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感恩朋友
知已,
肝膽相照,
朋友,
患難相交,
這二者,
都是我們應該倍加珍惜的。
管鮑之交
春秋初期,有一對罕見的知心朋友,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這兩個人後來都成為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和鮑叔牙年輕時合夥做過買賣。鮑叔牙富有,本錢出得多;管仲貧窮,出的本錢少。但賺了錢後,管仲給自己多分錢。鮑叔牙手下的人不服氣,說管仲貪財。鮑叔牙卻不這樣認為,他說:
“管仲家裏等著錢用,是我樂意多分給他的。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怎麼能說他貪錢?”
管仲領兵打仗,三戰三敗三次逃跑,有人說因為他心驚膽怯,貪生怕死,所以接連敗下陣來。但鮑叔牙為管仲分辯說:
“誰說管仲貪生怕死?他為的是母親老了,又多病,不能不讓自己活著去侍養她。”
最能體現兩人友誼之深的,是在齊國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爭位之戰中,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取得了皇位。管仲卻因輔佐過公子糾成了罪犯,但是鮑叔牙卻說服公子小白把自己相國的高位讓給管仲,而鮑叔牙甘做副手。
後來,管仲感動地說:“在我為公子糾囚禁受辱的時候,鮑叔牙並不以為我無恥。生我者是我的父母,真正熟知我的是鮑叔牙啊!”
管仲與鮑叔牙可謂是真正的知己,他們能夠相互信任,彼此理解,這是尤為可貴的。我們對朋友也要給予足夠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這樣友誼之樹才能長青。
借四壁餘光
戰國時期,甘茂受到排擠,想讓蘇秦替自己遊說秦王,又怕蘇秦不答應,就問蘇秦:“先生聽說過《借四壁餘光》的故事嗎?”蘇秦說:“沒聽過。”
蘇秦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一聽就知道甘茂想要自己幫助他遊說秦王,心想:如果幫助了甘茂對自己不但無害,反而有益為什麼不幫呢?
但是蘇秦卻假裝不知道,問甘茂:“那你就給我講一下這《借四壁餘光》的故事吧!”於是甘茂就講起了故事:
從前,長江邊上住著一群姑娘,她們白天乘船打魚,晚上聚在一間屋子裏做針線活兒,大家共同出燈油。
有一個姑娘因為家裏很貧困,出不起燈油,但也常和大家混在一起借光做針線活兒。
其他的姑娘覺得她占了大家的便宜,不合理,就商量把她趕走。
那個窮困的姑娘,看出了大家的意思,決定離開她們。
姑娘在臨走時對她們說:“我因為拿不出燈油,所以常常先來把屋子打掃幹淨,把坐席鋪好,讓你們都能舒舒服服地做針線活兒。你們何必吝惜這照在四壁上的餘光呢?這點餘光,不用也就浪費了。你們讓我借點光,對你們有什麼損害呢?我覺得我對你們還是有些好處的,為什麼一定要趕我走呢?”
姑娘們一商量,認為她說得對,就留下了她。
蘇秦聽他把故事講完以後,就對他說:“我要先幫助你在齊國受到重用,然後再去遊說秦王。”
後來,甘茂在蘇秦的幫助下,果然受到了齊國的重用。
蘇秦又遊說秦王說:“甘茂,是位賢才,對秦國的內情、山川險阻了如指掌。他如果憑借齊國的勢力,聯合韓國、魏國,回過頭來算計秦國,這對秦國非常地不利!”
秦王說:“那可怎麼辦呢?”
