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來的堅強

苦難人,

唯一有價的資本,

就是學會堅強。

堅強才能生存,

堅強才能發展。

窗外的天空很藍

●高興

比爾大學畢業後應征入伍,被派遣到美國海軍第七陸戰隊第五特遣隊。

就在比爾興衝衝地前去報到的一周後,還沒等他充分欣賞和享受加州那迷人的海灘、和煦的陽光,他所在的部隊便奉命開赴沙漠地區,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對比爾來說,這次訓練既令他興奮又令他緊張。興奮的是可以領略沙漠美麗的風光,緊張的是他不知道即將開始的生活是什麼樣。然而,初見廣袤沙漠的喜悅和興奮,也就在他的內心停留了那麼兩三天,便被嚴酷的生存訓練課所吞噬。

比爾躺在自己挖的沙窩裏,一分一秒地忍受著耐力訓練給他帶來的孤寂與焦躁。他想找一個人聊一聊,可離他最近的列兵約翰也有30米遠,他們無法交談;他想睡一會兒,可又怕毒蛇和沙暴的突然襲擊。他隻感覺眼前漫天的黃沙仿佛是一台榨油機,正一點一點將他內心的那份堅強與自信榨幹。

然而,這一切隻是他們這次訓練的開始。

就在他來到沙漠的第15天後,他給他的父親——一位陸軍將軍寫了封信,希望父親能利用他在軍界的關係將他調離特遣隊。

之後,等待變成了他每日軍營生活中唯一的希望。

一周後,他接到了父親的來信,父親在信中隻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納粹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個狹窄的囚室裏關著兩個人,他們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裏那扇一尺見方的窗口。每天早上,他倆都要輪流到窗口眺望外麵的世界。

一個人總愛看窗外的天空,看藍色天空中的小鳥自由地翱翔。另一個人卻總是關注高牆和鐵絲網;前者的內心豁達而高遠,而後者的心裏卻充滿了焦慮與恐懼。

半年後,後者因憂鬱死在獄中;前者卻堅強地活了下來,直到獲救。

同樣的環境為什麼孕育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還有什麼事情比一個人能夠努力地活下去更了不起呢?還有什麼能夠比一個人每天早上醒來,看見早上的陽光、藍天,更令人愉快呢?如此一想,比爾的心窗亮了。

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比爾的內心仿佛又充滿了活力,他沒有辜負父親的用心,並在那次艱苦的訓練中,因表現出色而獲得嘉獎。

人生中,確實會有許多問題困擾著你,不同的是,同樣的困境中,有的人失敗了,有的人成功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問題就在於有人隻希望脫離苦海,有人卻希望獲得應付問題的力量。

同樣的困境中,有的人失敗了,有的人成功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問題就在於有人隻希望脫離苦海,有人卻希望獲得應付問題的力量。

悲傷是福

●佚名

這天一大早,卡耐基的秘書走進辦公室對他說,有一個流浪漢急著要見他。起初卡耐基隻想給他一點錢,讓他買一份三明治和一杯咖啡,不想耽誤時間,但後來還是讓他進來了。流浪漢大概有一個星期沒刮過胡子,衣服皺成一團,好像是從破布堆裏撿到的。

“看到我的外表這麼驚訝,我並不怪你,”他說,“但是你恐怕完全誤會了。我不是來向你要錢,我是來請你幫忙救我的命。”

“一年前我和妻子感情破裂,離婚之後,所有的事情都不順心。我的事業垮了,現在正是貧病交迫。”

“在我準備跳河自殺,一了百了的時候,被一位警察攔住了。他給我兩條路,來找你或是去坐牢,讓我自己選擇。他在外麵等著,看我是否言而有信。”

從那個流浪漢說話的語氣和措辭,很清楚看得出來,他受過相當高的教育。

卡耐基問了他幾個問題,知道他曾經是芝加哥一家知名餐館的老板。卡耐基記得看過一則新聞,那家餐館在幾個月前被拍賣掉了。

卡耐基請秘書幫他準備一份早餐,因為他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了。這時他繼續說完他的故事。

走到今天這地步,他隻怪自己,完全沒有責怪任何人。

這是一個有利的訊號,也是一個線索,卡耐基知道要如何幫助他了。等他吃完早餐,卡耐基說了以下的話。

“我非常仔細地聽完你的故事,也深受感動。我尤其感動的是,你沒有找任何借口推卸責任。離婚的事,你也沒有怪你的前妻,言談之間,對她仍然非常尊重。”

此時,那個人已經恢複元氣。卡耐基要開始提出自己的建議了:“你來找我幫忙,但是很抱歉,我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幫助你。”

“不過,”卡耐基又說,“我知道有一個人可以幫助你,如果你願意的話,我現在來替你介紹。”

