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丹尼爾急切地說道,“你不能留下我一個人不管啊。對我而言,四周是一片黑暗。難道你不知道嗎?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什麼都看不到啊。”
小夥子走到丹尼爾身邊,用力地抓住丹尼爾的雙手說道:“夥計,失明沒什麼了不起的,你完全可以用心去感知這個世界,用雙手去觸摸這個世界,用雙腳去踏遍這個世界。忘了告訴你,我和你一樣,也是一個完全失明的盲人。”
不論什麼時候,處於黑暗之中,都不要忘記在心中點燃一盞明亮的燈。
你就是自己的神
鮑爾士是19世紀俄國最著名的探險家。1893年,他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探險旅遊時,與瑞典探險家歐文·姆斯相遇。由於兩人都對極地風光具有濃厚的興趣,於是決定一同沿北極圈做一次考察和探險。
1895年春,他們從瑞典北部城市約克莫克出發,憑著三隻狗、兩架雪橇和一張古地圖,一路向東行進。一萬五千多公裏的路程,本來在冬季到來之前就能走完,可他們卻走了一年零三個月,原因是在翻越楚可奇山脈時,歐文·姆斯摔斷了腿。
歐文·姆斯認為,能完成這次旅行,沒有鮑爾士的幫助簡直不可想象的。在約克莫克分手時,他把一塊懷表送給鮑爾士作紀念,並再三感激他的關懷。
鮑爾士是位大旅行家,整整比歐文·姆斯年長20歲。他回答說:“是你用一條腿走過最薄的冰,是你用一條腿翻過最狹窄的山道,總之,在絕境中真正幫助你的是你自己,我沒給你提供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支持,談何感激呢?”後來,在致歐文·姆斯的一封信中,他又說:“記住,在探險的道路上,你就是你自己的神,你就是你自己的命運。沒有人能對你具有最終的支配權,同時,除你之外,也沒有人能哄騙你離開最後的成功。”
1902年,歐文·姆斯來到中國,獨自一人走進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並且成為第一個活著走出來的探險者。對他創造的這一奇跡,許多研究者歸結為歐文·姆斯口袋中的金幣和一位叫庫利奇的維吾爾人的幫助。如果他們知道歐文·姆斯和鮑爾士在北極圈曾有過的這段不尋常的對話,我想他們會感到自己的結論有點膚淺和平庸。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成功的經驗都告訴過我們:危難中,我們真正的救星是自己。
再堅持一下
有些時候,我們離成功並不遠,隻是我們沒能在最關鍵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因此與成功失之交臂。
1950年,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因成為第一個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而聞名於世。兩年後,她從卡德林那島出發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灘,想再創一項前無古人的紀錄。
那天,海麵濃霧彌漫,海水冰冷刺骨。在遊了漫長的16個小時之後,她的嘴唇已凍得發紫,全身筋疲力盡而且一陣陣戰栗。她抬頭眺望遠方,隻見眼前霧靄茫茫,仿佛陸地離她還十分遙遠。“現在還看不到海岸,看來這次無法遊完全程了。”她這樣想著,身體立刻就癱軟下來,甚至連再劃一下水的力氣都沒有了。
“把我拖上來吧!”她對伴隨著她的小艇上的人說。
“咬咬牙,再堅持一下。隻剩一英裏遠了。”艇上的人鼓勵她。
“別騙我。如果隻剩一英裏,我就應該能看到海岸。把我拖上來,快,把我拖上來!”