蘇秦給秦王出了個主意,秦王就任命甘茂為秦國的上卿,安排他留住在齊國。
能夠幫助別人,又對自己沒有什麼損害的事,為什麼不去做呢?善良是一種美德。小朋友如果能夠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也一定能使自己更加幸福、快樂。
住在車棚裏的朋友
劉剛和妻子小芳剛剛熄燈睡覺,就聽到外麵門鈴響了,劉剛隻好起來開門。他先從貓眼向外看,隻見外麵站著一位手提行李包的男人,再仔細一看,認識,是他大學時的同學,叫林雪峰,他們有許多年沒見過麵了。
劉剛熱情地請老同學進門。林雪峰放下行李,脫掉鞋子,才小心翼翼地進來。進門後,劉剛在燈光下才看清楚,這位老同學怎麼搞的?原本黑色的行李包變成了灰色,褲腿上還沾有兩小片草葉,好像是剛從垃圾場過來一樣。
林雪峰苦笑說:“我出來快半年了,跑了許多地方,還沒找到工作。你看看,弄得一副狼狽相。聽說深圳機會多,我這就過來碰碰運氣。”
劉剛說:“別灰心,你在深圳會找到工作的。”說完,就招呼老同學洗澡、吃飯,然後安排他睡下來。
小芳好像不太歡迎林雪峰,她悄悄跟劉剛說:“這個人住在家裏我怪不舒服的,你得想辦法讓他快點走,最好明天就走。”
劉剛說:“他是我老同學,我怎麼好意思趕他?”
小芳想了想說:“那麼這樣吧,我們說要出差。他總不至於一個人賴在我們家不走吧?”劉剛聽了,歎了口氣,沒有吱聲……
第二天清早,劉剛夫妻和林雪峰一塊吃飯。小芳假意問林雪峰有什麼困難,林雪峰說:“最難的是沒有落腳的地方。”
小芳說:“本來你可以住在我們家,可事不湊巧,我和劉剛都要出差,今天下午就走,最少要幾個月後才能回來。非常抱歉。”林雪峰笑一笑說:“沒關係,吃完飯我就走。”
吃完早飯後,林雪峰真的告辭了。劉剛把他送到樓下,林雪峰忽然指著樓下的一排小平房,問:“這些小平房是車棚吧?”劉剛說“對,第二間是我的。”林雪峰說:“我想把行李暫時放在你的車棚裏,不知道行不行?”劉剛說:“當然可以。”他當即打開車棚門,讓林雪峰把行李放進去。
林雪峰說:“還要麻煩你把車棚的鑰匙給我一把。”
劉剛脫口說:“用不著,你回來拿東西說一聲就行了。”
林雪峰說:“你和小芳都出差了,誰幫我開門?”
劉剛聽了這話,臉紅了,不自然地說:“也是。”就給了一把鑰匙給林雪峰。林雪峰問:“要是我拿走行李時,你們出差還沒回來,鑰匙放在哪裏?”劉剛想了想,說:“放進我的信箱裏吧。”放好行李後,劉剛目送林雪峰遠去,他真心希望老同學快點找到工作。
回到樓上,小芳卻埋怨說:“你不該把車棚的鑰匙給他,萬一他把我們的摩托車偷走怎麼辦?”劉剛聽了,不高興了,說:“林雪峰絕對不是那種人。”
小芳還是不放心,她多了一個心眼,用鐵鏈把摩托車拴到鐵門上。晚上,小芳非常惦記著自己的那輛摩托車。第二天,天一亮她就跑下樓到車棚去看。結果,小芳發現不但摩托車完好無損,車棚還被掃得幹幹淨淨的,牆角有兩塊折疊整齊的紙板。
小芳把她的發現告訴劉剛,劉剛說:“我的老同學晚上很可能是在車棚裏睡覺呢。”小芳不信。當晚,兩人就守在窗口,盯住車棚看。守到夜裏12點多鍾,果然看見林雪峰回來開門進了車棚。劉剛難過地說:“唉,我的老同學一定是走投無路才來找我,我這樣對他,太不應該了。”他要下去把林雪峰請上來。
小芳攔住丈夫說:“你瘋了,這樣下去不是丟盡臉麵了嗎?萬一姓林的向你所有的同學說三道四的,你還要不要做人?”
劉剛問:“那怎麼辦?”
