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學生宿舍規劃標準。
學校如設有學生宿舍,應將其設在向陽、幹燥、空氣流通、環境優美的寧靜處。中學生宿舍,一般應保證人均麵積在27平方米以上,設雙層床時,其室內淨高度不應低於3米;並要有相應的曬衣曬被的設置。要保證學生的生活飲用水及熱水的供應。洗漱室不能獨立成套時,必須保證每層宿舍樓麵有1個洗漱房,設置足夠的水龍頭。樓麵內廁所要達到12名女生有1個坑位,20名男生有1個坑位,並有05米長的小便槽。建立健全衛生措施,加強管理。
(7)廁所規劃標準。
學校的室外廁所應設在教室、宿舍的下風向,或運動場的邊角處,距離教室在10米以上,距離水源在30米以上。樓內廁所則應設在每層走廊的兩端,並設有配置水龍頭及水池的前室。中學女生應按每25人、男生按每50人設1個大便器(或1米長的大便槽),另設男中學生按每50人、相應為1米長的小便槽。保證做好廁所的防蠅、防風和必要的照明設備,及時清理清掃,定期消毒。
學校用地規劃工作方法
學校用地由建築用地、運動場地和綠化用地等三部分組成。國家對這三部分用地的劃分有明確的規定:
(1)建築用地、運動場地、綠化用地之間有綠化帶隔離者,應劃至綠化帶邊緣;無綠化帶隔離者,應以道路中心線為界。
(2)學校建築用地應包括建築占地麵積、建築物周圍通道、房屋後的零星綠地和小片課間活動場地。
(3)學校運動場地應包括體育課、課間操及課外體育活動的整片運動場地。
(4)學校綠化用地應包括成片綠地和室外自然科學園地。學校應有一定的綠化地帶,麵積以占校園麵積40%~50%為宜。
學校建築物的主要采光麵與相鄰房屋的間距,不應小於房屋高度的15倍,才可使教學用房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風。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屋滿窗日照達到2小時。兩排教室的相對長邊,其間距不應小於25米,教室的長邊與運動場地的間距也不應小於25米。
學校體育場所建設工作方法
(1)學校體育場地要做到平整、軟硬適宜和不積水。根據學校規模和校園條件等情況開辟各類活動區域,如球場、跑道和健身房等,並配置各種器材設備和安全保護設施。器材和設備設施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適應,應符合體育活動安全和體育衛生標準要求,並應製定體育場地、器材和設備的管理維修製度,由專人負責管理。
(2)學校運動場地應能容納全校學生同時做課間操之用。
(3)運動場地不得鋪設無彈性地麵和少彈性地麵,如混凝土地麵和瀝青地麵等。
(4)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而體育鍛煉一般總要借助一定的場地與設備。在通常情況下,運動場地與設備的合適與否,不僅關係到學生或運動員能否正確掌握運動技巧和提高運動成績,而且還直接關係到學生或運動員的安全與健康。
(5)運動場地與設備必須符合衛生要求,以安全可靠、有利於體育鍛煉為原則。
(6)學校田徑場,應設有平坦、鬆硬適度、不揚塵的跑道。跑道終點線後應留有15米左右的延長段,以便緩衝和整理活動。爬繩、爬竿、跳箱及單雙杠等,均需附設沙坑,內置足夠厚度的黃沙或70%黃沙與30%鋸末的混合物。沙坑應經常翻鬆,沙坑內不得混有致傷性雜物。投擲項目的投擲區,必須與其他運動場地分開,並保持足夠的距離。單雙杠、爬竿、吊環等固定器械,應無鏽斑、發黴、斷裂等情況,發現不牢固的地方應及時調換或修理。有條件的學校可設遊泳池。一般人工遊泳池應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①池水渾濁度小於5度,水清能見底。
②水溫在22℃~26℃。
③池水應定期更換,尿素含量不得超過35克/毫升;池水應定期加氯,餘氯不低於03~05克/毫升,細菌總數不超過1000個/毫升,大腸菌群不超過18個/升。
④池壁、池底平整、光滑、不透水,且無易致傷的凸出物或其他雜物,岸上有做準備活動的平整空地。
⑤室內遊泳池應有足夠的采光照明。
⑥必須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和技術熟練的救生人員。
教室布置方法
教室的大小主要依據學生人數而定。
(1)我國原教育部1981年關於《中等師範學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學校舍規劃麵積定額(草案)》規定,中等學校每班人數45~50人,教室麵積為53平方米,每人占106~118平方米;教室一般長8~9米,寬約6米,長與寬之比為4∶3或3∶2;室高一般中學為35~37米,使每名學生所占容積(體積)達3~4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