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必須及時采納學生的正確意見,接受學生的監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長作風。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合理意見和建議是不是被管理者所采納,是影響他們主動性和參與意識的一種重要因素。當他們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管理者的肯定並得以實施,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就會得到進一步強化。

(3)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各種組織,逐步擴大班委會等組織的權限。班級的各種組織機構的幹部成員,都應該讓學生民主選舉產生,並授予他們進行管理的權力。不要隨便進行幹預,當他們遇到困難,要幫助解決,但不要代替。要讓他們去大膽開展工作,鍛煉和提高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使他們成為自己得力的助手和班級集體的核心力量。

(4)努力創造一種民主氣氛,為學生行使民主權利提供機會,創造條件。比如,設“合理化建議登記簿”,“開展合理化建議獎”等。鼓勵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管結合原則

教育和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把班級的教育工作和對班級的管理工作辯證地統一起來。具體地說,就是班級管理者對學生既要堅持正麵引導,耐心教育,又要憑借必要的規章製度要求學生,約束其行為,實行嚴格教育管理。隻有這樣,才能獲得教育的實際效果。

貫徹教管結合原則,首先要求管理者應當用科學的道理和正麵的事例,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調動其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使他們在思想、品德、學業、生活等方麵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管理者要引導學生製訂必要的規章製度。如勤學習、守紀律、講衛生、愛護公物,按時作息,……等。並要認真執行,經常檢查,及時總結,進行評比。製訂各項規章製度,是實現班級目標的一種科學的管理,也是實現班級管理達到預期效果的保證。管理者在製訂班級規章製度時,應當注意下麵幾點:

(1)充分發揚民主,讓學生參與製訂工作,使班級的教育與管理活動變為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使教育與自我教育,管理與自我管理結合。隻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教、自管的主體作用,才可能使班級的教育管理工作上一個新的台階。

(2)所訂的規章製度要明確具體,寬嚴恰當,便於記憶,利於執行,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所訂的規章製度要多從積極方麵鼓勵,避免以消極方麵限製防範,不應當簡單地與“禁令”、“處罰”劃等號。

(4)規章製度一經製訂,就要堅決執行,不能隨意放鬆要求。

情通理達原則

現代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班級管理說到底是對學生的管理。青少年學生具有豐富情感,對他們的管理與教育必須有感情的激發和熏陶。同時,青少年學生又是單純幼稚的。對他們的管理與教育還必須講道理、擺事實、循循善誘,啟發誘導,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

貫徹情通理達原則,首先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人們常常有這樣一種說法,即:三分製度管理,七分感情管理。所謂感情管理,具體表現是四個“心”:思想上關心學生的進步,學習上細心地指導,生活上熱心地照顧,遇到困難能耐心地幫助。其次要曉之以理。管理者要善於利用科學的道理和有說服力的典型事例,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由事入理,由淺入深地向他們講清道理,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第三,要科學地處理好“情”與“理”的辯證關係,既不要“有理無情”,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要將情理有機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也就是說,要管理製度上要嚴明,要公正,要一絲不苟,體現一種“剛性”;而在情感上則要寬和,善解人意,待人之誠,體現一種“柔性”。