於是,渾身瑟瑟發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加大馬力向前駛去。隻是查德威克裹緊毛毯喝了一杯熱湯的功夫,褐色的海岸線就從濃霧中顯現出來,她甚至都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海灘上歡呼著等待她的人群。直到此時她才知道,艇上的人並沒有騙她,她距成功確確實實隻有一英裏!她仰天長歎,懊悔自己沒能咬咬牙再堅持一下。
“行百裏者半九十”,最後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難越的門檻,因為在我們曆盡艱辛、心力交瘁的時候,即使一個小小的變故或者障礙都有可能把我們擊倒。這個時候,意誌就顯得至關重要。與其說查德威克是被擋住了視線使她看不到海岸的濃霧所俘虜,不如說凍累交加使她喪失了“再堅持一下”的意誌。她的意誌先舉手投降,濃霧不過是借機繳了她的槍。
一個拳手曾經說:“在受到對方猛烈重擊的情況下,倒下是一種解脫,或者說是一種誘惑。每當這時候,我就在心裏對自己叫喊:‘挺住,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因為隻有我不倒下,才有取勝的可能。勝利往往來自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如果你想擁有人生的輝煌,就必須走過生命道路的泥濘坎坷,這樣才能到達夢想的遠方。
她第一次動用了自己
女兒上高一的那個暑假,我和妻子特意送她去她鄉下外婆家過。
這也算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了——女兒越長越疲遝,說不清是什麼毛病,學習不好不壞,課外興趣全無,在家除了睡懶覺之外就是犯“病”,坐不穩也站不正,整個一隻散了骨架的懶貓。訓也無從訓,她一不頑皮二不犯錯,該做的事都做,隻是形色無奈、疲遝不恭。
暑假結束了,女兒回來,我和妻子一見便苦笑搖頭。她依舊是白白胖胖,臉沒曬黑,手無繭泡,秀發麗裳一塵未染。外婆一家沒忍心讓她受“三夏”之苦,她隻是“避暑”數日閑吃猛睡。身心如舊,不急不爭,她考大學是沒希望了。不料女兒卻笑說了一句:“放心吧!我知道了!”接下來,我和妻子吃驚不小。
女兒全變了。首先是神態。從前她老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兒,好像天塌地陷也與她無關,如今兩隻大眼靈動有光,看書看景時有一股前所未有的龍虎之氣,且咬唇凝眉,如同麵臨大戰的必勝將軍。
於是,她那小屋也不適應新生的她了。放學回來,她開始清理整頓,該扔的扔,該換的換,該歸順的歸順,桌上床上地上牆上……又喜又惑的我和妻子進去,以笑為誇,笑著要幫女兒的忙,女兒一臉嚴肅地推我們出屋,而後眨巴鬼眼大聲說:“別幫倒忙!今後我自己的事情自己來!”“自己來”,這三個字透露了女兒的所悟,隻是這悟從何而來還是個謎。
看來,從前真是小看女兒的“自己”了,或者說是做父母的一直沒有能力啟發、挖掘、引導女兒的“自己”。女兒這一變,我和妻子就隻有跟在後麵或站在一邊觀望驚瞠的份兒了。
女兒考上了北大。
女兒在來信中才揭開了謎底——原來,真是那個暑假。有一天,她不小心掉進外婆家後院的一個塌陷多年的廢窖裏,很深。她不好意思呼救,又爬不上來,就哭。天黑了,恐懼和怒氣使她拚命了,手刨腳蹬,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掙紮……最後,她愣是用自己的雙手在窖壁上摳出了幾十個腳台,兩手血、一身泥地爬了上來。外婆一家在瘋找她,已有所悟的她笑說:“我救了我自己呢!”……
若保持這種絕境求生的姿態,人生將會攀達奇跡累累的無限頂峰!
“鍋底”法則
他出生的時候,恰逢抗戰勝利,父親欣喜之下,就給他取名淩解放,諧音“臨解放”,期盼祖國早日解放。幾年後,終於盼來了全國解放,但是淩解放卻讓父親和老師們傷透了腦筋。他的學習成績實在太糟糕,從小學到中學都留過級,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1歲才勉強高中畢業。
高中畢業後,淩解放參軍入伍,在山西大同當了一名工程兵。那時,他每天都要沉到數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腳上穿著長筒水靴,頭上戴著礦工帽、礦燈,腰裏再係一根繩子,在齊膝的黑水中摸爬滾打。聽到腳下的黑水嘩嘩作響,抬頭不見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悲涼,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最底層!