小芳說:“以後我們不能在家裏弄出太大的響聲,晚上不要開燈,上下樓更要千萬小心,總之,不能讓林雪峰知道我們在家。”
從此,劉剛和小芳就像做賊一樣生活,即使不開摩托車,也戴著頭盔上下樓,把臉遮住。最麻煩的是晚上,他們不敢開燈,隻好摸著牆壁走。
直到兩個月後,在信箱裏看到一把車棚的鑰匙,劉剛和小芳才長籲出一口氣。他們看到林雪峰隻留下鑰匙,卻沒有留下地址,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再看看車棚的地麵,已經被他睡得又光又滑了……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3年後,劉剛供職的公司破產了。
劉剛也像3年前的林雪峰一樣,到處找工作,到處碰壁。就在心灰意冷的時候,林雪峰忽然打來了電話,問劉剛願不願意加盟他們的公司,林雪峰那時已經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了。
劉剛喜出望外,他問林雪峰:“你怎麼知道我失業了?”
林雪峰說:“其實我一直關注你。”
劉剛慚愧不已,一時衝動,就說:“哦……我以前騙過你,你知道嗎?”
林雪峰說:“知道,你和小芳一直都在家,卻騙我說去出差幾個月。”
劉剛問:“那你為什麼還要對我這麼好?”
林雪峰歎了一口氣,說:“在我走投無路的時候,曾經找過許多朋友,結果沒有一個人願意收留我,隻有你很爽快地把車棚的鑰匙給我,讓我住在你的車棚裏。正因為有你的車棚,我才站穩了腳跟,才能繼續去找工作。不瞞你說,那時候我身上隻剩下10塊錢。和其他朋友相比,你要好得多,我應該感謝你才對。”
劉剛哽咽說:“你……我……”
他不知道說什麼好,淚水無聲地流下來。
患難見真情,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看出朋友感情的誠摯。無論別人用什麼方式去為你付出過,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即使隻是一個小小的幫助,我們也要用一生去珍藏。
一張郵票
那年,她才16歲,一個人從農村出來上了省城裏的戲校。
隻有她,是一個人背著行李來到省城。很多孩子都有人送,但她很知足很高興,因為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城市,還有寬闊的馬路和那麼多的公交車,新鮮感讓她興奮不已。她是個苦孩子,家裏真的是一窮二白。上學的費用,是父母賣菜、賣糧食或者拉些破爛賣錢供她的。
所以,她上學隻有戲校發的一套衣服,鞋子除了戲校發的,要再買一雙,因為她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別人6點起來練功,她4點半就起來了。因為她懂得,父母供她上學是多麼地不容易。從小,她是個撿煤核長大的孩子。
每個月,她都會給母親寫封信報平安,說她在這裏一切都好。書信,是聯係她和父母的溫情紐帶。
那個月,她隻有5分錢了,而郵票要8分錢一張。
她寫好了信,卻寄不出去,因為差3分錢,一枚郵票就能中止她和父母的聯係。但她多想讓父母看到這封信啊,於是她和自己的同學說:“可以先借我一張郵票嗎?”
她的善良的同學遞給她一張說:“給你一張吧,不用還了。”
那一刻,她幾乎感激涕零,也從此把那個同學的名字刻進了心裏,很普通的名字——劉亞萍。多年後她成名了,接受電視台采訪,回憶往事時依然眼裏有淚光。
因為那8分錢的郵票。
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在她隻剩5分錢的時候,那張郵票勝過了黃金萬兩。
在信的最後她告訴媽媽:“我沒錢了,同學給了我一張郵票。”還是多年後,已經成了歌唱家的她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想起了老媽媽》,那首歌,讓所有人淚濕衣襟。
因為她是用心在唱,隻有用心唱出的歌,才能打動人們已經麻木了的心。
