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堅心苦誌慕黃庭,朝夕殷勤尋仙跡(1 / 3)

葉昊又回到了華山。王老漢的家跟走時幾乎一樣,隻是添了兩間草房,幾個人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看到葉昊,一家人全都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個不停。

“賣掉兩塊玉,一塊在長安,一塊在洛陽,總共賣了五萬兩銀子。”王石搶著道,忙著給葉昊看銀票。

“哪,這麼多銀子可怎麼花?”王老漢的雙手不知道往哪裏放。

葉昊望著眾人道:“你們想不想搬到長安去?”

幾個年輕人都好,王老漢卻有些猶豫不定。最後還是王石道:城裏以後,你就可以享清福了。”於是事情就這麼決定了。

第二,眾人到了百裏之外的長安。

雖然沒有了盛唐的繁華,長安依舊是大都市。人口近百萬,行商數萬人。長安最繁華的地方位於朱雀大街,街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兩旁商店林立,賣玉器的店鋪竟然有十餘家。

快走到街尾的時候,葉昊忽然看到一張店麵出讓的告示,走上前去詢問,一個五十餘歲的生意人出來回話:“先生,我這裏店麵寬敞,位置不差,您是否有意要買?”

葉昊點點頭道:“我想先看一下。”

那人領著他裏外察看,一邊走一邊介紹:“這裏原來是張工部的府地,張家三年前沒落了,我花十萬兩銀子買下此宅。如果你想要可以便宜點,九萬五千兩。”

葉昊仔細看了看,發現店麵有七八間,隻能算中等大,後麵的院落卻很大,前後有五進房子,加起來不下百間,院內甚至還有片不的空地。房子大概建了十幾年,還不算舊。

他感覺不錯,於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當便買了下來。

隨後,他又畫出圖形讓王萬石找人翻修店麵,同時親自在院子東南角的空地挖了個大坑和一個坑,兩坑之間用地道連接起來,地道的出口位於一間臥房之內。然後用青石板封頂,上麵掩以泥土,成了一大一兩個地窖。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葉昊一個人回到王老漢華山腳下的家,試著將所有玉石全部裝進乾坤錦囊裏。乾坤錦囊真的是仙家神器,裝了那麼多東西竟然沒有脹大幾分,重量也隻是增加了一點點。

回到新宅,他從乾坤錦囊裏取出玉石,堆放在比較大的地窖中,隻在外麵較的地窖中放了十來塊,然後親自掩飾好大兩個地窖之間的門戶。來到地道出口,他又運起功力畫了道靈符,靈符直印在門上。

隨後,他根據鬼穀子傳下的陣法,在藏玉的地方擺了一個數十丈大的“斷虎禁狼萬災消融清大陣”。

大陣擺好,周圍十餘間房屋都憑空消失了。

王家眼看玉石一夕之間就從華山搬到了長安,又領教了大陣的種種奇妙之處,都將他看成了仙人。

王石羨慕不已,忍不住道:“我想跟您學仙法,先生能不能傳我兩手?”。

葉昊“嗬嗬”笑道:“什麼仙法?雕蟲技,不值一提!”

略一沉吟,他將剩下的兩片千年靈芝取出一片,泡入酒中,讓眾人喝下。

盞茶功夫過後,眾人都覺得神清氣爽,飄飄y老漢灰白的頭發竟然變黑了。

收獲最大的還是王石,他因為曾經學過兩年功夫,竟然覺得丹田如火,似乎憑空增長了十餘年的功力。他心裏激動不已,忍不住跑到院子裏大呼叫。

葉昊也替眾人高興,隨後又傳了王老漢一套延年益壽的功法,教了王石一套靜坐練氣的功夫,囑咐他子午兩時勤加鍛煉,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妙處。

眾人對葉昊千恩萬謝:“多謝先生。您是我們的師傅!”