就這樣過一輩子,他心有不甘。每天從礦井出來後,他就一頭紮進了團部圖書館,什麼書都讀,甚至連《辭海》都從頭到尾啃了一遍。其實,他心裏既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沒有遠大的目標,隻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這輩子就完了。以當時的條件,除了讀書,他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改變自己。
書越看越多,漸漸地,他對古文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部隊駐地附近,有一些破廟殘碑,他就利用業餘時間,用鉛筆把碑文拓下來,然後帶回來潛心鑽研。這些碑文晦澀難懂,書本上找不到,既無標點也沒有注釋,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無數碑文之後,不知不覺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經突飛猛進,再回過頭去讀《古文觀止》等古籍時,就像喝涼水般容易。當他從部隊退伍時,差不多也把團部圖書館的書讀完了,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正是這種漫無目的的自學,為自己日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轉業到地方工作後,他又開始研究《紅樓夢》,由於基本功紮實,見解獨到,很快被吸收為全國紅學會會員。1982年,他受邀參加了一次“紅學”研討會,專家學者們從《紅樓夢》談到曹雪芹,又談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聯想起康熙皇帝,隨即有人感歎,關於康熙皇帝的文學作品,國內至今仍是空白。言談中,眾人無不遺憾。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心裏忽然冒出一個念頭,決心寫一部曆史小說。
這時候,他在部隊打下的紮實的古文功底,終於派上了大用場,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時,他幾乎沒費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纏在手臂上,雙腳泡在水桶裏,既防蚊子又能取涼,左手拿蒲扇,右手執筆,拚了命地寫作。幾乎是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筆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長篇曆史小說——《康熙大帝》。從此,他滿腔的創作熱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激情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開始解凍。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在部隊的自學經曆,就沒有後來名滿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歲時跌入了人生的最低穀,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巔峰,從超齡留級生到著名作家,其間的機緣轉折,似乎有些誤打誤撞。但二月河不這麼理解,他說:“好比一口大鍋,當你走到了鍋底時,隻要你肯努力,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
人生不會總是低潮,隻要努力,依然能夠笑傲平生。
隻要心不死
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天,母親都要購回很多大蔥,放在露天陽台上,平時用一棵就取回一棵。冬天到了,我對母親說:“是不是應該把蔥拿回屋裏,別凍壞了。”母親說:“不怕,凍不壞的。不但凍不壞,來年春天,你把它們栽進土裏,還能長出綠葉兒呢!”
我有些不信。普普通通的蔥怎麼可能這麼神奇?
春天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取回一些蔥,發現它們已經被冬天的風雪凍得不成樣子了,瑟縮著身子,似已失去水分,不消說發綠葉,恐怕連吃都不能呢。“媽,你看蔥都凍成這樣了,還能活嗎?”母親微笑著鼓勵我栽幾棵試試。
半信半疑地,我在一個花盆裏栽了幾棵“凍蔥”。誰想,不到半月,我發現有的蔥竟真的鼓出了綠葉兒!那綠意中雖帶著點疲憊的鵝黃,但卻充滿了新生的活力,令人賞心悅目。
我驚訝地跑去問母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凍死的蔥還能複活?”
母親說:“你把陽台裏的蔥再拿來幾根,剝開蔥皮看看。”
剝去一層層的蔥皮,我驚訝地發現,這些蔥雖已凍得瘦弱、幹枯,但裹在最裏麵的蔥心,竟依然還是綠的!
“隻要心不死,就一定能等來春天!”母親抬頭看我一眼,淡淡地說。
倏忽間,我一下子想明白了。原來,那些被隨意放置在露天陽台裏的蔥,並沒有向冬天的風雪屈服,它們在用盡全身的力氣保護著一顆綠色的心靈,頑強地等待著漫長的冬季過去,癡心地等待著生命中的春天來臨!
那一刻,我忽然間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
很多年過去了,我經曆了人生的風霜雨雪,不斷地遭遇挫折,也不斷地破繭重生。雖然磨難重重,但我卻從未向命運低過頭,而是一直在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坦然應對。因為我還一直記得那天母親對我說過的那句話:“隻要心不死,就一定能等來春天!”這時我才發覺,它是那麼的意味深長。
磨難就是一道道生命季節的分界線,退卻的人遭受寒冬的蕭索,堅強的人親吻春天的花香。
被拒絕托起的明星
史泰龍出身貧苦,父親是個酒鬼,母親專橫任性。在他10歲時父母離異。他常被同學當作練拳對象加以欺侮,13歲便輟學在家。
史泰龍工作了5年之後,決心要成為電影明星。他為實現自己的明星夢想,經曆了艱難曲折的過程。
盡管他知道自己有口吃的毛病,文化水平也不高,長得也不是很帥,但他竭盡全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
他敲開了一個又一個電影公司的大門,一次又一次地推薦自己。在遭到1000次的拒絕之後,史泰龍不僅沒有灰心喪氣,反而根據1000次遭受拒絕的教訓和體驗寫了一部劇本——《洛奇》。他將1000次拒絕變成了寶貴的財富。
他帶著劇本重新走進一家又一家的電影公司,到第1600次的時候,終於有人願意出錢買他的劇本了。這時,他身上隻剩下40美元現金了。可是,當聽到電影公司不同意由他主演的時候,他急了:“不!不!”他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對方。
直到第1885次的時候,史泰龍終於如願以償。他在電影《洛奇》中擔當主演,且一炮打響,逐步成為巨星。史泰龍的片酬打破了當時好萊塢的紀錄,高達2500萬美元。他戲稱自己是“被拒絕托起的明星”。
有位記者采訪時問史泰龍:“你為什麼能成功?”
