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過程是一種特殊的活動形式,但它同一切形式的管理活動一樣,在過程的始終都貫穿著矛盾。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抓住學校管理過程中的矛盾,特別是其中的主要矛盾,將有助於揭示學校管理過程的特性(3 / 3)

(4)以一定條件為前提的控製性。

在控製論中,控製是指被控客體的合乎目的的變化,把它引向需要的狀態的過程。在管理學領域,有人認為,控製是一種職能,“這一職能包括管理人員為保證實際工作能與計劃一致而采取的一切行動。”其流程是從製定目標和標準開始,然後執行、並在執行中進行度量,把度量的結果同標準作比較。通過比較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兩者之間無重要偏差,就表明可按此執行,達到預定目標。二是兩者之間有重要偏差,這就需要分析。如是原定目標和標準有問題,那就要重估目標和改正標準;如是執行中問題,那就修正執行,以最終達到目標和標準中規定的要求。

但是,人們往往有一種錯覺或誤解,認為學校管理不同於物質生產領域的管理,不同於處理以“人——物”關係為主的管理活動,其過程是無法控製的。無疑,學校管理是有特殊性的,但不能由此得出非控的結論。通常人們認為,世上的可控事物必具三個條件:有一定程序的組織性;存在著多種發展的可能性;有相應控製的手段和方法。就學校及其管理活動而言,同樣具備以上條件。學校管理過程是一種有自身目的和運動程序的控製係統活動,有明確的係統狀態的要求和按程序行進的軌道。這裏以信息為媒介,通過各種形式的傳遞、變換和處理,了解和掌握學校工作的動態狀況,及時發覺學校實際工作和預定軌道之間的偏離度。比如,在聽課、座談會和查閱書麵材料後發現,教師教學的實際進度比教學進度計劃的規定延緩了一段時間;各科教學基本上沒有按照發展學生智能的要求去實行,這就是偏離度的表現。再比如,計劃規定降低近視眼的發病率,而在期中普查時發現,發病率卻高於預定的指標,一些學生家庭的采光條件未能改善。這也是偏離度的表現,同時反映外界因素對學校係統的影響作用。要使學校係統的活動保持在一定的狀態下和行進在一定的軌道上,那就需要調節。由調節而消滅和克服變量的實際狀態和預定的要求量之間的偏差,排除和減弱導致學校係統的活動脫離所需要狀態的外界因素的影響。這就要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學校管理活動順利地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中發展,如期實現預定目標。概括地說,學校管理過程是可控的,但要使控製有效,則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在過程中有明確的可測量的目標和標準;二是有暢通的信息渠道;三是有一套進行科學測定偏差度(即實際狀態與目標要求量之間的偏離程度)的手段;四是有健全的組織保證,以充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當然,我們在肯定可控的前提下,也應看到學校的育人過程和管理過程中有非控因素,承認學校管理過程的控製性是有條件的。

以上所述學校管理過程的特性,隻能說是主要的。它們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係和滲透,構成整體,從不同側麵勾畫了學校管理過程的基本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