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曰。又如虛空雖遍諸色不相舍離。而不為彼過所染汙。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雖遍一切眾生心性。由真實故不相舍離。而不為彼過所染汙。
論曰。複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所知境界。亦與貪等諸煩惱垢共相應故。雲何不如所餘有漏心心法品成不清淨。為釋此難故。說第二太虛空喻。又如虛空。雖遍諸色不相舍離者。無有別處。故名不相舍離。遍在內行不見出外故。既在內行不見出外。不可定言是一是異。若有別處。是則虛空應有形礙。應是無常。而不為色過所染汙者。如太虛空雖遍一切形礙色內。而不為色過失所染。色過失者。謂是生長貪嗔等因。非青黃等種種異相。又於空中所有雲霧黑影色等。能令太虛舍淨相故。及能障礙淨見生故。名色過失。又於心上所增境相名色過失。為順他意故作前說。非太虛空為彼諸色過失所染。自性淨故。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雖遍一切眾生心性由真實故不相舍離者。如佛自心真實清淨。本性光潔本性淨故。一切眾生心性亦爾。本性真實本性清淨。心本性者。即是真如。一切眾生心平等性。如說由何說心平等。由空性故說心平等。如是廣說。心本性者。即心法性遍在一切眾生心性。是故說名心平等性。為辯如是心法性故。說由真實不相舍離。由是有情本淨心性。雖本性淨複由今時客塵障垢新遠離故。安立如來其心清淨。又諸有情心平等性。即是真實是圓成實自性攝故。由諸有情心平等性真實相故。表不舍離。諸眾生心又是心性真實相故。表不舍離。一切有情心性而轉。此意說言。由遍轉故不相舍離。而不為彼過所染汙者。本性清淨故。過謂貪等。能令心相成過失故。成垢染故。雖為客塵分別所轉。非彼體故。不可全舍。可令清淨。依此密意說如是言。此心本性清淨光潔心之法性。說名為心。非離心法性有異性淨心。雲何有情心有貪等。自分別力所任持故。心之顛倒未永斷故。此由無明力所起故。此義意言。譬如虛空本性雖淨。而為眩翳損肉眼故。顛倒相現似不清淨。如是法界本性雖淨。由自分別所起貪等眾因緣力。無明眩翳損慧眼故。顛倒相現似不清淨。若一切種清淨慧眼恒不見穢。又淨法界若無差別。一切種淨則名一切如來法身。亦名如來真實體性。於一切時常無變故。由此法界一切有情心相續中平等有故。說如是言。一切有情是如來藏。一切有情皆有佛性。為引不定種性有情。令心決定趣大乘故。就有如來種性有情。說如是言。一切有情皆當作佛。如有說言。一切無常一切皆苦。如是皆說少分一切非全一切若不爾者。便違所說。五種種性諸佛功德。應當有盡。無所度故。則違所說。如來功德常無斷盡。不應無益。常住世間本期度生求佛果故。此淨法界雖遍一切平等皆有。而由自障力所持故。如世生盲不見日月。如有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