他沒有簡單地回答,而是講了下麵這個故事:
比爾·戴維斯是世界第一流的保險推銷大師。在他的退休大會上,吸引了保險界的各路精英來參加。許多同行間他:“推銷保險的秘訣是什麼?如何才能像你一樣成功?”
比爾·戴維斯坐在台上,自信地微笑著,看來對回答這個問題是胸有成竹,早有準備。
這時,全場燈光逐漸暗了下來,接著從幕後走出了四名彪形大漢。他們合力扛著一座鐵馬,鐵馬下垂著一個大鐵球。當現場人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鐵馬被抬到一個十分結實的講台上。
比爾·戴維斯手執小錘,朝大鐵球敲了一下,大鐵球沒有動;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大鐵球還是沒動。就這樣,每隔5秒,他就再敲一下……
10分鍾過去了,大鐵球紋絲不動;20分鍾過去了,大鐵球依然紋絲不動;30分鍾過去了,大鐵球還是紋絲不動……
台下的同行開始騷動了,後來有人陸續離場而去,再後來走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留下來的隻有零星幾個人。但是,比爾·戴維斯手執小錘,還是全神貫注地持續敲著大鐵球。
40分鍾後,大鐵球終於開始慢慢地晃動起來了,後來,搖晃的幅度越來越大,就算有人想讓大鐵球立刻停下來,也是很難辦到的事情了!
留下來的幾個同行興奮了,又開始追問他:“推銷保險的秘訣是什麼?如何才能像你一樣成功?”
一直默默不語的比爾·戴維斯說:“隻要方向對頭,成功者,絕不會放棄;放棄者,絕不會成功。”
堅持不懈地努力,事業的隧道就會被我們打通,成功的大門就會被我們開啟。
厄運奪走金牌之後
羅馬尼亞體操小將拉杜坎,在悉尼奧運會上經曆了人生的“極樂”和“極悲”——因服用感冒藥尿檢呈陽性,女子全能的金牌得而複失。
當拉杜坎從悉尼回到祖國的時候,成千上萬的羅馬尼亞人趕到機場迎接她。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她的歡迎,勝過對以往載譽歸來的奧運會冠軍的歡迎。羅馬尼亞體操協會還專門為她仿製了一枚奧運金牌,而原來獲女子全能第二名的隊友阿馬納爾,堅決拒絕接受本來應該屬於拉杜坎的奧運金牌。
拉杜坎深情地說:“很多人都來信鼓勵我,政府和很多組織與我的隊友和教練一樣,都給了我巨大的支持,這使我重新積攢了力量。”
不錯,祖國和人民的關懷,使遭遇厄運的拉杜坎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更加刻苦地為國旗在世界大賽上冉冉升起而拚搏。
兩個多月過去了,拉杜坎已經完全從那場不幸的厄運中走了出來。在不久前結束的世界杯體操總決賽中,她一人奪取了自由體操和平衡木兩枚金牌,還奪取了高低杠的銅牌。
拉杜坎平靜地說:“噩夢終於結束了,我來這裏就是想用我的水平和實力告訴整個世界,在悉尼奧運會上發生過的那一切是個錯誤。”
拉杜坎仍在繼續努力,目標是在2004年奧運會上再次用奧運金牌證明自己的實力,再次為祖國爭得榮譽。
其實,任何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任何一個奧運會的金牌得主,都不可能是永遠的冠軍。不管拉杜坎能不能再次奪取奧運金牌,她那種為了祖國的榮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厄運,不懈地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必將在奧運會的史冊中永放光芒。
隨著曆史車輪的前進,各個領域多種多樣的裁判規則將會日臻科學和完善,但還是很難做到絕對公正,甚至還會出現錯判。每個人麵對形形色色的不公正或錯判,最好的回答或選擇就是:
不斷地用金牌證明自己的實力!
隻要積極進取,就能迅速走出陰影,再次捧起生命的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