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國多台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葉昊一邊品嚐蘇州鬆鶴樓的rǔ腐肉、百魚宴、諸老大粽子和蘇州醇香,一邊欣賞蘇州的評彈,感到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麼溫馨、輕柔和靈巧。
他喜歡江南水鄉,喜歡那種溪澗縱橫、綠水潺潺的感覺。江南的水,少有洶湧奔放的氣勢,隻是長年汩汩地流淌著,培育出了江南人特有的溫和柔美。
除了潺潺綠水之外,他還喜歡蘇州園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悟道,有時必須另辟蹊徑,死死地守在一個地方閉門造車是不行的。
蘇州的園林,以典雅淡樸、巧玲瓏著稱。“江南園林甲下,蘇州園林冠江南”。園林麵積一般在方圓二三十丈,在建園手法上,運用建築、假山、水池、花木,巧妙地把全園劃分為主次分明、疏朗相間的大空間,組合成各具特sè的景區,並善於運用借景。因此,麵積雖,卻不會有一覽無遺的感覺,並處處入畫,移步換景,引人入勝,給人以“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趣,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美”的享受。
可惜這些園林大多是私家園林,所以葉昊大多隻能在外麵看看而已。
晚上的蘇州也不寂寞,很多人打著燈籠出去逛街。葉昊不急不緩地任意穿行,不知不覺走到一個燈火通明的樓前,門口站了好多人,大門兩邊高高掛了八盞大紅燈籠,每個燈籠有一個大字,依次是“冬夜遊園,以謎會友”,門牌上題著三個大字“拙政園”。
門口的老頭看他書生氣十足,人又長得玉樹臨風,趕緊請他進去。
園內燈籠無數,將諾大的園林照得亮如白晝一般。
葉昊順著人流往前走,放眼欣賞園內風光,但見整個園林布局以水池為中心,各式亭軒樓閣臨水而築,形成樸素開朗、平淡真的自然風格。堂北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雲蔚有文征明手書“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東山上有“待霜亭”。兩山之間,連以溪橋,山間遍植花木,岸邊散種藤蘿灌木,野趣橫生。
逛了一圈以後,他也像大多人一樣,將目光集中在燈籠上。每個燈籠都有一個謎語。有些燈謎已經被破解了,留下的越來越難。
不遠處就有十餘人圍著一個燈籠打轉。葉昊走近前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遠看山有聽水無聲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打一字”。略思片刻,葉昊告訴守燈的童子:“這是個
守燈童子急奔而去,沒多久又急奔而回,高叫著“又破了一個”。
一個管家模樣的人走過來,將燈籠上的字謎取下,遞給他一把折扇。
葉昊笑了笑接下來。
未走幾步又見一燈謎,謎麵是“憂愁幽思作離一七言唐詩。很多書生打扮的人正圍著燈謎苦苦思考。葉昊看了一眼就這句詩是“似訴平生不得誌”。
眾人不解。葉昊道:“謎底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是琵琶女透過‘弦弦掩抑聲聲思’的樂聲,來訴自己不得誌的生平遭遇。這個謎語的關鍵在於這是屈原的字,底意為‘似乎是訴著屈原生世之不得意’。”眾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此一路下去,葉昊盞茶工夫破解了十餘個極難的燈謎,忽然那管家模樣的人走過來,對他一躬到地,道:“先生,我家主人有請。”
葉昊跟著那人來到一個閣樓上。閣樓地勢很高,站在上麵可以看到四麵的燈籠和人群。
一個五十餘歲的儒生看見葉昊進來,連忙離座迎接。
賓主落座,下人奉上香茗。老者道:“賢侄才高八鬥,不知是哪裏人士?”
葉昊急忙謙讓:“生長安人。偶然猜中而已。”
老者問道:“不知賢侄是否曾應試科舉?”
“正待明年參加鄉試。”
老人輕歎一聲道:“若以才華而論,進士三甲亦有望也。可惜朝廷昏暗,不是入仕良機啊。”
葉昊躬身道:“卻待先生開解。”
老人飲了口茶,吩咐下人把門關上,然後道:“我見賢侄神清氣朗,必非人,也就實話實了。如今聖上昏潰,宦官權盛當道,殘害賢良。老夫王獻臣,本為朝廷禦史,兩年前因蘇家滅門一事了幾句良心話,卻遭當堂辱罵,聖上不加勸阻,滿堂文武噤若寒蟬。當時我決意退出仕途,告老還鄉,回來後建了這個園子。”
葉昊心下感動,麵上不動聲道:“不知當時辱罵先生的都是些什麼人?”
