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洗好了,男孩若有所悟地從史密斯夫婦手中接過“上帝”賜予他的襪子,像是接住了一份使命,邁出了店門。他向前走了幾步,又回頭望了望這家鞋店,史密斯夫婦正向他揮手:“記住上帝的話,孩子!你會成功的,我們等著你的好消息!”男孩一邊點著頭,一邊邁著輕快的步子消失在夜的深處。
一晃30多年過去了,又是一個聖誕節,年逾古稀的史密斯夫婦早晨一開門,就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來信,信中寫道: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還記得30多年前的聖誕節前夜,那個撿煤屑的小夥子嗎?他當時乞求上帝賜予他一雙鞋子,但是上帝沒有給他鞋子,而是別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黃金還貴重的話和一雙襪子。正是這樣一雙襪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與不屈!這樣的幫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給人一雙襪子,讓他自己去尋找夢想的鞋子,這是你們的偉大智慧。衷心地感謝你們,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著你們給的襪子已經找到了對他而言最寶貴的鞋子,他當上了美國的第一位共和黨總統。
我就是那個窮小子。
信末的署名是:亞伯拉罕·林肯。
生活的財富不是來源於別人的施舍,而是要自己用雙手來創造。
一張紙片的命運
大學裏,有一堂哲學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期中考試後的一天,班裏的一個同學因為各門功課都考得一塌糊塗,所以憂心忡忡,在哲學課上無精打采。他的異常引起了哲學教授的注意,教授把他從座位上叫了起來,請他回答問題。教授拿起一張紙扔到地上,請他回答這張紙有幾種命運。
也許是驚慌,也許是心不在焉,那位同學一時愣住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回答:“扔到地上就變成了一張廢紙,這就是它的命運。”教授顯然並不滿意他的回答,又當著大家的麵在那張紙上踩了幾腳,紙上印上了教授的腳印。然後,教授又請這位同學回答這張紙片有幾種命運。
“這下這張紙真的變成廢紙了,還有什麼用呢?”那個同學垂頭喪氣地說。
教授沒有說話,撿起那張紙,把它撕成兩半扔在地上,然後,心平氣和地請那位同學再一次回答同樣的問題。
我們被教授的舉動弄糊塗了,不知道他到底要說什麼。
那位同學也被弄糊塗了,他紅著臉回答:“這下純粹變成了一張廢紙。”
教授不動聲色地撿起撕成兩半的紙,很快,他就在上麵畫了一匹奔騰的駿馬,而剛才他踩下的腳印恰到好處地變成了駿馬蹄下的原野。駿馬充滿了剛毅、堅定和張力,讓人充滿遐想。最後,教授舉起畫又問那位同學:“現在請你回答,這張紙的命運是什麼?”
那位同學的臉色頃刻明朗起來,幹脆利落地回答:“您給了一張廢紙希望,使它有了價值。”教授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很快,他又掏出打火機,點燃了那張畫,一眨眼的工夫,這張紙變成了灰燼。
最後,教授說:“大家都看見了吧,起初並不起眼的一張紙片,我們以消極的態度去看待它,它就變得一文不值。我們再使紙片遭受更多的厄運,它的價值就會更小。如果我們放棄希望使它徹底毀滅,很顯然,它就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價值了,但如果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它,給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紙片就會起死回生。一張紙片是這樣,一個人也一樣啊!”
一張紙片可以被當作廢紙扔在地上,被我們踩來踩去,也可以用來作畫寫字,更可以用來折成紙飛機,飛得很高很高,讓我們仰望。一張紙片尚且有多種命運,更何況我們呢?
命運如同掌紋,彎彎曲曲,然而無論它怎樣變化,永遠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迎接死球
有一個小男孩,從小就酷愛打羽毛球,練就了一身不凡的技術。因此,他被選送到市少年羽毛球隊。在一些地區性的比賽中,他經常獲得優異的成績。
後來,他被一位著名的教練相中,將他帶入了國家青少年羽毛球隊,進行更加專業的訓練。
在訓練的時候,教練總是安排一名身材比他高半個頭的隊員與他對打。那名隊員因為占有身高的優勢,再加上發球凶猛、刁鑽。因此每一次對打,幾乎都是以他的失敗而告終。
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的訓練中,他隻贏過對方寥寥幾場,他的心情鬱悶到了極點。有一天,教練在旁邊認真地觀看他倆對打。在關鍵時刻,對方連續幾記重扣,他幾次接球均失敗。
終於,他忍耐不住內心的失望與憤怒,把球拍狠狠摔在地上。而後,躺倒在訓練場上,掩麵啜泣起來。
見此情形,他的教練走上前去質問道:“你為什麼要摔掉球拍?”