葉昊連忙擺手,道:“開店不容易,接下來要辛苦大家了!人心險惡,請大家千萬心。”他知道這些都是老實人,因此不得不替他們考慮周詳,想了想道:“石,你明帶足銀票,去華清武館找幾個高手,請他們保護玉店。”

得著嗎?”王石有些不以為然。

“用得著!”葉昊鄭重其事地道。

“藍玉館”,長安赫赫有名的玉器作坊內,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神地雕刻,周圍有十幾個年輕人全神貫注地看著。不久一個惟妙惟肖的玉鳳凰雕刻完成,技術好得沒得,可惜的是玉材不夠好,所以不能算是無瑕的上品,連那老人也惋惜地歎了一口氣。

一個玉樹臨風的年輕人悄悄走進來,將一塊尺許見方的玉石輕輕放在桌上。

眾人一下子看直了眼。老人把玉石翻來覆去地察看,深深歎一口氣,道:“我雕了一輩子玉,從沒見過這麼好的玉石,可惜啊!如此美玉方不負我!”然後抬起頭來看著年輕人。

年輕人笑了笑,道:“這塊玉石送給老先生,我家裏還有幾塊這樣的玉石,不知先生能否移駕一觀?”

老人知道玉石的價值,激動得雙手顫抖,毫不猶豫地答應道:“隻有這樣的玉石,才能雕出傳世之作!好,我跟你去!”於是帶著幾個徒弟往外走。

一行人七拐八折來到王家新宅。

年輕人搬出五塊同樣的玉石請眾人觀看,然後道:“敝人姓葉,想請老先生來這裏雕刻玉石,年奉白銀十萬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您的徒弟都可以來,年薪一萬。”

老人跟徒弟們對望一眼,旋即點了點頭。畢竟這樣的年俸實在是太高了。

葉昊心中明白,對於老人這樣高明的工匠,更有吸引力的可能還是那些絕佳的玉材。

當“藍玉王”跟徒弟回去收拾工具,準備明就來開工。

午後,王石回來了,帶著四五個彪形大漢,太陽穴鼓鼓的,一看就是外家橫練的高手。葉昊隨便問了幾句,覺得還可以。這些人對付修真人不行,嚇唬幾個毛賊還是綽綽有餘的。

晚上,葉昊用心琢磨鬼穀子的奇門陣法,感覺越琢磨越有趣。

夜半子時,他繼續修煉元神出竅的功夫,試著讓元嬰抽出自己的寶劍,寶劍雖然抽出來了,元嬰卻顯得非常吃力,一套青城劍法竟然花了一個時辰。不過這已經令他非常滿意了。

三以後,玉店正式開張。葉昊給玉店取名“藍田玉王”,跟雕玉師傅的名字很相似。

這一早上,藍玉王正在和幾個徒弟興高采烈地探討。

“師傅,我看這玉雕刻成龍鳳呈祥比較好!”一個年輕人叫道。

“我看不如雕個花瓶。”另外一人插口道。

正在藍玉王沉吟不語的時候,忽聽有人道:“還是雕個玉觀音比較好。”

眾人回頭一看才知是店主到了,當下連忙見禮。

一個年青人問道:“何以要雕玉觀音呢?”

葉昊解釋道:“聽當今聖上崇拜佛法,甚至冊封了幾位國師,常年貢在宮裏。我在想,如果刻成觀音,或者如來佛像,可以賣個好價錢,不定會被達官貴人買去,甚至獻給大內。”

眾人一致點頭。

藍玉王手捋胡須道:“有些道理。待我好好構思一下,爭取製成傳世之作。這麼好的玉材,可不能糟蹋了!”

葉昊笑道:“師傅想好了大膽下手便是,玉材是不缺的,這塊刻壞了再換一塊。”

藍玉王搖搖頭,輕哼一聲道:“我自號玉王,豈能做那種暴殄物的事?”言下之意還有:“你雖然是店主,雕玉方麵卻要尊重我這個師傅。”著不再理葉昊,徑自取來紙筆繪畫草樣。

葉昊見他畫了半都不成,改來改去都不滿意,當下微笑道:“我想起一個圖樣,或許可以試試。要不然讓我畫出來,請藍師傅參詳參詳?”

藍玉王正在苦思冥想之際,聞言心中不耐,將筆一丟,口中淡淡地道:“你來畫!”