卡耐基扶他站起來,帶他到隔壁的私人書房,讓他站在落地的布簾前麵。卡耐基把布簾拉開,他從落地的穿衣鏡裏看到了自己。卡耐基指著鏡中的人說“這個人可以幫助你。隻有他能夠幫助你,讓你脫離目前不幸的窘境。”

他趨前仔細地看著鏡中的自己,擦擦滿是胡須的臉,然後轉過身來對卡耐基說:“我明白你的意思。感謝你沒有對我濫施同情。”

然後,他欠身離去,幾乎有兩年的時間,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有一天他走了進來,和上次判若兩人,卡耐基根本認不出來了。

他說,後來他找到了工作,在一家類似自己以前開的餐館擔任領班。在那裏無意間遇到一位以前的朋友,聽了他的故事之後,借給他一筆錢,買下了那家餐館。現在他擁有芝加哥數一數二的餐館,生活十分富裕。但是他更大的財富,是能夠發揮意誌的力量,把一時的失意和因此而導致的悲傷化做力量和智慧。他終於走出悲傷的陰影成為了一名成功人士。

悲傷是福。

把一時的失意和悲傷化做力量和智慧,走出陰影,走向成功。

化傷害為動力

●陳誌宏

誰說受傷害的心最脆弱,受傷害的人最無助?世上有一種健康的傷害非但不會致人於無助的境地,反倒能夠讓受傷的心堅強起來,讓受傷的人豁達起來。

我有個朋友,他天生是塊搞文學的料,曾是中學文學社的社長,年紀輕輕就發表了很多讓人豔羨的文章。因嚴重偏科,他隻考上一所不起眼的中專學校,學財務會計。他很不情願地走進那所學校,但想起有大量的時間看書、寫作,他又心安了。

不可否認,他的文字功夫在全校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他在進校文學社的時候卻受到阻礙。他遞交申請書的時候,接待他的老社長掃了一眼他的文章後,說:“是抄的吧?”朋友火了,頂了一句:“你懂不懂欣賞文章?”老社長將朋友的文章扔在地上,同時也把文學社的大門關上了,拒不讓朋友進。朋友臨走時,老社長還奚落他:“你那幾篇狗屎文章,誰稀罕?”

朋友憤怒了,轉而到校報,學寫新聞。他不相信,在這麼一個學校,就沒有自己容身之地。他很勤奮,在保證每期在校報副刊上發表一篇文學作品的前提下,必有數篇新聞上報。後來,他成為學校最活躍的“學生記者”,有幾篇新聞稿件還刊登在學校所在市的日報上。

成功之後,他慶幸自己沒有進文學社,還打心眼裏感謝那個曾深深地傷害過自己的文學社頭頭。傷害對他來說是一種原動力,讓他在一扇門關閉之際。用心去敲開人生的另一扇門。

畢業的時候,朋友到學校所在市的那家日報社應聘,接待他的總編哈哈大笑:“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就憑你能進我們報社當記者?”朋友被老總“扁”了一通後,異常惱怒,轉而細想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一日,他受到極大的打擊,那種傷害是刻骨銘心的。

他找到校報主編訴說心中的苦悶,主編的一番話讓他深受啟發,他決定南下,發誓不幹出一番大事業給那老總看看,決不罷休。在南方,他成了一名打工記者,專搞體驗新聞,抖出一個又一個絕對內幕。一年後,他的名字上了全國各地的報紙。

據說,拒絕他的那位老總在轉載他的稿件時,說了一句話:“咦,這小子還真有點本事!”

誰說受傷害的心最脆弱,受傷害的人最無助?世上有一種健康的傷害非但不會致人於無助的境地,反倒能夠讓受傷的心堅強起來,讓受傷的人豁達起來。

不言放棄

●胡守文

四川青年小馬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金融單位工作,本來人生一帆風順,可他在工作兩年後,因一念之差挪用公款而被判重刑。在高牆之內,他萬分悔恨,想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虛度漫長的獄中歲月。但在沒有人身自由的監獄裏,他又能夠做什麼呢?經過一番思索後,他沒有放棄努力,沒有觀望等待,決定精讀手頭僅有的一本托人捎來的書籍——《漢語詞典》,以此來增長知識,蓄積力量。十九個月後,一本詞典被他從頭到尾熟讀了一遍,從中自然收獲不小。同時,他竟然發現了詞典中存在著三十多處不易被覺察的錯誤。他給編者去信談了自己的看法,不想編者很快回了信,同意他的觀點,向他表示感謝,並歡迎他繼續糾錯。小馬眼前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立即又托人找來幾本辭典,一發而不可收地研讀起來。八年之後,當他減刑出獄時,已先後對各類辭典糾錯三萬多條,完成了一百多萬字的糾錯專著,在圈內已名聲很響了。