他被教練嚴肅的表情給震懾住了,訥訥地說:“我恨自己的技術沒有長進,這麼長時間總是輸球……”
此時,教練臉上的神情絲毫沒有放鬆,繼續問道:“難道你摔掉球拍,便可以贏得比賽嗎?”
聽了,他無言以對。
於是,教練便帶他一起到場外散步。這時候,教練說話的口氣溫和了下來:“當你麵對一個強大的對手時,你會怎麼選擇呢?”
他思忖了一會兒,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答案。
教練對他解釋說:“你隻有三個選擇:第一就是閉上眼睛,任由對方淩虐;第二就是像你剛才一樣,摔掉手中的球拍,發泄內心的憤怒;還有一個,就是舉起球拍,用壯士赴義的心態麵對這致命一球。但是,你要記住,隻有最後一個選擇才有可能給你一個扳回的機會!”
說完這些話,他的教練頭也沒回地離開了。那個晚上,他失眠了,一直在回味著教練留給他的那一句話。
他恍然大悟。在以後的訓練中,他既沒有選擇保守和怯懦,也沒有選擇憤怒和浮躁,而是選擇用勇氣和毅力去麵對對手扣出的每一個死球,並對自己技術上的失誤進行認真的剖析和糾正。
他的球技出現了質的飛躍。後來,他屢屢在一些國家級和世界級的羽毛球大賽上獲得優異的成績。
生活很少會憐憫那些內心怯懦、性情浮躁和缺少自信的人。我們應該像那位教練說的一樣,用壯士赴義的勇氣和信心,去迎接生活扣給我們的每一個死球。即使失敗了,也可以是提升我們的動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請你記得歌唱
因為一次醫療事故,他在四個月大時成了聾兒。在母親竭盡全力的教導下,他終於理解了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並慢慢地學會開口說話,普通話說得甚至比一般孩子還標準。
可是一進學校,他的助聽器還是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好奇。有時,他聽不清楚老師提的問題,答非所問,也會招來哄堂大笑。這一切都讓他很沮喪,他恨不得把助聽器摔爛,再也不去學校。
母親安慰他,他不聽,哭著問:“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母親回答,他是醫生一針給打聾的。他哭得更厲害了:“我恨他,我要找他報仇!”母親難過地別過頭去:“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這樣了。”
他隻能接受現實,並比其他同學更努力。小學的聽寫課,同學們隻需記住單詞,他還要記住單詞的次序,老師嘴巴動一下,他就寫一個,同樣拿了滿分。他甚至主動報名參加北京市、區中小學生朗誦比賽,第一次上台他嚇得雙腿發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詞。望著眾多正在注視著他的聽眾,他終於鼓足勇氣開口了,結果獲得一等獎。
努力總有回報,他一直是學校的骨幹,並且日益自信起來。
可是,因為是聾兒,仍然有盡了努力也無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樂課的考試。那天音樂課下課時,老師說:“大家都準備一下,明天考試,要唱《歌唱祖國》”其他同學都嘻嘻哈哈的不當回事,他卻犯難了。他一直不大會唱歌,難以把握節奏。回家後,他愁眉苦臉,母親就一邊彈鋼琴一邊教他唱。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過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啞了,但還是跑調。節奏很對,但他完全是在“說歌”,一個字一個字無比認真地說。母親摸摸他的頭說:“考試時你就這樣唱吧。”他說好。母親又嚴肅地叮囑道:“可能大家會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要堅持把歌唱完。”
第二天音樂課考試,輪到他上台了。他舔舔發幹的嘴唇,跟著節奏開始“唱”歌。第一句的話音才落,教室裏的同學已經笑翻了天。他不理會,在笑聲中仍然繼續自己的歌唱。他就這樣一絲不苟地跟著節奏把歌“唱”完。
教室裏不知何時已經安靜了下來,他突然發現,同學和老師的眼睛裏都有些亮晶晶的東西。接著,他看到了同學們在使勁鼓掌。
他就是粱小昆,曾多次參加專題電視節目製作,是電影《漂亮媽媽》中鄭大的原型。時下他正在北京電影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在攝影界已經小有名氣,而且前不久剛在北京“東方新天地”舉辦了自己的個人攝影展。
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歡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無疑。他並不避諱自己的跑調,但求能夠唱出個性。他深信,不管歌聲是否動聽,歌唱,首先是一種態度,包含著努力、尊嚴、堅持和快樂……
在失敗的時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氣嗎?在絕望的時候,你還會記得最愛的歌詞嗎?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時候,你會記得且唱且行嗎?
