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2 / 3)

氣”要求以丹田為爐,意念為火,呼吸為風,先之水為原料,煉出先真氣來,最後將先真氣貫通於奇經八脈,十二正經,也就是打通大周。這部功法最快需要十年,多數人窮其一生均未成功。

葉昊意守丹田,感覺丹田豐盈,真氣鼓蕩,就像曾經修煉了很久一樣。他意念輕轉,真氣竟然能貫尾閭,過腰背,上頸項,然後在頸項處停下來,差一點不能到達泥丸宮。看來還是缺了點火候。

他一麵修煉一麵讀書。有在張伯陽的《悟真篇》中找到了這樣一句話:“若問真鉛何處是,蟾光終rì照西川。”就是每時每刻都要留一分意念在丹田,隻要有一分意念足已,這就是練功的關鍵,丹田微溫,意念不可過強過弱,火強則丹毀,火弱則丹冷。此法比常見的子午兩時練功方法快捷五倍,還不影響正常的讀書學習,所以他感到非常高興。

《道藏》五千卷花了他差不多兩個月才看完。這時他對整個道家煉丹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開始認真參悟那三卷《道藏總覽》了。

葉昊生於書香門第,父親酷愛詩書,母親出自蘇家。蘇家上自三蘇,綿延已曆數百年。那股“一門七進士”的血液始終在他身上流淌著,盡管他已經矢誌修道,可是並不想拋棄詩書。正是因為那分吹不散的書香,令他對每一次的科舉授課有著濃厚的興趣。

授課的先生據是國子監告老回鄉的教授,有著幾十年進士閱卷的經曆。他每隻講一個時辰,然後就是讓大家作文。兩一篇文章,必須按時交上。葉昊每次都匆匆完成,得到的分數也隻是中等。

眾多的學生中最傑出的還是羅開山和殷東平。羅開山身材魁梧,一張國字臉,年約二十七八,看上去為人豪爽。殷東平身材單薄,略顯沉穩,似乎受過挫折。

一rì教授講解對聯,出了一個題目,上聯是為明,明人不做暗事”,要求大家每人想一個下聯。

身材魁梧的羅開山搶先站了起來,朗聲笑道:“一人乃大,大才豈能用。”

教授點頭認可:“此聯氣勢不凡。”旋即目光瞄向殷東平。

殷東平緩緩起身低聲道:“人言難信,信口必起疑心。”

教授也點點頭:“的也是實話。”然後叫:“李昊,你呢?”

葉昊上課時經常一言不發,此次忽然被叫到名字,一時沒反應過來。眼看過了半晌還沒人回話,大家的目光都瞄向自己,這才想起自己便是李昊。

教授打趣道:“是不是白rì做夢,想著家裏的娘子啊?”眾人哄堂大笑。

葉昊急忙站起身來,撓了撓頭皮,回答:“古木雖枯,枯枝可發新芽。”

教授鼓掌讚許:“此聯意境高雅,甚佳!”

眾人也紛紛點頭:“好啊!果然不錯!”

答完之後,葉昊還在呆呆地站著,心裏已泛起重重波瀾。

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蘇府大劫:“蘇家就像已經枯萎的百年老樹,獨獨留下自己一根新枝!飽經風霜之後,自己這根僥幸逃生的樹枝還能夠發出新芽嗎?勃勃生機發之於內,假如沒有一顆充滿生機的心,無法沐浴和煦的即使發出了新芽,能夠茁壯成長嗎?”

從這一刻起,他決定從無盡的悲痛中走出來,敞開心扉直麵人生,尋找屬於自己的歡樂。

授課結束,羅開山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兄弟,你才華橫溢,不知為何平rì發言甚少?”

葉昊展顏一笑,朗聲道:“諸位仁兄才高八鬥,弟哪敢開口?”

羅開山驚異地看著他非常難得的笑容,讚道:望兄弟每都這麼開朗!”

葉昊毅然點頭,上前一步緊緊地抓住了對方的手。

此後他跟學生們加強了來往,跟羅開山、殷東平更成了好兄弟。

陽月,和風煦暖,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距離嶽麓書院不遠的“愛楓亭坐或立著三位年輕人。

身材魁梧的羅開山端端正正地坐著,低頭看著地上的一片綠草,笑道:“如此美景,豈可無詩?我提議每人接一句詠要求句中必須有一個而且要明出處。若是接不上來,罰他代作文章,如何?”

身材消瘦,神態肅然的殷東平立於亭心,答道:“隻要李兄弟沒有意見,在下願意奉陪。”

葉昊神態安詳地斜倚涼亭邊,一麵望著近在咫尺的嶽麓山,一麵神照丹田,微笑道:“羅兄請開個頭。”

羅開山眯起眼睛道:“三月,草與水同這句出自樂府古辭《盂珠》。”

殷東平智珠在握,迅速接道:綠野秀,岩高白雲屯。出自謝靈運的《入彭蠡湖口》。”

葉昊想了想道:“我向殷兄學習,也來句謝靈運的,‘池塘生園柳變鳴禽’,詩名《登池上樓》。”

鳥覆雜英滿芳甸。’出自謝眺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r年*倍還人。’唐朝杜審言。”

“我繼續向尹兄學習,同樣是杜審言的!“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

三人各展才華,互不相讓,速度越來越快,一句接一句,直如爆豆一般。

“二月湖水清,家家鳴。”

“寒雪梅中盡柳上歸。”

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飛雪伴善庭曉自閑。”

“聞道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時間過去大半個時辰,三人的鬥詩還沒有結束。

此時又該葉昊接續了。他坐直了身子剛想話,忽見一人從嶽麓山巔淩空飄下,仿佛飛鳥一般從遠處掠過,圍著嶽麓書院盤旋了一圈,轉瞬不見了影子。

葉昊的目光一直緊盯著那人飛逝的身影,雖是驚鴻一瞥,卻也看清是個肥頭大耳、滿麵凶光的和尚!

