管三個月的時間,看誰賣得最多,誰就是新的總經理。

隻是老總特別向他們強調一點,原廠告知,這款車有一個電子零件有瑕疵,瑕疵現象的發生幾率隻有50%,但因為這個瑕疵不會影響到行車及安全性,所以原廠沒有計劃主動召回車子。但是若瑕疵現象真的發生了,則零件要等三個月後,才能運抵並幫客人換修。

兩位候選人都相當有信心,因為根據銷售記錄,他們兩人都具有在三個月內賣掉30輛車的實力。

但最後的銷售狀況卻出現很大的落差,因為在三個月競賽期滿的時候,其中一個業務主管賣出了49輛,但另外一位卻一輛也沒賣出。

老總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很納悶,他調出過去三個月來這兩位競爭者的銷售日報表,他驚訝地發現,兩人的來客數及試車數不相上下,但銷售量卻大相徑庭。好奇的老總於是央請一位朋友喬裝成顧客,分別向這兩位候選人買車。

經過詳細的介紹,並且煞有介事的試駕這款新車後,老總的朋友很滿意地向那位已賣出四十九輛的業務主管說:“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可以立刻交車。”老總的朋友回答說兩天內決定。

第二天,老總的朋友向另一位沒賣一輛的業務主管試車後,問:“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三個月。”“為何要這麼久?”“因為此款車進量有限,我的配額剛好賣完,若您急著要車,我可以介紹您向我的同事購買,他還有最後一輛!”

老總在聽完朋友的敘述後,好奇地找來那位落敗的主管,問他為何要將客戶往競爭對手那裏推。“聽說,在賣出去的49輛中,有30輛是你介紹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位主管說:“從員工的角度,我有達成銷售的責任,因此不能停止銷售這50輛車;但從自己的角度,我無法賣一輛事先知道有瑕疵、卻沒有零件可以更換的車子給客人,這跟我自己的原則抵觸。所以在向客人介紹時,我都如實告知此瑕疵。雖然造成最後別人賣得比我多,但如果他被您選為總經理,就表示您比較在乎業績,比較不在乎誠信。從職場生涯角度看,我也應該不合適這樣的企業文化。”

就在這個時候,那位賣了49輛車的業務主管走進辦公室,臉色不大好看地拿一張文件給老總,說這是德國原廠發的電子郵件,上麵寫著:“25件備品要再延30天才能交貨。”

這位業務主管不安地對老總說:“又要延30天,我有好多客戶吵著要退車!”老總問:“有幾位?”業務主管說:“25位。”

25位剛好是50輛的一半,有趣的50%僥幸幾率,逃都逃不掉,50%的零件瑕疵率全部都出現了。

我們都知道,你若投100次的硬幣,正反麵的幾率各是50%。換句話說,誰都無法左右僥幸的幾率,因為它最多隻有50%;但剩下的50%卻是你可以100%做主。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夜之間就取得成功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準備。

你想要的轎車

在每位法律係學生上的第一堂課裏,教授會告訴他們:“當你盤問證人席的嫌犯時,不要問事先不知道答案的問題。”

相同的訓誡也可以用在銷售上。辯護律師如果不事先知道答案就盤問證人,會為他自己惹來很多麻煩,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你身上。

絕對不要問隻有“是”與“否”兩個答案的問題,除非你十分肯定答案是“是”。

例如,我不會問客戶:“你想買雙門轎車嗎?”我會說:“你想要雙門還是四門轎車?”

如果你用後麵這種二選一的問題,你的客戶就無法拒絕你。相反的,如果你用前麵的問法,客戶很可能會對你說:“不”。下麵有幾個二選一的問題:“你比較喜歡三月一號還是三月八號交貨?”

“發票要寄給你還是你的秘書?”

“你要用信用卡還是現金付賬?”

“你要紅色還是藍色的汽車?”

“你要用貨運還是空運的?”

你可以看見,在上述問題中,無論客戶選擇哪個答案,業務員都可以順利做成一筆生意。你可以站在客戶的立場來想這些問題。如果你告訴業務員你想要藍色的車子,你會開票付款,你希望三月八日請貨運送到你家之後,就很難開口說:“噢,我沒說我今天就要買。我得考慮一下。”

因為一旦你回答了上麵的問題,就表示你真的要買。就像辯護律師問:“你已經停止打老婆了嗎?”這問題帶有明顯的假設(請注意,這問題不是:“你有沒有打老婆?”)。證人席的嫌犯如果回答了上麵的問題,等於自動認罪。

養成經常這樣說的好習慣:“難道你不同意……”。

例如:“難道你不同意這是一部漂亮的車子,客戶先生?”“難道你不同意這塊地可以看到壯觀的海景,客戶先生?”“難道你不同意你試穿的這件貂皮大衣非常暖和,客戶女士?”“難道你不同意這價錢表示它有特優的價值,先生?”此外,當客戶讚同你的意見時,也會衍生出肯定的回應。