把黑暗甩在身後
英國盲眼跑手,50歲的希利宣布:他計劃利用7天時間,在7大洲跑7項馬拉鬆。
這是一項驚人的壯舉。馬拉鬆,對於一般常人來說,都是毅力和耐力的艱苦磨煉。話說回來,如果有毅力和耐力加上很好的體力,常人總可以堅持向前。可是,希利的道路是黑暗的。我們看到的在道邊行走的盲人,是一步一步探索著前進的,而希利需要奔跑。他每一刻的奔跑,都需要導盲犬卡爾及一個4人支援隊的陪同,可以想象這是多大的困難。
希利來自英格蘭中部西布羅姆維奇市,天生有眼疾,至16歲時雙目完全失明。希利最大的敵人是黑暗。於是,希利就跟黑暗比賽,他要把黑暗甩在身後,他開始練習長跑。
對希利來說,戰勝對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戰勝自己。他未必能把對手甩在身後,但卻一定要把黑暗甩在身後。後來他參加三項鐵人賽,意外地,在多次馬拉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如今的希利已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馬拉鬆高手。在過去的10年裏,他共參加了7次馬拉鬆,包括在倫敦跑了6次。
未來的7天,希利做了周密的計劃,於4月7日自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出發,之後會在同一天飛往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進行次階段的馬拉鬆。接著會在洛杉磯、悉尼、迪拜及突尼斯跑馬拉鬆,最後於4月13日在倫敦完成最後一站的馬拉鬆。
對於風雲變幻的世界來說,這可能並不是一件大事。可是對希利來說,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生命的意義而言,這是一個殘缺的個體,通過不息的精神向極限發出的強有力的衝擊。
我記住了這位盲人跑手向屬於別人的明亮世界發出的宣言:“我知道我們最後會筋疲力盡,但我決定參加倫敦的馬拉鬆,因為獎牌會是今年特別的禮物。”他在奔跑中讓平庸的時間有意義地流逝,讓心中永存目標,並且由目標激發出高昂的激情。
奔跑是這個世界所有生物最雄壯的姿勢,奔跑著的前方有無限遼闊的壯美。心有多寬,跑道就有多寬。身處黑暗,那就用雄心征服黑暗,並且把黑暗遠遠甩在身後。
希望無敵
鮑勃·摩爾在參加哈佛大學的招生考試時,列入考試的五門功課中,竟然有三門功課不及格,因此沒有能夠順利地進入這所著名的大學深造。摩爾感到非常自卑,常常將自己關在黑屋子裏,怨天尤人,唉聲歎氣。
這年夏天,鮑勃·摩爾的家鄉接連下了一個多月的暴雨。終於,山洪暴發了。鮑勃·摩爾不幸被滾滾的山洪卷進了咆哮的河流。在濁浪翻滾的河水中,他像一片輕飄飄的樹葉一樣被拋來甩去,生命危在旦夕。他心下暗想,這回算是完了,沒有救了。也罷,人生在世,總有一死,死就死吧!
就在鮑勃·摩爾萬念俱灰,最後一絲生的希望也即將被死神抽走的時候,腦袋突然被洪水中滾動的石塊給碰了一下,驟然的疼痛使他猛地清醒過來。刹那間,他突然想起去年夏天與女友在這條河中漂流探險時,曾在這條河的下遊遇到過一棵粗壯的老樹。老樹有一個粗大的枝丫,正好斜長著橫貼在水麵上。隻要能夠抓住這根樹杈,他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一想到這裏,他的心中立刻充滿了希望,渾身上下頓時力氣倍增,心也不慌了,僵硬的四肢也變得靈活了。
鮑勃·摩爾心中默念著那棵救命的老樹,在洪水中頑強地堅持著,拚命地掙紮著……曆盡艱險,他終於遊到了那棵老樹跟前。當他拚命地抱住伸向河麵的樹杈時,卻不知那樹杈早已枯朽,使勁一拽,便“哢嚓”一聲斷為兩截,鮑勃·摩爾隻好緊抱著斷落的樹杈,繼續隨水漂流。剛漂出沒有多遠,就被河邊經過的搶險隊員搭救上岸。
事後,鮑勃·摩爾說,要是他早知道那根樹杈是枯朽的,興許就不可能堅持遊到那兒了。
得知這次事故後,遠在英國的父親打電話給鮑勃·摩爾說:“你瞧,連死神都害怕希望呢!隻要你的心中還有希望,那麼,再大的困難、再大的挫折你都能夠戰勝。你想,既然你已經通過了兩門考試,那就一定能夠通過更多的考試。記住,哈佛大學就是你生命的下遊那棵緊貼河麵生長的‘大樹’。”
鮑勃·摩爾心中豁然開朗。於是,他重新回到學校,走進了課堂,拿起了課本。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成為哈佛大學自開辦動機激勵教育學科以來最出色的學員之一。
鮑勃·摩爾說:“你可以失敗一百次,但你必須一百零一次燃起希望的火焰。人生真的是希望無敵。”
在心靈的畫布上塗抹陽光
有兩個孩子都喜歡畫畫,他們同時參加了市裏文化宮舉辦的繪畫學習班。一天下午,他們在教室裏畫畫,很入神,天漸漸黑了下來。這時老師走進來,看了看他倆的畫,忽然問了一個與畫畫毫不相關的問題:“你們說怎麼樣才能瞬間讓這個教室充滿某些東西?”
