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而此虛空無生無滅。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諸智變化利眾生事。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無滅。
論曰。複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所知境界。不相舍離一向隨轉。是則法界應有生滅。若無生滅不應遍在所知境界不相舍離一向隨轉。為釋此難故。說第四太虛空喻。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等者。此義意言。如太虛空遍在諸色。容受色相不相舍離一向隨轉。諸色雖複現生現滅。而虛空性無生無滅。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遍一切境。含容一切智所變化利眾生事。不相舍離一向隨轉。智等雖有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無滅。就此密意。契經中說。曼殊室利不生不滅故名如來。乃至廣說。就勝義諦。色等諸法亦無生滅。就世俗諦。施設生滅。是故言現。此意說言。就世俗相現有生滅。非勝義體實有生滅。淨法界中諸智變化利眾生事。亦複如是。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增現減。而此虛空無增無減。如是如來淨法界中。顯示如來甘露聖教有增有減。而淨法界無增無減。
論曰。複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不相舍離。如來聖教現見有增後當減滅。法界同彼應有增減。若爾法界應不清淨。為釋此難故。說第五太虛空喻。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增現減等者。如來聖教於諸外道一切世間邪劣教中。最為真實殊勝清淨。猶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永不死故。如是聖教奉行證聖。得無學果。千載已前多分有故。說佛正法但經千載。非佛教法但住千歲。又聲聞藏雖佛去世百年已後。即分多部。而菩薩藏千載已前。清淨一味無有乖諍。千載已後乃興空有二種異論。是故說言。如來正法但經千載。而淨法界無增無減者。如來聖教就世俗理有增有減。非就勝義法界為性。無增減故。色等亦爾。法界為性無增無減。就勝義理猶如虛空。無增無減相。是故言現。謂就世俗識等變現似有增減。非就真性淨法界中。色等諸法皆離戲論分別相故經曰。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是虛空界無邊盡故。而此虛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眾生利益安樂。種種作用無邊無盡。清淨法界無邊盡故。而淨法界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論曰。複有難言。若諸如來法界為體。如來施與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或去或來。法界與彼不相離故。如所餘法應有去來應有生等。若爾法界應不清淨。法界若無去來等事。不應十方施諸有情利益安樂。為釋此難故。說第六太虛空喻。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等者。如虛空界無邊無盡。十方世界亦無邊盡是故其中種種色相。亦無邊盡。無一方邊無諸方盡。成就時處。是故說名無邊無盡。而此虛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者。以太虛空含容一切遍一切故。無作用故。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眾生等者。利樂作用無邊無盡。義如前說。清淨法界無邊盡故者。以淨法界無邊盡故。雖無行動。而增上力。能於十方無邊世界無邊有情利樂事轉。而淨法界無去無來等者。舍此就彼名去。舍彼就此名來。無動無轉。初標後釋。法界無者。無邊際故。無形礙故。若有邊際形礙諸法可說。異方去來動轉非無邊際形礙。法界如虛空等。得說去來動轉作業。此總義言。清淨法界是諸如來勝義自體。法界遍在一切有情相續中。有彼諸有情自善種子成熟力故。由淨法界增上緣力。彼識生時如是作用變現。而轉說名如來作諸眾生利益安樂。除此作用。增上緣力更無如來法身能作有情利益安樂事用。如契經言。善男子。如來都無去來等事。而言如來去來等者。就受用身及變化身。無相違過經曰。又如空中三千世界現壞現成。而虛空界無壞無成。如是如來淨法界中。現無量相成等正覺。或複示現入大涅槃。而淨法界非成等覺。非入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