小馬的成功頗有些出人意料,但這份意外的成功卻源於他的追求和努力。如果他覺得在獄中難以有所作為,從而放棄努力,一味等待,那麼就永遠不可能發現學財會的自己在漢語言研究方麵潛在的特長,也永遠不會捕捉到這個意外的成功機會了。

的確,機會從來不會青睞盲目等待的懶漢和悲觀失望的懦夫,隻會看好那些執著地追求、始終不言放棄的人。曾讀過一個小故事:三隻青蛙掉進鮮奶桶中。第一隻青蛙說:“這是命。”它盤起後腿,一動不動地等待著死亡的降臨。第二隻青蛙說:“這桶看來太深了,憑我的跳躍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於是,它死了。第三隻青蛙打量著四周說:“真是不幸!但我的後腿還有勁,我要找到墊腳的東西,跳出這可怕的桶!”第三隻青蛙一邊劃一邊跳,慢慢地,鮮奶在它的攪拌下竟然變成了奶油塊。在奶油塊的支撐下,這隻青蛙奮力一躍,終於跳出了奶桶。這個故事耐人尋味。

牛津大學曾舉辦過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丘吉爾前來演講。演講那天,會場上人山人海,人們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大人物的成功秘訣。不想丘吉爾卻隻說了幾句話,他說的是:“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說完他就走下了講台。會場上沉寂片刻,突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是的,不言放棄,這就是成功的真正秘訣。成功的秘訣就這麼簡單。

處於困境時,堅定的信念和不言放棄的勇氣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言放棄,而應堅定腳步,繼續走下去。這樣才會獲得我們想要的幸福,成就令我們自己為之驕傲的功業。

格言的力量

●凱特·普理查德

曼克斯·卡勒蘭德是佐治亞州一個汽車推銷商的兒子,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孩子。他活潑、健康,熱衷於籃球、網球、壘球、遊泳,是學校裏眾所周知的傑出學生。後來曼克斯應征入伍。在一次軍事行動中,他所在的部隊被派遣駐守一個山頭,激戰中,突然一顆手榴彈飛入他們的陣地,眼看手榴彈即將爆炸,他果斷地撲向手榴彈,試圖將它扔走。可是手榴彈爆炸了,他被重重地炸倒在地上,當時他發現自己的右腿右臂全部被炸掉了,左腿也被炸得血肉模糊。他痛苦得想哭,卻哭不出來,因為彈片穿過了他的喉嚨。人們都以為曼克斯必死無疑,但他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是格言的力量。在生命垂危的時候,他反複誦讀先哲的這句格言:“如果你懂得苦難磨煉出堅忍,堅忍孕育出骨氣,骨氣萌發不懈的希望,那麼苦難最終會給你帶來幸福。”曼克斯一次又一次背誦著這段話,心中始終保持著不滅的希望。然而,對一個三截肢(雙腿、右臂)的年輕人來說,這個打擊太大了!在深深的絕望中,他回憶起又一句先哲的格言:“當你被命運擊倒在最底層之後,再能高高躍起就是成功。”

後來,他從事政治活動。他先在佐治亞州議會中工作了幾年。然後,他競選副州長失敗。這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他用這樣一句格言鼓勵自己:“經驗不等於經曆,經驗是一個人經過經曆所獲得的感受。”這指導他更自覺地去生活。緊接著,他學會駕駛一輛特製的汽車並跑遍全國,發動了一場支持退伍軍人的活動。1977年,卡特總統命他擔任全國複員軍人委員會的負責人,那時他三十四歲,是在這個機構中擔任此職務最年輕的一個人。卡特下台後,曼克斯回到家鄉佐治亞州。1982年,他被選為州議會部長,1986年再次當選。

今天,曼克斯已成為亞特蘭大城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人們可以經常在籃球場上看到他搖著輪椅打籃球。他經常邀請年輕人與他進行投籃比賽。他曾經用左手(他隻有健全的左手)一連投進了十八隻空心籃(不碰籃板和籃筐的進球)。人生不會給無腿獨臂的人絲毫同情和厚愛,他引用一句格言說:“然而你必須知道,人們是以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來看你的。你對自己自憐,人家則會報以憐憫;你充滿自信,人們會待以敬畏;你自暴自棄,多數人就會嗤之以鼻。”一個四肢隻剩一條手臂的人能成為一名政府部長,能被總統賞識並擔任一個全國機構的要職,是格言給了他力量。同時,他的成功也成了格言的有力佐證。