老人走到門口四周望了一下,回來低聲道:“大宦官王希以及權臣劉衡。”接著恨恨地道:橫行,無人可製啊。”
兩人聊了一會兒,頗覺投緣。葉昊環顧四周見有不少書籍,他一向愛書如癡,不禁提出要瞻仰一番的要求。
老人也是個書迷,能有人欣賞自己的藏書高興還來不急,尤其是這樣的青年俊彥。他微微一笑,對著葉昊招手:“跟我來。這些書隻是擺設,算不得好書。我還有一個藏書室,收藏的都是舉世罕見的珍稀孤本。”
葉昊跟著老人穿堂過戶,來到一個院,打開三道房門,進入一個房間,房間裏充斥著檀香的氣味。檀香是為保護藏書點燃的,可以防生書蟲。書房裏並沒有很多書,總數不過千餘卷,不過大都是失傳多年的古籍。
葉昊讚不絕口,回頭一瞥老人,老人已有點洋洋得意起來。
他從乾坤錦囊裏取出在終南山得到的詩詞,遞給老人看。
老人接過去開始沒當回事,翻開一看是李白的真跡,收錄的詩詞竟是平生僅見,立即連聲感歎,愛不釋手。
葉昊笑道:“這卷詩就送給先生了。”
老人嘴上想客氣一下,張了張嘴卻不出話來,手裏還握得緊緊的。
葉昊對那些古書很感興趣,趁機道:“我想年關這幾到先生這裏來讀書,不知可否?”
老人簡直像撿到了寶貝一般,急忙道:“好啊!你在哪裏下榻?不如搬過來住吧!我這裏房子多,多你一個更加熱鬧。”著催下人跟他去搬行李。
葉昊看老人這麼熱情,也就搬了進來。
第二一早,有人端來熱水幫他梳洗,然後請他去客廳用餐。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兩人匆匆忙忙吃了點心就來到書房。
葉昊首先瀏覽了一下書目,發現有五百餘本很有價值,其餘內容大都看過,不需再讀。
經過這段時間的修煉,他現在神完氣足,閱讀能力也加強了數倍,一本書幾下就可以翻完,同時也就記在心裏。雖然他已經放慢了速度,無奈書太吸引人,結果還是越看越快,一上午竟然看了九十餘本。
老人在旁邊看著不太高興,到中午的時候實在忍住了,埋怨道:“賢侄,你不用看那麼快吧?囫圇吞棗不是讀書之法。”
葉昊微微一笑,道:“我已經記住了。”然後隨便拿出一本書來,“這是我一個時辰前看的,第十五頁第三行是‘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
老人接過書看了一下,果然一字不錯,禁不住驚呼起來,一臉驚愕地看著葉昊:簡直是神仙啊!這怎麼可能?”
葉昊從乾坤錦囊裏取出《道藏總覽》遞了過去生,我這裏也有本書,不但能延年益壽,還能增強記憶。您要不要看看?”
老人翻開看了看,頜首道:“黃老之學啊,我也曾喜歡過,早年在國子監的圖書室看過《道藏》,當時熱衷功名,沒有用心。這本書看來講述的更加全麵,高屋建瓴,很好!”著從一個書櫥的暗格裏摸出一卷書來看我這本藏》是一路的,得很是玄奇,隻是很難明白。”
葉昊打開來看,見是一本《列子補遺》,裏麵隻有一章,赫然是《列子禦風行空心法》,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有了這篇心法他就能修煉身劍合一了!文章不長,隻有短短數百字。他一眼看過去就記住了,然而卻感到字字珠璣,直扣心弦。
回頭看時,老人也已經沉浸在《道藏總覽久,老人自言自語道:“到底什麼是氣?怎麼才能令丹田發熱?”
葉昊知道,老年人衰竭,煉氣極其困難,普通人百rì築基,老年人恐怕一年也難以成功。於是他取出一粒自己煉製的補中益氣丸,遞給老人道:“服下這個試試。”
老人接過丹藥,湊近鼻子聞了聞,覺得有股淡淡的香味。又抬頭看了葉昊兩眼,看到的隻有真誠。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丹丸放進嘴裏。
半個時辰後,老人忽然起身對葉昊深深鞠躬,無限感慨地道:“真要謝謝賢侄了,我覺得身體輕盈,力氣充沛,就像年青了十多歲,而且丹田溫熱,看來可以修煉丹道了。”
※※※
快到年關的一個下午,葉昊將老人的藏書全部看完,閑暇之時來到虎丘。
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相傳時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白虎踞於其上,故名虎丘。虎丘山水相連、亭台錯落、殿宇參差、飛閣淩崖,有賞景“九宜”、“三絕”之,山絕、景絕、池更絕秋冬雨雪,四時皆宜。更兼得曆代名人雅士品題詩詠,加之神話傳之渲染,以致也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千人石後“別有洞”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虎丘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
虎丘最吸引葉昊興趣的莫過於“劍池籍記載,闔閭墓即在劍池底下。進入該池“別有洞”,仿佛置身於絕崖縱壑之間,使人頓覺“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劍池形狹長,狀如寶劍,水深約兩米。兩壁陡峭,拔地而起,石崖上有眾多古人題書。因吳王闔閭墓葬於池下,更給劍池披上了神秘的麵紗。
據傳吳王曾埋劍劍池。葉昊一直以為那隻是傳而已,未曾想走在劍池,胸前的通靈寶玉竟然漸漸熱了起來。“難道真的有寶劍?”他心裏也跟著一熱。沿著劍池慢慢行走,通靈寶玉越來越熱。在劍池後二十丈的平地上,他停了下來!原來寶藏並非埋在劍池深處,而在劍池之外!抬頭看rì已西斜,離黑還有一段時間,於是他記下方位,決定晚上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