我認為推銷給兩個或更多人時,如果能問些需要客戶同意的問題,將會特別有效。舉例來說,當某家的先生、太太和十二個小孩共乘一輛車子上街買東西時,我會問這位太太:“遙控鎖是不是最適合你家?”她通常會同意我的看法。

接著我會繼續說:“我打賭你也喜歡四門車。”因為他們是個大家庭,我知道他們隻能考慮四門車。她會說:“哦,是的,我隻會買四門車。”在一連串批評車子的性能之後,這位先生猜想他太太有意買車,因為她對我的看法一直表示讚同。

正因如此,到了要成交的時候,我已經排除先生得征求太太意見的這項因素。然後,我會說服他答應,他們彼此都認為對方想買這輛車,沒有必要再召開家庭會議討論,我也得到這張訂單了。

如果你能夠長得很高很大,成千上萬的人就可以在你底下乘涼。

隻有“付出”,才能“傑出”

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一位琴童在國際大獎賽中摘得桂冠的報道。我當時並不感到震驚,因為時下國內學鋼琴的少年有許多,彈得一手好鋼琴的也不在少數。接著往下讀,報道中列舉的兩個問題,卻深深撥動了我的心弦。

問題一:你能每天在鋼琴前坐上11個小時嗎?

我略加思索,恐怕很難。11個小時就是39600秒。一個坐姿堅持39600秒。那該多麼難耐!

問題二:你能連續11個小時反複練習彈奏同一支曲子嗎?

在琴凳上持續坐11個小時已是難事,反複練習彈奏同一支曲子,豈不難上加難!其間必將充斥太多的單調、枯燥、乏味!

報道最後披露,以上兩點正是琴童成功的法寶。我長噓一聲,這也難怪這位琴童能在國際大獎賽中一舉奪魁了!

我參加過高考,不過沒能拿到狀元。去年的秋天,我有幸結識了一位高考文科女狀元。近距離地、朋友式的交流,使我窺探到了女狀元生活的B麵。她對我說,每天早晨無論刮風下雨,她都會堅持跑步3000米;每天淩晨1點前,她從來沒有睡過覺……這兩個數字令我汗顏!當然,每位高考狀元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狀元經”,未必每個人都如她一樣晨練、熬夜,但我想,每位高考狀元的成功之路必然都包含著類似艱辛的“付出”。

曾經有一套暢銷書在排行榜上高居首位長達數月。因為喜歡這套圖書,我開始關注其作者。這套暢銷書作者還不太習慣用電腦寫作。喜歡用手書寫稿件。他身高172米,可是,他已經成文或者寫廢的手稿疊加起來竟高達174米,比他的身高還要高出2厘米!這174米高的手稿,全是由他一筆一筆寫就的、一個字一個字碼成的。寫作期間,因為伏案久坐,這位172米的作者患上了頸椎病,曾經無數次地貼膏藥、看醫生,他的超乎尋常的付出終於換來圖書的暢銷佳績,給他的人生塗上了豔麗的一筆。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

成功隻是多說一句話

大專畢業的阿琳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隻好進了一家百貨公司做營業員。盡管別人都認為她做營業員太可惜,但她卻很珍惜這份工作。阿琳熱情周到的服務很快便得到了顧客和領導的好評。

阿琳所在的櫃組前麵有道不起眼的台階,時常會有顧客經過時不小心被絆一下。所以每當有不知情的顧客經過時,阿琳總是善意地提醒一句請小心前麵的台階。別的同事見了都總是笑她多此一舉,那些人又不買自己櫃組的商品,管那閑事幹嗎。阿琳對此也從不爭辯,總是一笑置之。

一天,公司老總進行巡視時正巧經過那道台階,阿琳還是像以前一樣習慣性地提醒說請小心前麵的台階。老總一愣,但很快便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沒有說什麼,隻是看著阿琳,臉上流露出一種讚賞的笑容。很快阿琳便被提升為櫃組組長,一年之後,她成了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

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兩種人:一種人總是去做自己認為正確、有益的事;另一種人則是尋找理由不去做這樣的事。

安然的總裁

一個城裏男孩kenny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裏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

第二天農民來找kenny,說:“對不起,小夥子,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

kenny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

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

kenny說:“ok,那麼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

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幹嗎?”

kenny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

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沒有人會要它的。”

kenny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幾個月以後,農民遇到了kenny。

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樣了?”

kenny:“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賺了998塊錢!”

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

kenny回答:“隻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許多年後,長大了的kenny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我們有時把成就歸因於自己,其實隻是出於幼稚。

責任感創造奇跡

幾年前,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個領域中傑出人士做了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其中61名傑出人士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不是他們內心最喜歡做的,至少不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