錄製節目的那個晚上,因為她的講述,台下好多觀眾都落了淚——為那張她記得的8分錢的郵票,為她一直記得那個叫劉亞萍的女子,還有,為她對父母的那份心,那份愛。
她叫於文華。大家都知道的明星人物,來自於社會的最底層,撿過煤核,吃過太多鹹菜,穿過太多破衣服,但她含淚說:“我從不抱怨,因為過去的那些是我的一筆財富。”
至今她仍然是個樸素的女子,從不糟蹋一粒糧食,因為她是從苦日子中走過來的,並且她懂得感激,那艱難日子裏給過她幫助的人讓她難忘,那小小的一張郵票,給了她極大的溫暖。
生活已經給了我們很多,隻是自己一直都沒有仔細點算過,所以總覺得我們擁有的很少。我們本來一無所有,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朋友給了我們友誼,陌生人給了我們感動,成長的路上我們收獲了一路的財富。
誰助我奔跑
這天學校廣播播出一條消息:為了調劑同學們的身心,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從而取得更好的高考衝刺效果,學校決定近日內舉辦一次高三學生長跑運動會。為了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學校決定隻要是報名並堅持鍛煉的同學,學校將為他們專開營養小灶,同時,獲得名次的將給予重獎:第一名,現金300元;第二名,現金200元……高三(6)班的吳亮一聽就興奮起來,這真是剛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頭啊!他當即就報了名。
學校果然說話算數,為吳亮他們開的小灶確實有營養,有魚有肉,還有牛奶。吳亮他們快樂地吃喝著,幾天一過,原來蒼白的臉色就慢慢紅潤起來。
可光吃這營養小灶還不是吳亮的最終目的,他瞄準了讓人垂涎的重獎,有了那麼多現金就能夠買來許多學習資料,還可以很長時間不再為生活費發愁了,這麼一想他就起早貪黑地鍛煉起來。當然嘍,他的學習也沒有落下,反而往上衝了,因為良好的營養、有規律的鍛煉在支撐著他哩。
運動會開始了,吳亮信心百倍地跑了起來。他的身邊有許多長跑高手,有些還是校田徑隊的,可吳亮不怕。果然,跑著跑著,他就領先了。不過,一些平時名不見經傳的“黑馬”卻冒了出來,吳亮仔細一看,哈,認識,全是近些日跟他一起吃營養小灶、鍛煉長跑的刻苦勁一點也不遜於自己的幾個同學。
快到終點了,吳亮一馬當先,300元的現金就要到手了,他心裏不由得一陣陣激動。正高興著,耳旁忽然響起一聲聲粗重得像拉風箱的喘息聲,吳亮驚訝地回頭一看,是一個叫劉威的同學。吳亮連忙加快步伐,他有足夠的體力第一個衝過終點,而劉威明顯體力不支了。
可剛跑了兩步,吳亮的腳步就慢了下來,眼看著劉威一點一點地超過他,然後踉踉蹌蹌的劉威在同學們山呼海嘯般的加油聲中咬緊牙關衝刺,第一個撞線了!接著是吳亮……
比賽結束後校長當場發了獎金,吳亮接過200元現金,高興壞了,這可是他生平掙到的第一筆巨款啊!
回到辦公室裏,校長和幾位高三班主任一起快活地大笑起來。校長說:“你們提出的舉辦長跑運動會的點子不錯啊,既讓家庭貧寒缺少營養的同學們強壯了身體,又巧妙地不讓他們覺得學校這是在照顧他們,從而很好地保護了孩子們年少敏感的自尊心,高!實在是高啊!以後咱們學校就把這一方法不露聲色地固定下來,永遠惠及貧困的學生們,你們說好不好?”大家聽了齊聲叫好。
卻說吳亮正高高興興地往宿舍走,忽然有個同學輕聲叫住了他,吳亮一看,是剛剛長跑獲得第一名的劉威,劉威說:“吳亮,其實我知道剛才你明明可以獲得第一名的,可你卻讓給了我……”
劉威有點硬咽,吳亮卻憨厚地笑了。是的,剛才在他鉚足勁準備衝刺的一刹那,忽然想起劉威比他更需要第一名,因為他聽說過劉威的家庭更困難,於是故意放慢了腳步……
吳亮忽然用飽含深情的口吻說:“劉威,其實你不用感謝我,真的,老師們的良苦用心我全知道,還有,實際上單憑我們短期的鍛煉哪能跑得過那些長跑高手們,同學們在讓我們啊,所以真正要感謝的人是他們,是他們在背後默默地助我們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