態度決定一切,即使遭遇不幸,也不要自暴自棄。堅定信念,勇敢地去直麵人生,你會發現困難的乏力,你會體味到與命運搏擊的快樂。

樂在奮鬥中

●威廉·吉爾蘭德

父親退休時已有六十多歲了。在那以前,他做了大約三十年的鄉間郵差,一個星期有六天他都跋涉在佐治亞州東北部的山區裏,為人們送信。

在他八十歲生日時,我送給他一封信,信中特別說了幾句表示孝心的話。我說我們全家人都希望他身體健康、心情愉快,能夠在歡樂中安度晚年。總之,我希望他永遠快樂。在信的最後,我建議他和我母親不要再幹活了,應當完全放鬆自己,好好休息。我認為,父親操勞了一輩子,現在他們終於有了舒適的家和豐厚的退休金,幾乎有了他們想要的一切,應該學學如何享受生活了。

後來,父親回信了。他首先感謝了我的好意,然後筆鋒一轉:“雖然我很感謝你的讚美,但是你讓我完全放鬆自己卻嚇了我一跳。”父親承認沒有人喜歡走坑窪不平的路,就像他走了三十年的崎嶇山路那樣,“但是如果我們事事都順心如意,從來都碰不到困難的話,那或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

父親在信中寫道:“人生的意義不在於馬到成功,而在於不斷求索、奮力求成。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需要我們用堅強的信念去完成,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意誌才會更加堅定。”

從流暢的行文中,我似乎看到了父親寫信時高興的表情,“我們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日子,不是還清了所有欠款的時候,也不是我們真正得到這套靠血汗換來的住所的時候,這些都不是。我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們全家擠在一套很小的住宅裏,為了糊口,我們拚命工作,根本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你還記得嗎?我最多每天隻睡四個小時。直到現在,我都不明白當時為什麼不知道什麼叫累,為什麼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美好。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那時是在為生存而奮鬥,是為保護和養活我們所愛的人而拚搏吧。

“在奮鬥中求成功。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不是那些獲得成就的偉大時刻,而是那些小小的勝利,或是那些遇到挫折、僵局甚至失敗的時刻。我想,假如人人都輕而易舉地成功了,那麼我們就不是人生的參與者,而是生活的旁觀者了。要記住,重要的是追求,而不是到達。”

不經過痛苦的蛻變,蛹永遠成不了美麗的蝴蝶!同樣,不經過挫折的打磨,人也不會成為真正的強者。

毅力是人生至寶

●韶華

麥當勞的創立者克羅克在他的自傳《快樂時光》中有這樣一段話:世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毅力的地位。才華不行,因才華橫溢而一事無成的人多如牛毛;天分也不行,因經綸滿腹而玩忽職守的人也無以計數。唯獨毅力和決心具有通天徹地的能力。

現存世界上最大最純的天然鑽石“自由者”的尋獲過程可說是一次毅力的見證。當年,委內瑞拉鑽石開采工人索拉諾耗費了幾十個月的工夫,在幹涸的礦床中撿拾了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顆石子,但卻一無所獲。這期間,體力不支者走了,沮喪者走了,“識時務者”也走了,所有的人都放棄了,隻有他“咬定青山”,不輕易言退。當他拾起第一百萬顆石子時,希望向他走來,幸運向他走來,成功向他走來!他欣喜若狂,感慨萬千:沒有最後一刻的堅持,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沒有奮戰到底的信念,這顆美鑽就不會屬於自己!

成敗在此一念間。當我們豔羨別人的美鑽時,不妨想一想,自己在尋獲人生美鑽的過程中,到底付出了多大決心、多少努力、多少堅持?

有句老話“識時務者為俊傑”,至今仍被不少人奉為圭臬,於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耐不得寂寞,守不住清貧,搞不清方向,在江湖上東躥西跳,哪裏有利哪裏去,就是不肯下力氣把手頭的事做實做好。這樣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我們見得少嗎?

每一座山都有頂峰,每一條路都有終點,隻要我們看準目標,毅然前行,就一定能到達人生的至境。

生命中的困苦繁多如同霜雪,人不妨做一棵青鬆,傲立於風雪之中。

鍛造生命的鐵

●[美國]奧裏森·馬登

一塊質地粗糙的金屬在人的智慧與它本身分子的相互作用下,價值陡增,那麼誰還能限製人——這個肉體、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的完美混合物——潛力的發展呢?要開發利用鐵塊隻有幾道工序,而人的思想和性格卻能受到上千種影響;鐵塊隻是在外界刺激下才能起作用的惰性物質,而人卻是各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成物,他能通過更高的自我——那個居於特殊地位的真實人格——來控製和掌握方向。

人的自我完善隻有一部分取決於先天的資質。我們的生命鐵塊能否被鍛造得燦爛輝煌,取決於我們模仿榜樣的好壞、付出艱辛的多少、所受教育的程度和閱曆是否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