葉昊也不在意他話的口氣,回想自己曾經看過的上百萬卷古書,裏麵包括的各種佛畫拓本,提起筆來信手畫出一幅幅圖畫,每一張都絕倫,匠心獨具。一個時辰畫了十幾幅,看得眾人目瞪口呆,一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

藍玉王也肅然起敬,讚歎不已:“不單構思先生的畫工也是一絕!徒弟們,將這些圖好好珍藏起來!回頭慢慢琢磨!”

葉昊微笑著退了出去。

他在長安又住了幾,眼看玉店生意興隆白銀數萬兩,一切走上正軌。他決定離開這裏,遍訪名山大川,盡快提高自己的功力,同時設法多找些仙家寶物。

※※※

長安向南五十裏,便是素有“仙都”、“下第一福地”美稱的終南山。終南山西起武功,東至藍田,千峰疊翠美。

一進終南山,首先看到的是樓觀台。樓觀台不是一個簡單的樓台。據傳周康王時,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穀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草樓觀星望氣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知道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曆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築廟祭老子,漢武帝則於樓觀之北建老子祠。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在終南山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宗聖宮的牆壁上刻著王維的一首詩:“太乙近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眾壑殊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葉昊一邊體味著詩詞描繪的悠閑清雅,一邊在樓觀台附近穿來走去。

沿著山道上行,不久看到多片樓觀,其中有重陽成道宮、遇仙觀、通仙萬壽宮、集仙觀、太一觀、玉華觀、白鹿觀等,大都敞開大門任人進香,也可以隨意遊覽。葉昊看上去像個出遊的仕子,每到一處道觀都要進香觀禮,留下不菲的香火銀子,因而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俗。

後來他離開大路,向人跡罕至、風景優美的地方行走。

山上藥材很多,上佳的黃杞、白術、地黃、當歸應有盡有。

在山後不見陽光的懸崖峭壁上,他甚至找到了幾株生長千年的黃可是大補元聖品,如果能跟人參相配,對於修煉元神有著莫大的好處。

他鍥而不舍地繼續尋找,希望能找到好的山參,然而走了許多地方也沒有找到,隻是又找到了一些黃柏,貝母,川芎,紅花,這些都是煉丹所需的藥材,所以每樣摘取了一些,放在乾坤錦囊裏。

此外他還發現了幾把古劍,以及一些記載了終南道士修煉功法的玉簡,略微查看了一下,雖然有些價值,但都不是稀世之珍。在一個被人盜過的古墓邊,他甚至撿到一卷詩詞,開篇就是李白的《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後麵則附著不少詩篇,饒是他讀書破萬卷,也沒有見過那麼美的詩文,當即如獲至寶,珍藏起來。

走到離重陽萬壽宮兩三裏的一個樹林裏,他胸前的通靈寶玉忽然變得很熱。定睛看去,麵前有幾排鬆柏,排列成行,跟周圍的雜亂無章截然不同。眾多的蒼鬆翠柏中間,有一棵參古木,高十餘丈,樹幹都已經開裂了,樹冠卻依然蒼翠如蓋,生機不絕。樹下落滿了針葉鬆果。

葉昊找了半,最後確定寶物位於樹前五尺的地方。他取出寶劍心挖掘,結果在三尺之下挖到一個石棺,棺上刻著幾個字:“祖師遺物,備份於此,後世有緣,興我全真人題。”原來是丹道大家丘處機為防止全真教道統失傳留下的東西。打開棺蓋,裏麵隻有一個尺許大的玉盒,盒內有一卷羊皮紙,密密麻麻寫滿了螞蟻一樣的字,首頁題著《北宗五祖丹訣》。

葉昊先大致瀏覽了一下,發現上麵記載著北宗道家的練功方法,內容很詳細藏總覽》詳細得多。北宗五祖是指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海蟾和王重陽等五位真人,該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的修煉,是故王重陽以後稱為“全真教”。

他一邊走一邊研讀丹訣:“有形皆壞,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隻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即元神也……金丹之秘,在於一命而已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他一邊研究,一邊歎服不已。這些經文的價值無法衡量,對於他正在修煉的元神出竅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