兩個孩子想了一會兒,一個孩子站起來打開了日光燈,他對老師說:“屋裏充滿光明了!”老師滿意地撫了撫他的頭。這時另一個孩子說:“老師,我也可以瞬間讓教室充滿另一樣東西!”於是他把日光燈的開關又拉了一下,頓時屋裏一片漆黑。他在黑暗中說:“老師,屋裏又充滿黑暗了!”老師沒有說話,他打開了燈,深深地看了這個孩子一眼便出去了。
許多年以後,兩個孩子已長大,他們依然從事著繪畫行業。當年開燈的那個孩子已在畫界享有盛譽,他的每幅畫都極明淨簡約,充滿了陽光的味道,讓人看了覺得既溫暖又開闊。而另一個孩子卻一直默默無聞,他的畫陰暗晦澀,讓人看了既不解又沉重。
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也許故事中關於開燈或關燈的生活片斷並不完全是導致兩個孩子命運的原因,可是有一點卻是無可爭議的,那就是心態對生活的影響。心中有光,世界必然是一片明亮。相反如果心中的高牆阻擋了光明,即使身處太陽底下也隻能看見自己的陰影。
我認識另一個老畫家。在十年動亂中他由於畫了一幅涉嫌汙蔑社會主義的畫而被關了起來,在那小小的黑屋子裏一呆就是七年。那期間與他相伴的隻有無邊的寂寞與黑暗,當他平反後放出來時,人們都以為他完了,可是沒過多久,他的畫再度在全國掀起了熱潮,畫技更勝於從前,畫麵也是健康向上,絲毫沒有頹廢之意,根本不像出自一個在黑暗中關了七年之久的畫家之手。
我曾問過他何以能在那樣黯淡的際遇中沒有荒廢畫技,要知道當時許多著名的畫家在動亂後都已默默無聞。他笑著說:“實際上那七年中我每天都在畫畫。我用木炭在牆上畫藍天白雲,有時有陽光從屋頂的縫隙中滲進來,我就畫太陽;有時有蒼蠅從耳邊飛過,我就畫陽光下候鳥飛翔的姿態。那時雖然身處黑暗,沒有自由,可我的心卻無時不翱翔在自己的畫境之中,那真是一段難忘而美好的時光啊!如果沒那七年的經曆,我的畫技也許不會達到今天的水平!”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在黑暗的四壁上塗抹陽光,這有幾人能夠做到?我們常常抱怨生活中那些還不能真正算得上挫折的際遇,卻不知該在黯淡中點亮一顆充滿希望的心。
生活就是一麵鏡子,隻要你的心是亮的,世界便定會春光明媚。在心靈的畫布上塗抹陽光,終會繪出一個無怨無悔的人生!
我和你一樣
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莫利斯城,年輕的丹尼爾因為一次意外而雙目失明,失明後的他情緒非常低落,覺得整個世界都已經坍塌,自己的人生已經無路可走。經過家人及朋友的多次勸說,他終於同意到一所盲人學校進行學習。
在丹尼爾到達盲校的第一天,一位小夥子將他帶進了盲校分配給他的房間。小夥子非常耐心詳細地對丹尼爾說:“現在,我將你的皮箱放在了房間裏左邊的這個角落,在這個角落的旁邊,是你的衣櫃:第一個抽屜可以放你的領帶,第二個抽屜可以放你的襯衣。房間的右邊是你的床。在床的前麵六步遠的地方就是房門,出房門一步,就是樓梯,樓梯一共有13級台階。鬧鍾我已經幫你定好,會在六點鍾準時響起,聽到鈴響後,你就走出房門,小心點走下樓梯,然後向右轉,沿著走廊一直走,就可以直接走到餐廳了。”小夥子交代完畢,拍了拍丹尼爾的肩膀,說:“好了,你先休息吧。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