人竟能禦風行空!”乍見絕頂高手,他的心裏不由得一緊,將到了嘴邊的詩句一下子全忘了。

羅開山一直凝神注視著不遠處的一片草地,殷東平則站在涼亭正中,目光為屋簷所阻,因而都沒有看見那人。

殷東平笑道:“李兄弟怕我們出醜,讓我們呢!”

葉昊勉強笑了笑:“兩位兄長果然了得,弟是不行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看來我還是平rì用功太少。”

羅開山安慰他道:“兄弟過謙了!你若明年應試,必然高中三甲!卻不知中了進士之後,你想做什麼?”

葉昊心不在焉地道:“沒想過,羅兄你呢?”

瞞兄弟,我想投筆從戎,做個總兵、統領什麼的。”

殷東平感到奇怪,問道:“羅兄一介書生,為何要投筆從戎?”

羅開山搖搖頭道:“這是祖上的家訓,我更改不得。尹兄弟你呢?”

“不管做什麼,隻要能做點實事就行!這卻是我們尹家的家訓。”殷東平隨口答道,不知何故些不自然。

葉昊的心裏一直在琢磨那肥頭大耳的和尚:“那人是誰?看他滿麵凶光的模樣,定然不是好人!他巡視嶽麓書院做什麼?難不成是來尋我的?”

回到書院,他變得更加謹慎了,將自己關在藏書室和宿舍內練功,生怕妖人找上門來。

好在書院內一直很平靜,平靜得就象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時光如梭,轉眼半年過去了。

這段時間裏,他的功力有了很大進步,已經可以催動真氣上泥丸、下重樓,不但任督二脈已通,奇經八脈也已經打通了四條。

他感覺身體有了明顯的變化,以前跳起來隻有三尺,現在輕輕一縱可達丈許。所以圖書架最上層的經書他已經不用梯子就可以輕輕取下再穩穩放回去。力氣也大有長進,有一次動作稍大竟然用手指把硯台捏的凹陷下去。所以他平時都心翼翼,隻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才稍微舒展一下筋骨,但也不敢放縱自己。

rì子很單純,然而卻不枯燥。

《道藏總覽》他已經參悟得差不多了,現在每要做的就是思考藏寶圖所描述的地方到底在哪裏。他相信,外公六壬,學究人,留下的東西絕不會無的放矢。所以隻要有一分希望,就應該付出百倍的努力。

“雪山之北,大河之南,東山之西,洪澤之東,有山不合,一花玉通靈,錦囊乾坤。”然而何謂雪山?何謂大河?何謂東山?何謂洪澤?有山不合是不是不周山?一花的又是什麼?”

“外公曾藏寶圖來自先秦的古書,看來有必要把秦代以前的資料全部閱讀一遍,從眾多的古籍裏尋找“雪山,大河,東山,洪澤。”

先秦的古籍大約有二十萬冊,由於不需要全部背誦,他翻閱的速度明顯加快。即使如此也花了半年的時間才終於完成。

最後,他找到了三十個雪山,十九個東山,十三個洪澤,五十四個大河。他把這些名詞排列組合,排除了大多數,最後找到了十四個區域。其中有八個區域明顯太大,不可能用來定位。還有三個不是非常合理。最有價值的區域有三個,一在巫山,一在華山,一在峨嵋。

進一步分析他認為最有可能的是華山。先秦文化的中心在長安附近,那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早期的仙人也可能活動在那裏。考證起來,黃河的前套地區位於山脈,很久以前到處是湖泊沼澤濕地,因而被稱為湖澤。洪澤之東就到陝西了。此外,華山剛好位於黃河和渭水之南,南接秦嶺,秦嶺主峰太白山六月積雪,又名雪山。至於東山,不知是指哪座山。

經過一番思索,他決定先去華山尋找寶物,然後遍訪名山大川拜師學藝。目前他還不想參加進士大考,嶽麓書院對於他來已經完成了使命,所以他必須離開了。

然而當夜晚的微風迎麵吹來,耳邊響起風吹竹葉熟悉的“沙沙的心中還是感到十分的留戀,留戀書院內那分濃鬱的墨香。

第二,他向教授和朋友們辭行:“接到家書,老父病逝,需要回家奔喪,守孝三年。”

教授惋惜不已,叮囑道:“回去之後,別忘了溫習功課!待得守孝期滿,再去應試,還是有希望的!”

殷東平緊拉著他的手:“兄弟,一路順風!”

羅開山則伸出大手在他肩上拍了拍:“人生何處不相逢,希望還能有相見的機會。”

葉昊用力點頭:“兄長放心,隻要我不死,一定還能相見。”

仲夏時節,驕陽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